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穿越东南非洲
2133400000004

第4章 加扎省(Gaza)(2)

2000年初,莫桑比克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水灾,灾难最初从位于南部的首都开始,马普托地区暴雨倾盆,仅在2月4至7日的三天内,降雨量竟然多达455毫米,相当于平常雨季时3个月降雨量的总和,马普托省多处受灾;2月21至22日,莫中南部伊尼扬巴内(Inhambane)和索法拉(Sofala)两省又遭到飓风埃利内(Eline)的袭击,许多房屋被毁,成千上万的民众被困在北部遭洪水吞没的萨韦河(Save)谷地。当狂风暴雨肆虐这三个省份后,于2月底转移至加扎省。

莫桑比克属于非洲穷国,政府在对付自然灾害方面缺乏事前的预警机制和事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因而未加准备考虑不足,普通的民众也在水灾来临时认为找块高地避避雨就行了,结果,情况远比想象要严重的多。仅在加扎省,就有10万公顷的土地沦为泽国,首府赛赛市被淹,树顶和房屋上挤满了急待救援的灾民,成千上万的人们失去家园,其中有70名市民在洪灾初期中丧生,另有3000人受到伤害。

第二天黎明时分,索菲亚被孩子的尖叫声惊醒,她睁开一看,室外的水正沿着门缝往内灌,快漫到床沿了。她赶紧招呼两位老人起床,自己小心开门,走出去察看,四野是一片汪洋,除了水还是水,往什么地方转移呢?她的目光很快定格在院中一棵大树上,这种树用当地的尚加纳族(Shangaan)语称为马伏拉(Mafurra),树叶很像中国的枣树,果实也像大个的木枣,可以吃,味酸,当地人多用它制作一种水酒。那是棵高大的果树,枝桠繁茂,估计可以抵御洪水的冲击,平时自己七岁的儿子托尼经常在树间爬高下低淘气玩耍,现在倒真的派上用场了。

索菲亚从屋内找到几根木条和绳索,叫托尼爬到树干的枝丫上,把木条横着绑在树枝间,将被子、围裙递上去,垫进树丫,又把准备的木薯和可以遮风挡雨的塑料布交给托尼,一个简易的树窝就这样匆忙搭成。一家人互相拉扯,疲惫地攀爬上去,或蜷在树丫间或坐在树杈上,大家相依为命,手拉着手,心里祈祷救援人员能尽早到来!雨越下越大,洪水越涨越高,水流越来越急,临近中午,她们眼看着自己的家慢慢地被水吞没,水面上还不时漂来一具具人和动物的尸体,索菲亚又急又怕,肚子里的孩子也在不安分地骚动。最恐怖的是到了夜晚,天地一片漆黑,一家人面对面却不能看见,好象是世界末日来临,年迈的太奶奶支撑不住,开始打盹,谁知稍一松懈就从树杈上滑落下去,瞬间即被洪水吞噬!

从飓风肆虐到洪水泛滥,2月份发生在莫桑比克的自然灾害已使南部4省的受灾人数上升至一百万人之众。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立即发起了营救受困灾民的紧急援助行动,由于莫桑比克唯一贯通南北的国道一号(EN1)公路在加扎省境内被洪水冲毁并淹没,因而无法通过运输车辆将食品运到大多数的灾区,主要援助工作只能依靠数量有限的直升飞机从洪水中救人或将食品投放到被洪水围困的受灾地区,与庞大的灾民数字相比,援助工作进展迟缓,救援力量非常单薄,这个国家需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直升机和船只以解燃眉之急。

其实,莫桑比克政府于洪灾降临后一直在寻求解决危机的方法,军队被派往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记者们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外界详细报道受灾的真实情况,但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非洲,一直是自然灾害和兵荒马乱的是非之地,人们听惯了来自于非洲大陆贫穷与饥饿、旱涝与瘟疫、战争与落后的负面新闻,渐渐地产生了阅读与收听疲劳,虽然仍在咆哮的洪水已造成数千人丧生;许多人被困在齐腰深的洪水中,挥舞着手请求直升机急救;成千上万的人滞留在树上和房顶上,需要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区;数以万计的灾民即使逃脱了洪水的围困,却又遭遇到缺少食物和净水以及疾病的困扰。而这些难题,依靠莫桑比克本国的自救力量是无法解决的。看来,莫桑比克的灾民真的陷入绝境之中。

3月1日清晨,是她们被困的第四天,洪水已涨到离树窝仅几英尺的地方,丝毫没有下退的迹象。每隔一定时间,索菲亚都会提醒孩子和老人克服睡意,注意安全。不久,她的腹部有节奏地阵痛起来,她明白自己将要临产。天呐,在这又湿又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树杈上,怎么能将婴儿平安分娩!

俄而,一阵机器轰鸣的马达声由远及近,将这一家人从极度的恐惧和失望中唤醒过来。原来,直升飞机的救援人员刚把另外8位逃生到树上的灾民吊到安全地带,他们搜寻的重点是露在水面上的房顶和树顶,现正朝这儿飞来。Ajuda(葡萄牙语:救命),Ajuda,孩子们晃动着小手,使劲地叫着,但这有气无力的求救声怎么也盖不过机器的轰鸣声,直升机虽在树顶上方盘旋,却并未发现他们,而后缓慢上升好象是要飞向别处。千钧一发之际,一块乳白色的塑料布被飞机强大的气流从树杈间旋出,或许是这个情况引起了搜救人员的注意,直升机复又下降,机上的人员终于发现了她们。

机组成员斯图尔特沿着悬梯下到树上,让他瞠目结舌的是一位孕妇即将临产,根本无法救上飞机。时间紧急,经过简短的交流后,他被告知留在树上,照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直升机驾驶员克里斯则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救灾基地。仅仅2分钟之后,这个后来取名为罗斯塔(Rosita)的特殊婴儿,伴随着清脆嘹亮的啼哭声,诞生在洪水滔天的孤树上。

克里斯从基地接上医生,立即照原路飞回。医生下了直升机,就在树丫上给出生不久的罗斯塔剪去脐带,并用带来的软布包好婴儿。随后,几位救援人员一起合作,颇费一番周折,终于把索菲亚一家人救上直升机。飞机向远方的吉布托(Chibuto)县城飞去,那里是远离洪水的安全地区,有条件较好的护理医院。到达城区,克里斯将这对母女交给等候多时的警察,母女俩随后被警察驱车接进医院的高级病房,享受特殊照顾。院内的医生也对罗斯塔的身体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婴儿一切正常。索菲亚树上产子的传奇新闻不径而走,迅速传播开来。

3月2日,也就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美联社记者迈克·科恩写出一篇关于莫桑比克洪灾的报道,立即引起轰动,世界各地的多家报纸纷纷转载,并放在重要报道或头条新闻的版面里。在文章的起始,迈克并不叙述给莫桑比克人民带来灾难的洪水,而是用大半的篇幅来浓墨重彩地讲述孕妇索菲亚与家人历险、逃生到树上、被迫在树上分娩产子并被直升机救出的水上传奇。在文章的后面,他才切入真正要报道的灾难:洪水已使数千人丧生,一百万人受灾,八十万人面临饥饿和疾病的威胁,并提供了洪水对莫桑比克的影响和救援中的困难等信息。

美联社记者独具匠心的报道被传向四面八方,全世界为之震动,莫桑比克也成为当时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在感动索菲亚事件的同时,才真正了解到情况的严重性,意识到洪涝灾害给莫桑比克人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水火无情人有情,一些国家的救援人员带着救生工具赶来,大批的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以及政府和民间团体筹集的资金、善款也从世界各地纷纷涌向莫桑比克,使这个非洲国家得到了非常及时的救助,从而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洪水退后,灾后重建工作被提上日程。加扎人用援助的资金,在孕妇索菲亚遇险的地区规划新村,修建了砖砌的瓦房,家家通电,提供较好的居住条件来安置灾民,并将新村定名为“2000年村”,以此来纪念2000年遭受的罕见水灾以及慈善团体捐助的救灾工程款。时任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希萨诺(Joaquim Chissano)在后来接见索菲亚全家时,称小罗斯塔是该国的“国家功臣”,他将一笔钱款交给索菲亚,代表国家奖励索菲亚母女在莫桑比克的灾难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现在,这一家人就幸福地生活在“2000年村”,如果你来到莫桑比克,问及是否有孕妇树上产子的真人真事,任何一个莫桑比克人都会兴奋,并饱含激情地向你讲述索菲亚·佩德罗以及莫桑比克土地上发生的其他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