书城文学我笔下的七宗罪
21221500000016

第16章 关于海岩的室内设计

过兴元

酒店环境设计一向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没有对生活潮流的敏锐触觉、没有对视觉艺术的丰富灵感、没有对历史文化的知识积累。是无法产生为人称道之作的。海岩近年来的一系列酒店室内设计作品,在传统与时尚的衔接及民旅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方面,引起不少业内人士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好评。他不仅以酒店经营者的眼光,从对市场推广和专业功能的透彻了解中把握设计思路。同时还从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的消费者的感受和需求出发,表现出独特大胆的创作风格。海岩的设计是华美的,但海岩的华荚绝非对声色犬马的趋炎附势。而是为现代文明寻找具有示范意义的生活格调;海岩的设计是厚重的,他把目光投向古今中外所有文化遗产,咀嚼扬弃,用最新的语言现其光芒;海岩的设计是新鲜的,他不囿守学院的金科玉律,不拘泥传统的清规戒条,任凭创意的灵性恣意驰骋;海岩的设计是人本的,他在构建酒店特有的宏大空间时,又注重通过温馨亲和的细枝末节,表达家居氛围的人文关怀。这里,我们对海岩部分室内设计作品做些评点介绍,或许能传达出海岩关于环境艺术的独特见解。

充分利用和发掘中国古代神话的传奇色彩,着力表现被装饰处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远古神话典籍中,昆仑山被记述为“啼之下都”,传说天帝众神把那里当作下界的都城。昆仑饭店假神山以为店名,无形中独享了这一份文化遗产。在建造昆仑饭店的日子里,那些奇伟的故事己令设计者们进发出不少具有神话意韵的构想;最为突出的,当属大堂那有“世界最大”之誉的艺术壁毯《莽昆仑》。它以大俯视的角度描绘了昆仑山脉浩大苍茫的雄姿,势不可夺地将入门伊始的客人笼罩在一种大气沉雄的氛围中。

为进一步突出这一视觉中心,海岩在1994年初对昆仑大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一是将大堂外墙向北移出近10米,既扩展了实用空间,又使宾客入门后行走路线由原来的侧对壁毯改为正对壁毯,于无形中延长了宾客观赏《莽昆仑》的时间与空间。二是把大堂外墙由原来的双屏玻璃幕墙改为单屏,并重新布置壁毯和大堂的灯光照明。白天可增加大堂亮度;入夜后,雄浑的壁毯,璀璨的灯饰陈设及翩跹的人影毫无阻隔地映现窗中,从玻璃幕墙外看大堂,有如面对一帧巨大的彩屏,妙趣横生。三是在总服务台后壁安设一面大型汉白玉浮雕,形象展示传说中众神聚会昆仑山的美妙场景,从而令客人更为生动可感地体味昆仑神话的奇妙氛围。

创造多样化的环境,赢取宾客的认同和喜爱。从传统建筑美学角度看,建筑的外观与其内部装潢设计应选定为某一种风格,较为集中地展现某个地域、某个民族的特色文化。从酒店经营实际情形观察,观赏内容过于集中便容易导致狭隘,客人从初始的新鲜好奇会很快转为隔阂与陌生。在主持昆仑饭店更新改造设计时,海岩认为:作为面向欧亚美全方位市场的国际型酒店,其建筑装潢样式不能不刻意揣摩着中西文化精神交融这样一篇难作的文章。通过多样化的环境与氛围,唤起不同客人对该酒店的喜爱和认同。

在昆仑食街改造中,由于各个餐厅多为各自独立的封闭空间,因而具备了创造多样化环境的有利条件。依托不同菜系的文化背景,海岩浓墨重彩地大造多样化文章。

上海餐厅是一座充满奇思妙想的殿堂。一楼部分宛若月华辉映下的江南庭院——小桥流水迂回,翠竹花木婆娑,粉墙乌窗里灯火依稀:走上几步,感觉又不同了;金龙在穹顶盘绕,藤萝沿石壁蔓生,乾隆御题和宫廷藏品随处可见——分明是帝王行宫的再现!显然,这里浓缩了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二楼部分可称为金碧辉煌的西洋宫殿,餐厅的用色简约而雍容,白碧无暇的墙面和金碧辉煌的穹顶相映生辉。附设的几个中小厅室分别表现欧洲古典情韵的不同侧面,或绅士状或淑女风,都给人以韵味无穷的感觉。

在越南餐厅,海岩设计了一所跑遍全越南也找不出的“芭蕉别墅”;茅草天棚、竹木栅栏、绿色乔木与欧式镏金吊灯、路易风格的家具互为映衬地相处一堂;走进这里,你能体验到一位举着干邑葡萄酒杯的法国都督关于建筑、饮食、音乐的奇思妙想。

在营建各呈特色的空间环境时,很容易陷入简单生硬地仿造的“形似”沼泽中,海岩则特别注重“神似”。走进昆仑饭店的营业场所,你不会有置身于戏剧道具场景之中的虚假感,你会感到建筑形制、家具、饰物相互补充地向你讲述一个故事,你会有一种与之交流的渴望。

让自然色彩渗透室内空间,创造宾至如归的家居气息。为顺应现代都市人崇尚家庭、回归自然的生活心态,海岩在酒店室内装饰中着意表现大自然色彩和家居气息。让经历羁旅之劳的客人在这里产生归家般的轻松惬意感受。

昆仑锦园餐厅紧邻饭店花园,改造前只有几个单间可通过大落地窗观赏室外景致。海岩取消了封闭隔墙,别具匠心地沿落地窗建起道长廊,封闭式的雅座单间变成长廊上缀着的几座敞亭。既保留了雅座的使用功能。又让整个中庭毫无阻隔地直接观赏窗外美景。整个餐厅亦仿宫廷御花园形制进行内饰。挑檐飞阁,朱墙碧瓦,室内外浑然一体。

上海餐厅的“绛雪厅”亦是一派江南民居的庭院风情,粉墙花窗下细竹篷生,石拱桥头水声潺潺,天花板上的射灯似点点星光。在此进餐,宛如坐在江南大户人家的天井中纳凉,清新之气油然而生。

人的审美观念会因某一时期某一事件产生这样那样的变异,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喜爱却是恒定如一的。因此,饭店氛围设计与营造应当让自然美和家庭气息占有一席之地。

环境氛围的营造是通过建筑装潢手段实现的,离开建筑装潢的普遍美学原理侈谈营造特色文化氛围是荒诞的;但囿守成规的环境处置又是毫无生气,难以撼动人心灵的。在室内设计中,海岩有意将中西古今各种装饰语汇揉和并用,力求创造不同凡响的风格。我们来看看这样几例设计。

昆仑大厅雨棚及其附属的水池、雕塑造型:玻璃穹顶,黑色金属框架、呈几何状排列的透明球形吊灯——完全现代派的雨棚顶罩却被三根颇具古典风韵的雕花石柱支撑着;雨棚前,用略加雕凿的花岗岩砌出一个半月形的西洋喷水池;水池两侧,古罗马式兽头雕塑口吐水柱,织成晶莹的水幔;泛者金属光泽的毫华房车在雨棚下穿梭往来……走到雨棚下,你会有触及时代脉搏律动,主宰时空的感觉。

昆仑行政酒廊——透明天棚和阔太的玻璃窗使酒廊里阳光明媚,映入眼帘的窗外花园美景和酒廊内的高大棕榈树交相辉映,构成一派迷人的热带风情。淡赭色岩石砌就的石柱石墙上遍凿着古埃及文字和图腾符号,青铜煅打出的花饰,壁灯,令人把玩古埃及文化的崇高与神秘;而头顶那极具音乐旋律感觉的红纱幔和窗棱间轻柔的纱帘,又让人体味帝王气概中温情与浪漫。最有趣的是,法老华贵的“金棺”被修整为美食的陈列台,法老当然要被“请”走了,安卧其间的是一枝硕大的红珊瑚,岁月的风尘在原本晶莹的珊瑚体上留下沧桑的痕迹;美艳蝴蝶标本点缀其上,宛如活着一般在枝权间翩跹起舞;历史的厚重悠远与光明的鲜活短暂,就在你觥筹交错间不经意地触摸到了。

昆仑后世纪台球厅——“后世纪”是何等久远的年代不得而知,“后世纪”的情景却通过昆仑的歌厅得以展现庞贝古城发掘物的太幅照片、被毁弃的当代水泥建筑残迹,未来空间的模拟……眼前一切锐利地撞击着人们被传统文明桎梏着的心灵,生命的活力会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