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男子汉(成长教育丛书)
21388900000015

第15章 发现特长仅仅是开始,关键在于引导和培养(1)

“爸爸,我想去学击剑。”“乖,学钢琴吧,像郎朗一样多棒啊。”当孩子的自身特长展现在父母面前的时候,往往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培养。因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们身上或者是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寄予孩子来实现。这样不但容易扼杀孩子的自身优势,还会激发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其实,家长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特长,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错误不在于兴趣,而在于家长的态度

钢琴少年郎朝

郎朗以超凡的演奏技巧、独特狂放的演奏风格,征服了世界乐坛,获得了“钢琴王子”的称号。在大家眼里,郎朗不但是“大师”,而且还是个“神童”。他三岁接触钢琴,十三岁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金奖,十五岁接受世界最著名的音乐学院——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邀请,赴美留学。

那么,年纪轻轻的郎朗是如何取得这些成绩的呢,这与他的“父教”息息相关。

父亲发现,郎朗从小就对音乐有着极强的敏感度,他一听到音乐就兴奋,就想表现。而且,郎朗对音符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音乐思想内涵也有有极强的感受力。于是,父亲决定培养郎朗走音乐之路。

在父亲的引导和督促下,郎朗立志要当一位钢琴家,他每天早上五点半就起床练琴,就是生病发烧也要坚持。郎朗每天坚持练琴10个小时,三九严寒,他可以在不生炉子的屋子里练得浑身是汗。可是就在父亲带着他来到北京一心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时,一位指导老师却说郎朗“反应迟钝”、“弹琴像东北人种土豆”……老师的打击,使郎朗一时对弹琴产生了冷淡。这时候,父亲用尽各种方法激励孩子,让郎朗重拾了对钢琴的信心。当儿子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院附小后,父亲又忙着为他记笔记、录磁带、听cD、听专家讲课,为儿子他拼命钻研钢琴,可以说,郎朗的每一步成功,都与辛勤和善于引导他的“父教”密不可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七岁的时候,郎朗就在芝加哥世纪交响音乐会上,以“替补”身份演出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一举成名,轰动世界乐坛,也让他从此走上职业演奏家的道路。

孩子兴趣与家长态度的PK

第一天:

“妈妈,我想去美术班。”

“不行,画画有什么好的!”

“我喜欢画画。”

“宝宝乖,咱们还是学数学,以后当个科学家。”

第二天:

“妈妈,我不想去数学班了。”

“为什么不去啊,你看你的成绩都差成什么样了还不去。”

“可是我不喜欢数学。”

“不行,一定要去!”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郎朗的父亲由于找对了孩子的兴趣,他为此付出的执著促成了郎朗的成功。许多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有个特长,不要落在其他小朋友的后面,但是,在课外培训班门外,我们却好像经常可以听到上面那段对话。孩子学得异常痛苦,家长也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出了力气花了钱还没有效果。

正确对待孩子的的趣

英国的大教育家斯宾塞认为,错误并不在于孩子的兴趣,而在于家长能否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兴趣是学习的促进剂,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虽然很多父母知道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性,却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他们企图按照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保留一些“有用”的兴趣,同时剔除一些“没用”的兴趣,让孩子苦不堪言。

其实,要做到正确对待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件难事,下面这几点也许可以帮助你。

1.当孩子对某种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能简单地因为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否定他,给孩子说话的权利。

2.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专注,从而使他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

3.父母应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孩子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

4.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尊重孩子自己选择的爱好,不要强加干预。

5.纠正自己的态度,客观地去看待孩子的爱好。

面对孩子的兴趣请把你的喜好放在一边

误区:孩子是家长生命的延续

“我小时候家里穷,没钱学音乐,现在我有钱了,一定要让孩子去学。”

“我那会儿没有机会上大学,以后一定要让孩子上。”

“我以前特别想当个舞蹈家,以后一定要让孩子实现我的愿望。”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其实父母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毕竟孩子是我们的心灵寄托,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期盼,所以我们总是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他们,以及我们自己的愿望。但是人各有各自的兴趣与喜好,不能勉强,也不应勉强。千百年来,在这方面,我国有许多古训。通俗的如人们常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说有的人喜欢吃萝卜,有的人喜欢吃白菜,彼此不要勉强。

文雅一点的古训是:“人各有志”。对于大人,这一点大家都认识得比较明确;但是对于孩子,有的人,也就是说有的父母在这一点上认识就模糊了。

鲁班的父亲教会了我们什么

鲁班小时候天资聪颖,他的父亲十分高兴,想让他好好读书,以后成为有用之才,不要像自己做个木匠。但是鲁班却对父亲说:“我不喜欢读书,我喜欢做木匠。”这要放到现在,估计家长早就把孩子一顿臭骂了,但是鲁班的父亲并没有这样做。父亲听到孩子这样说,没有打骂他,而是细心开导并把他送到了学堂。但是鲁班还是不能好好学习,于是父亲只好听从老师的建议让鲁班学习木活。若干年后,鲁班果然不负众望,发明了锯子和伞等工具,成为一代宗师。

其实,你的孩子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下一个鲁班,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而不是做你喜欢的事情。每个人的路都只能由自己去走,谁也代替不了,父母也不例外。

鲁班的父亲对鲁班爱好的尊重成就了日后的鲁班,而一心想让孩子实现自己愿望的现代父母们即使培养出了所谓精英,只怕因为孩子自己的兴趣被埋没也不会过得快乐了。

作为一个望子成龙的家长,我们应该注意以下这几点:首先,不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知道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他们完全能够明确自己将来的方向。例如,孩子如果对医学感兴趣,就不要逼迫他学文学;孩子如果以后想成为实践性强的技术人才,就不要非让他埋头苦读学习书本知识,用他来完成你的大学梦。

其次,每个孩子身上蕴藏着有巨大的潜能,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尝试着干一件事时,会尽力去做好,做成功。孩子在自主奋斗的过程中,才华和潜能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孩子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即使在平凡的服务行业中,他们也照样能成就自己,如饮食行业中的名厨、美容美发中的名师、服装行业中高级服装设计师等。他们也并不一定都出自名牌大学,往往都是自学成才。他们都以自身成才的成长经历表明:求学的道路越来越多,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已逐渐成为历史。

最后,给孩子适度的空间,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扼杀孩子的新思想。孩子对兴趣的萌发,往往开始只是一种不太明显的想法,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加以引导和培养,反而阻挠孩子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去发展,往往容易扼杀孩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