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混世崛枭
2133900000198

第198章 【199】刘岱动作

时间已经离鸿门宴过去两个多月了,鸿门宴的结果是以张邈屈服成为白身的结果结束了这场由李维主导的阴谋。

当真是妇人之仁!愚蠢之极!!脑残至极!!!

竟然给自己留下如此巨大的后患?!

李维第二天醒来之后,听闻了如此的结果,气的破口大骂。奈何,整个兖州文武都似乎很满意这种结果,最大的佐证就是张邈逼降之后半个月,济北相鲍信也臣服于刘岱。

直接让李维哑口无言,这也许就是李维所不懂的,世家的处世态度和让人恐惧的影响力。

李维沉默了!!!深居简出,忘情于酒色之间。因为他知道,自己最大的危机已经悄悄的到来。

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刘岱?!!不,真正让可怕的,甚至让他感到恐惧的是陈宫。这个他想拉拢却始终不敢付诸行动的顶尖谋士。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开口,他内心深藏的野心就会被看穿,毫无遮拦。

然而,正在李维为了陈宫的态度犹豫的时候,陈宫的动作已经找上门来。

不听军令,擅杀友军,擅起战端,李维也知道自己犯了军中大忌,但他并不后悔,只要除去了曹操一切都值得,也清楚随着兖州战事的告捷,刘岱是不会轻易揭过自己的过错。

李维已经做好了应对的惩罚,降职,闲置,皮肉之苦,甚至暂时失去军队的打算。

军队这是李维最难割舍的东西。

可是…

~~~~~~~~~~

东郡,程府

“陈公台的手段已经开始了,奉孝你说对了。”荀攸脸色复杂的说道。而郭嘉没有说话,只是微笑颔首。像是回应荀攸,或是肯定自己,又或是两者都有。

荀攸见郭嘉如此,追问道,“这李维似乎认命了?如此桀骜不驯之辈竟然也认命,这还真有些难以想象。”

其实这些天,荀攸也对这个叫李维的人大感兴趣,没办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自己的这两位好友至交,都在谈论,自己也不能避免。况且,这个李维现在也是一个名人,百姓氏族都知道了兖州有这样一个平东将军。破白波,据关东十八路诸侯,诛国贼(董卓),一系列耀眼的功绩,使得此人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迅速崛起。

郭嘉看了一眼一旁沉默不语的,微笑着回答道,“政治”

“政治?”荀攸,程昱二人有些明了的问道。

“是的,政治,从来都是一个很容易被掌握强大军权的将军所忽略的东西,尤其是在乱世,它看似无用,实际上却至关重要。掌握军权的将军,以为可以凭借实力主宰朝政,其实他们错了。没有政治上的优势,他们永远只能做个一时的权臣,下场可想而知,就如不久还势倾天下的董卓。但是如果那时他们有了政治的优势,再加上军权,那么就会不同,他们就会成为霸者,霸王,甚至…所以李维不得不妥协,就是他可能明白政治的重要性。不管如何说,刘岱现在是朝廷的册封的兖州刺史,是他的顶头上司。李维如果反叛刘岱,就会被贯上叛逆的头衔,倒时他就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很有可能从此退出乱世的舞台,最多也只能偏占一隅,因此他必须妥协,况且他已有前科。”说完,郭嘉严总闪过一丝异彩,像是做了某个决定。

郭嘉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也不是想荀彧那样愚忠汉室的人。他是一个谋士,想在乱世中辅佐明主开创霸业的谋士。所以他一直在找一个人,一个拥有霸志,霸气,霸神,霸胆的人,一个和自己志向相通的人,一个自己可以心甘情愿,鞠躬尽瘁的人。

“哼,我看是他之前犯下的过错报应来了~”荀攸冷哼着搭了一句。

荀攸,程昱明悟。他们不是不懂,不懂政治的重要性;也不是不明白,不明白李维现在如此做的想法。只是暂时没有想到罢了。

世家高足,寒门子弟,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他们因为出生时的政治环境不同,看待人的着眼点,方式,方法也就不同。

“那依奉孝的意思,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文武全才的人?”程昱眼睛一亮问道。

不过,郭嘉摇摇头,道“不知道,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倒不假,但是是否有政治头脑,现在还不得而知?”

“哦”程昱轻应了一声,低着头若有所思。

荀攸见状,大惊,急声道,“公达,奉孝,你们,难道你们……”

程昱,郭嘉,见荀攸如此,会意,相视一笑,道“李维此人还差得远了~当今天下,唯有河北袁绍最具霸业资本。”

荀攸这才舒了一口气。

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董卓乱政,各地豪族拥兵自立,不听号令,这是乱世开始的征兆。而他们又都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都想在乱世寻求明主,开创伟业。

而现在正是观人寻主的时候。

这些日子,三人纵论天下,相谈甚欢,甚至,三人相约共事一主。荀攸又对李维抱有极大地成见,所以担心程昱,郭嘉会选着李维,才会如此紧张。

现在……

将来……

呵呵……

~~~~~~~~~~~~~~~~~~~~~~~~~~~~~~~~~~~~~~~~~~~~~~~~~~~~~~~

公元191年5月17日,刘岱以军帐缺少能征善战的武将,由张邈推荐,命李维释放了被捕的夏侯兄弟和李典,乐进四人,虽然李维气的咬牙切齿,但最终还是妥协了。其中,夏侯兄弟被留在了昌邑,为李典,乐进两人被派往陈留郡,协助刚上任的郡尉吕虔。

公元191年5月26日,刘岱借口济北国初定,为防动乱,派人调走李维手下的第一大将徐晃,任为国尉(也就是郡尉)。

公元189年6月10日,刘岱又借口冀州异动,调走贾逵和廖化的千余骑兵,北上,驻守东郡,归东郡太守节制。

……

这些调动,李维不是不清楚,也不是预料不到,但他还是决定屈服。好在刘岱也没有把事情做绝,李维留下了魏和和他的亲兵营,也就是重甲骑兵,当然,重甲早已被李维秘密销毁。

刺史府

“王楷,李维有何异动?”刘岱说道,他现在很轻松,威胁自己地位,安全的隐患终于解除了。

“明公放心,李将军并没有什么不满,最近不是深居简出,就是在昌邑城中闲逛,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满’”负责监视李维一名从事郎中王楷出言道。

“哦?”刘岱轻讶了一声,对李维的表现很满意,同时也有些淡淡的愧疚之意,“那,我们是否按照陈主簿的意思继续?”

“不可,明公借故消弱李将军大部分军权,李将军也没有表示反对。可见李将军并不像陈宫所言,反而是忠于主公的,所以既然已经解除了威胁,就不能继续打压,否则会就不但会引起李将军对主公不满,不愿再为主公效力,而且于明公名声有损,试问,”王楷急忙劝道,“如果主公仍然继续这样做,就会引起其他投靠之人的猜疑,惊怕,对主公的大业不利啊。”

“这~~~”刘岱扶须想了想,确实如此。自己征服兖州,陈留郡,济北国的文武几乎都降了自己,确实不宜过度的削弱李维,怎么说,李维也是这次一统兖州的功臣。陈公台之计有欠妥当,不利于兖州大局。“就如你所言,”

“大人英明~”王楷闻言大喜,高兴的眼中腾起得色,高呼道。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其实,这才是崛起遇到,最大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