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笔下的七宗罪
21221500000009

第9章 好故事,好心情

——《永不瞑目》序

刘心武

这是海岩继《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以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拿到这部书稿,未翻开时,我心中暗想:海岩这回还能给我们一个生动的故事吗?依我的看法,长篇小说,从通俗的到严肃的乃至于先锋性的,无论文字上怎么处理,直白到口语化也罢,实验性强到怪诞晦涩也罢,有一条应是相通的:讲故事。海岩此前的作品(包括他直接写出的电视剧本),总是在讲故事上凸现其巧思妙诀,难道他竟有说不完的好故事,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俘获我们的阅读兴趣么?

我翻开这本《永不瞑目》,本想慢慢地往下看,谁知一看开头,便舍不得撒手,竟一口气读了下去。我承认,看他笔下的故事,我的阅读,成为了与他构思布局的一场较量。我好赖也读过不老少中外古今情节性强的小说,而且自己好赖也写过一些个故事,因此,边读边猜: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瞧吧,往下,这个人该这样了,那个人该那样了……这个关子没啥了不起!那个悬念必在后面如此收束!……猜中了,我不免洋洋得意,没猜对,鼻子里哼一声:能这么编故事么?及至在他抖出的某个“包袱”前傻了眼,却也拍了一下大腿,这才不得不嘿嘿一笑:果然是个编故事的能手,竟把我都“测”了!

如果仅仅是生动的故事,那这书只不过是本解闷的读物罢了。难得的是,这本书的题材是鲜活的近逼性的:它表现的是公安刑警缉毒的战斗生活。在我们刚刚收回了香港,彻底洗清了鸦片战争以来积存的国耻以后,读到这样一部小说时,心情是不可能停止在休闲娱乐上的,我们从这小说联想到所置身的现实,在社会生活走向开放富裕、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令人痛心的负面现象,贩毒、吸毒即其中最触日凉心的一种,而且这种毒雾瘴气这几年竟开始从边远地区朝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弥漫,甚至于己钻进了京都,袭入了善良市民的生活圈!为了捍卫改革、开放的正面成果,纯洁民族生活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与贩毒、吸毒这一类腐蚀社会的犯罪行为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海岩的这部长篇,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塑造出了欧庆春、李春强等战斗在缉毒第一线的刑警形象,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凛然正气、勇敢机智与献身精神,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坚实的完全感。如果我们本来对贩毒、吸毒的阴云多少有些心情灰暗烦乱的话,读了这本小说后很可能会心情为之一畅:有这样一批勇士在日以继夜地与犯罪集团进行殊死的斗争,我们好人的生活环境与前景,确实是更加光明艳丽了!

海岩对公安战线的战斗生活非常熟悉,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一个个具体的公安战士的内心,也具有准确揭示、深入开掘的能力,他在公安干警的生动群像中,着力刻画了主人公刑警欧庆春,她并不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贯穿性角色,而是一个见血见肉,并且有其独特个性,包括隐秘的内心情感波澜的,生动而丰满的艺术形象。海岩的生活阅历与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丰富,因此他也能写好商海、娱乐圈与学府里的生活,这个故事里的另一个主人公大学生肖童,塑造得也很成功,这是一个绝非从概念出发,或仅从情节发展需要而设置出的角色,这也是一个我们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依据的“熟悉的陌生人”,从肖童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置身于这个社会转型期中的青年人,确实是既面对着机遇也隐伏凶险,他的性格中稚气与狡拾并存正义感与好奇心杂揉,他在沉沦中挣扎,在奋发中警醒,他的故事意味深长,掩卷后令我们扼腕叹息,而又为之震动。

海岩是一个公务繁冗,只能利用夜晚临睡前有限的时间坚持“细长水流”地进行写作的作家,他能不断推出这样精彩的长篇,值得为他鼓掌。他走的是通俗的大众化的路子,而且,很显然,他在写小说时,已经考虑到了从文字符码向影视符码转换时的方便,他的小说被搬上荧屏银幕的可能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种自觉的美学选择:在力求雅俗共赏时,更多地满足大众而其次才是面对“小众”。海岩跟我说他自知其小说的叙述语言够不上是面对“小众”的“美文”,比较粗糙。粗糙确实是珍品上应努力戒除的缺点,但以海岩自己所选定的审美追求来衡量他的小说,我倒觉得他很不必去追求纯文学的“美学”,我读他的小说时,觉得有些叙述文字似乎还太文雅了,不如再口语化些,更能圆满其美学效应。

我读完海岩这部新作满心欢喜,这里有好故事,能给我们以好心情,这样的书值得推荐,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