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笔下的七宗罪
21221500000038

第38章 当施善者已成一撮肃然的寒灰

海岩

1989年是昆仑饭店大出风头的一年,度过了旅游低谷,还清了高额欠款,戴上了四星桂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称赞中国人的管理才能,报纸上也谈论什么昆仑的启示、昆仑的贡献。不少员工期待着论功行赏,连调出饭店的也身价百倍,服务员当上了领班,领班当上了主管。

在这个似乎是功成名就的时候,我灵魂里却总是不安。前几天杨原平总经理不知为什么对我和张尚德同志谈起绿化科己故的主管李云相,说他的音容如在眼前。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以往的一切辉煌全是过眼云烟。

因为我想到人的生命真简单,真如苏东坡“雪泥鸿爪”的比拟,鸿飞冥冥,爪痕也就消失了。李云相在多功能厅联欢会上的一曲“昆仑饭店歌”余音未散,他的名字,听来已陌生遥远。这对死者并不残酷,因为很多人只知道他生前太平凡。

他们只知道他曾是竹园宾馆的一个花匠,全部事业就是莳弄半亩花田。这个简单的资历可能也使我无意中轻视过他,尽管他后来竟一举把昆仑推到了首都绿化先进单位的锦旗面前!

可能我确实轻视过他也误解过他,他病倒时还疑心他是否在和谁闹意见。那时昆仑花房的施工刚刚开始,李云相曾许诺要把它建成北京饭店业中最大最美的室内花园。直到看见他的最后诊断,我才明白对他的任何安慰和歉意为时己晚。

我们曾纹尽脑汁琢磨怎样根据医院的要求将这个己无法治疗的病人劝出徒然占据的病房,不料一见面他却自动提出要求出院。他像往常一样略带结巴地和我们聊天,说要回到花房工地去,去干他一生中最后一件事,而不想在病床上苟延残喘。以致我现在一看见那即将完工的玻璃房就想起他的遗憾。

当时他还能下床走动,不免对自己的生命力做了过高的估计。他把助手左德忠同志叫到一边,一个说,一个写,医生们以为是交待遗嘱,并不知道是因为市政施工要拆掉饭店门前的花坛,他在告诉小左赔偿费该怎么算。

我最后一次到医院时他己无力言语了,但我清楚地感觉到他这时才真正怕见死神,想用枯瘦的双臂拉住人生不肯离去。他断断续续地央求我和杨原平同志给他找更好的医生更好的药。我们离去两个小时后他开始昏迷,直到第二天凌晨停止呼吸。

葬礼很简单,白花几朵,素幛一悬,亲朋好友和生前同事围着灵枢绕行一圈。悼文是我亲笔用心修改过的,尽管没有人注意看。

请原谅我在这新年大吉的时候,唠唠叨叨地说这些关于死者的往事吧。昆仑饭店职工浴室给员工擦皮鞋和替大门前的出租车打扫卫生等等德政最近己被报纸传为善事,如今施善者早己成为一撮肃然的寒灰而我们每个人却享受了荣誉的温暖。

还应该记住比李云相更年轻的赵鹏同志,《巍巍昆仑》对他己有过专文凭吊。他死后饭店财务部很长时间找不到一个能与他同样胜任的工程核算员。我记不清他病重时我在近六万元的抢救费用单上签字时是否暗暗吝借过,实际上直到饭店基建决算后人们才发现,正是由子赵鹏的细心和努力,为饭店挽回的损失高达近百万元。

昆仑饭店正是这样一个长期的存折,积蓄着很多前人的血汗。后人只能继续储存,不能挥霍,所以,新年新春谈两句旧人旧事,也就不能说是晦气,而是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