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隋唐当好汉
2128300000403

第403章  无能为力

能让苏老头同意确实不易,不过姜松并非只是为了让杂谈扭亏为盈,是想让杂谈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一本影响力巨大的宣传工具。要想这样,必须在内容上进行增加,多撰写一些普通百姓感兴趣的文章,还有就是要适应的推广一下白话文,不能全都是文言文。文言文不要说普通百姓看不懂,姜松都觉得难看懂。

“老爷子,《泾松杂谈》还必须增加一些板块,譬如专门宣传报道民生、民声之类的板块,这类板块最好使用白话文进行编写,要让普通百姓就读得懂,别文章写出来只能是儒生、文人看得懂,其受众面太低,不利益提高杂谈的影响力。”

“啥!使用白话文?那读书还有什么用处?”

“老爷子,读书只是开明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并不是读书人都要会作诗歌、懂经史子集。譬如象我就看不懂你们写的这些文言文,也不会作诗歌,难道象我这样的人就不能阅读《泾松杂谈》吗?”

苏威狠狠的瞪了一眼姜松,心里虽觉得有理,嘴巴上却调侃道:“你小子是个异类,办事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思维方式是跳跃式的,脑袋里全是些乱七八糟的玩艺,能相比吗?”停顿一下后继续道:“小子,使用白话文编写文章真的会受到天下读书人、儒生的反对,甚至是辱骂,咱们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姜松听后狠狠鄙视了老头一眼,无可奈何的耸耸臂膀。

“老爷子,不就是儒生、读书人的虚伪心吗?总觉得自己是读书人,要比普通人高一等,都什么狗屁逻辑。再过上几年,我封地上实行全民免费教育,不用多少年,宝岛上人人都识字,您老觉得到时读书人还会高人一等吗?”

苏老头听后震得惊世骇俗,这可能吗?全民免费教育,那需要多少教书人,需要多少钱来搞教育?真要是那样的话,读书人再也没有什么优越感,说白了,原来姜松痛骂读书人就是为升官发财是真理,只是读书人不愿意承认,事实却如姜松所言。

“小子,你封地真要实行免费教育?”

“老爷子,是真的,不过不是让学生全都学经史子集之类的四书五经,而是学基础知识。譬如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常识之类的东西。当然,经史子集方面也会教授,那是到高级别的专门学习,但不会招多少人,主要还是基础学科为主。”

“小子,老夫睁眼看着,别让老夫到时调侃你吹牛。”

“老爷子,你们的文章能否直接把句断出来,别搞得阅读时让读者自己断句,那样太难。关键是断句的地方不对,文章的含义就会发生千差万别。结果就是一千人读同样一篇文章,能理解出无数种含义。”

“小子,断句不难,只是怎样区分呢?”

呵呵!

“老爷子,使用标点符号不就行了,这有何难。”

苏老爷子迷惑不解的道:“小子,什么标点符号?”

此时姜松才反应过来,隋朝那里有标点符号,这不是后世才有的东西吗?只好耐心的向苏老爷子详细的解释一翻,把个苏老头兴奋的,差点跳起来抱着姜松猛啃。叙说完后,姜松拿出笔来,把心中所知道的标点符号的方案,简单的写了出来交给苏老头。

“老爷子,这标点符号的使用你可以在《泾松杂谈》的开篇专门刊登上去,那样读者就知道文章里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意思。一方面能普及标点符号的运用,另一方面方便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

“小子,你说的太对,就这样办!你小子是从什么地方学来的这个方法?”

“家师山中老人。”

苏老头狠狠瞪了一眼姜松后调侃道:“你就忽悠吧!什么都是山中老人,难道山中老人是神仙,神龙见首不见尾。”

“老爷子。以后所有印刷的古籍都要重新校对,最好直接把标点符号运用上。如果有争论的地方,可在旁边加以注释,把不同的断句、解释都印刷出来,让后人自己评判,咱们不做标准判断。”

“小子,你的想法很好,古籍中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每个人的断句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内涵。”

“老爷子,你手下大才多的是,有件事想请您老帮忙?”

“什么事?”

“老爷子,泾松书院你知道吗?”

“前几天老夫专门去看了看你搞的书院,说实话办的真不错,规模都有七百多学生,真的让老夫意想不到。估计是全天下最大的书院了,只是教授的内容太简单。”

“老爷子,让你手下的人轮流到书院教学生,主要就是经史子集或识字。这方面书院没有什么人手,至于数学、化学、物理、常识之类的知识您老不用管,书院会有人教授。”

老头想了想道:“好吧!”

“老爷子,先说好了,到书院轮流教书是没有薪水的,算是做善事、积公德。”

“知道了!这里不是都发着高薪水吗?谁还敢张口要多余的报酬。”

“老爷子,还有一件事,就是你们要给投稿人发一定的稿费,只要录用的文章出版社就应该支付一定的稿费,那样才会有读书人撰写文章,你们才能收到更多的稿子,不能什么都靠自己撰写,那样挺累的。有了稿费就能吸引读书人纷纷投稿。”

“小子,咱们能让撰写人的文章在《泾松杂谈》上发表就是天大的好处,怎么还要给撰写人发稿费,你搞错没有?”

姜松耸耸臂膀,双手一摊无所谓的道:“老爷子,你自己看着办,反正话我是说了,听不听由你决定。”

接下来姜松把商家作广告方面的事细细的向老爷子说,要刊登是要怎么办,在什么地方刊登较好,甚至把每个地方的广告价格都暂时做了规定。苏老头是听得一愣一愣的,做梦都没有想到赚钱还能这样赚。

“小子,你这脑袋到底是什么做的,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老爷子,咱们不说这个。你看一下这次被贬职的官员中,是否有能办实事的人才,如果有的话,推荐一些到我的封地上去,那里缺乏大量的内政官员。”

“小子,这次真的谢谢你!否则老夫也会受到高大人的牵连。至于你说的有才华的官员当然有好多,只是你的封地太边远,估计无人愿意前往。老夫只能是询问一下,你不必抱大的希望。不过你现在有开府之权,身边可以招收大量的幕僚,这到会有人愿意。”

姜松也知道,要想让有才华的文人到宝岛去任职,确实太难。连江南一带都觉得是贬职,到岭南一带更是被看作是犯错官员的流放地,更别说宝岛。

“老爷子,拜托了!”

“老夫尽力吧!”

“老爷子,我走了。”

“小子,等一下,还有事和你说。”

“什么事?”

“小子,你觉得高颎大人的结果会怎样?”

“老爷子,这怎么知道,那是皇帝的事。”

“小子,你别装,你怎么能猜测到高颎大人会再次出事,居然动员老夫提前辞职回家,赶快老实交待。”

汗颜!姜松猜测个屁,不就脑海中有一些信息罢了,根据脑海中的信息进行判断,傻子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老爷子,真要让我说的话,只有一句话,赶紧安排后路,最好把家人提前安排一下。如果再耽搁的话,不只是高颎会有大麻烦,估计整个家族都不会有好结果。”

“小子,高颎对老夫有推荐之恩,虽老夫不是高颎大人一派的嫡系,不过这推荐之恩是真的,老夫求你出手帮一下高颎大人吧?”

姜松听后摇头苦笑,一方面姜松没有能力救得了高颎,这是历史事件,没有办法躲避。就算是姜松出手相救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反而会让姜松陷入麻烦,搞不好是惹火烧身,这种事姜松不会做。高颎的死活和姜松无关,姜松不会冒险为了救高颎而把自己置身险地。说白了,这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对姜松没有任何的好处。姜松心中对高颎也觉得惋惜,知道高颎是名好官员,是隋朝的名相,却无能为力。

“老爷子,你太高抬我了,我没有那样的能力,救不了高颎大人,盲目出手只会让我自己陷入困境,甚至带来麻烦,搞不好同样会丢官侯爵,恕难从命。建议您老也别胡乱救人,到时候吃亏的是您。”

苏威老头想了想,觉得自己的要求真的有点过分。姜松虽然是皇帝的新宠、新贵,却在朝中没有势力,更没有什么后台、背景。搞不好真会如姜松所说,不仅救不了高颎大人,还会把自己给陷进去。

“小子,老夫失言了,你别当真,你也是有难处的。”

姜松知道老头,想报高颎的推荐之恩,只是这事太大,谁敢出面,那不是自寻死路吗?高颎和皇帝是死对头,就算是皇帝大量不追究责任,原来朝中高颎的政敌会放过高颎吗?答案是否定的。

“老爷子,如果你真不死心的话,我只能出手帮助您把高颎的家人秘密送到封地宝岛上生活,其他的我真的无能为力,你也别为难。而且运作此事必须在近期,再拖延的话,我也无法把高颎的家人秘密转移到宝岛,您老看着办。”

“小子,谢谢!我现马上定封书信给你。”

“老爷子,书信你还是别写了,一旦这封书信落到有心人手中,你将会大祸临头,你还是拿个什么物品更好点,别把自己陷进去。”

苏老头听后微微一愣!马上就知道姜松所说不错,书信搞不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同样会给姜松带来麻烦。

“臭小子,好谨密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