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朝歌之血:战与祀
2125000000022

第22章 ,驰援

第二十一章,驰援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深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

息龙城,祭台周围跪立着数十奚奴,八名祭卫依照周密的祭礼,分列祭台八方,祭台中央的中年男子威风堂堂,手执金钺,满脸肃穆地闭目吟唱着祭礼所用的祭词,祭台周围林立近千士兵,此刻皆是一副狂热之色,随着主持者的吟咏,爆发出震天怒吼:“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其声远传数里,震慑四方。

“斩!”中央的人猛然睁开双目,发出了献祭奴的命令,八名祭卫高举行刑的钺斧,手起刀落,人头重重落下,之后是四方传来更猛烈的呼声。在这血腥的空气中,所有人都如同获得了新生一般,双目紧闭,面向北方,行双膝跪地之礼,陷入了更美好的幻境之中。

“大商穷百年之力,苦心经营荆楚大地,不容一寸落入蛮夷之手!南疆多金矿,而那些夷类,无时不刻不在谋划着夺取我们的矿地,打造精甲利器,用来掠夺我们的土地妻儿,让我闻仲来告诉诸君:只有铁血才能警醒他们!只有利刃才能逼退他们:战或死!”闻仲说到激动处,一把抽出了随身的大剑高高亮起,剑锋直指南土,衣袂飘飞,双目如电,气势逼人。

“战或死!”所有人齐声怒喝,闻仲走下祭台,亲手敲响鼎钟,高昂的声音在城中久久未曾散去,结束了这场震慑力十足的祭礼。

祭台四周的观礼台上不乏夷族之人,此刻皆是满脸惊惶,眼看着闻仲渐行渐近,都是垂首低眉,不敢与之对视。而闻仲也没有搭理对方的意思,气势昂然,领着近卫向城内行去。今日祭礼,本就是是为震慑南方诸族。

“将军,近来四方顺服,已经半年之久未曾爆发冲突了。有将军镇守南疆,大商无恙矣。”近卫似乎还沉浸在之前的狂热中,出言恭维闻仲。不过闻仲却是头也不抬:“无恙?只是有我闻仲在此,那些夷人未敢逾越罢了!虎地盛产金石,若不将其牢牢握在手中,他便能反戈一击伤你性命。”

“将军声名远扬,对方岂敢不从。不过听闻东疆战事频频,那东夷大地,确也是个麻烦。”

闻仲闻言冷哼一声:“帝乙也太没用了,东方夷人已是旧疾,若不早日断除,只会再添伤痛。”

一队人缓缓而行,不料却撞上了前来寻闻仲的侍从:“将军,东方信使求见。”

“哦?可曾说何事来见?”闻仲双目微眯,方才提起东疆,这便来信了,看来东疆有什么状况了呢。

“这…信使未言。”侍从不敢怠慢,引着一行向驿处行去。

信使将帝乙给的符令拱手递出,闻仲看罢,已然明白了几分,点头颔首:“说吧!东疆战事如何?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将军,帝上只是传话曰:羡东征不利,急需驰援。”信使也不敢多言,生怕惹恼了这位凶名赫赫的大将军。

“哼!我问你东方战事如何?”闻仲面露不悦之色,语气中有些呵斥的意味。

“这…费族几近全灭,攸侯率军已经收复费地,而对沂水四夷的进攻…进展不甚如意。”信使不敢多言,只是随便将情况说了一番。

“费人还剩多少?”闻仲眉头一拧,费族可是大商历代忠实的捍卫者,简单的四字几近全灭,让他有些难以释怀。

“一……一人。”信使神色一变,似乎知道要迎接他的是闻将军的怒火,连说话都有些战战兢兢的。

“好一个几近全灭!我且问你,那攸侯在费地遭到入侵之时,都在做些什么?!为何费地沦陷之后才出兵收复失地?!”闻仲勃然大怒,然而他面前的不过小小一个信使,看到将军发怒,也只能跪地叩首不止:“属下不知……”

“罢了罢了!此事非你之过错,你退下吧!”闻仲一番发泄之后,虽然怒火难平,不过此事与信使并无多大瓜葛,也只能示意对方退去,费族要是灭了,整个大商颜面才真是荡然无存。虽然现在的情况并不比全灭好多少。

“将军,帝上的请求……”信使低着头,却不敢就此退去,他的任务还未完成呢。

“那沂水四族,自有我去征讨,你退去吧!”闻仲头也不抬,手中紧抓着帝乙送来的符令,不知道在想什么。

“将军不可!这南疆各族虎视耽耽,此时弃而东去,南土危矣!”信使得了令,自是喜不自禁就要退去,而息龙城的驻军将领却是神情大变,慌忙出言相劝。

“此事我已下定决心,不可变更。费族昔日与我有三分恩情,此仇不报,有何面目面见天下。传令,整顿军队,给我一支五百骑兵,剩余全军留守息龙城,若是那虎人不识好歹要战,那便与他开战,不死不休!如果全力驰援,进入东疆战场不过十余日功夫,而东疆战事要结束至多一月功夫,短时间内那虎族应该做不了什么事。”

诸人闻言皆是变色,看来闻将军是动了真怒了,也不敢再言,肃然领命,下令整顿军队,集结了五百骑兵,汇集在城外等候闻仲的命令。

闻仲一边风风火火而来,东疆战事却是陷入了胶着状态,攸侯出兵三千,加上王师五千余,在那夷人的土地上,竟然没能取得多大进展。而卜筮不吉又屡屡见于甲骨之上,将诺大的军队拖进了泥泞的沼泽。挣扎不得,却也无可后退。

距离求援已过近半月之久,信使总算带来了好消息。闻仲亲率五百骑兵,正全力奔来。枯坐营帐中的帝乙颓然松了口气:“这些夷人擅用地形战斗,若有闻将军之助,沂水四族亡矣。”不过五百骑兵能否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连帝乙都还未曾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