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养,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21391800000017

第17章 行为习惯:抓细节,养习惯,让涵养步步提升(3)

1.为孩子营造安静温馨的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要想让他做事时高度专注,父母必须给他创造一个安静的、没有干扰的家庭环境。这样,孩子的心才能安静下来,沉稳地去做他该做的事。

具体说来,父母不要把孩子的房间布置得过于花哨,也不要放置容易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干扰物,物品的摆放也要整齐有序;当孩子看书或者做作业的时候,父母不要看电视,也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走来走去,以免打扰孩子。

2.给孩子设定一个完成作业的期限

有的孩子常有作业拖拉的习惯,为了使他集中注意力,父母可以为他规划一下时间,比如根据作业量,告诉他几点到几点是做作业的时间,到时候必须完成。这样就会增强孩子的时间紧迫感,慢慢地让他形成学习规律。

3.注重培养孩子对于专心的兴趣

一旦孩子尝到专心致志所带来的“甜头儿”,他就会逐渐产生兴趣。为此,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奖励等措施来帮孩子增添专心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的专注度。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而且做得很认真,父母可以通过言语表扬,也可以附加一些别的奖励。同时,还可以为他虚拟一个竞争对手,跟他说“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其余的时间还可以看动画片什么的”。

4.锻炼孩子“只听一遍”的能力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千叮咛,万嘱咐”,这也正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生动写照。他们总觉得孩子年龄小,有些事需要多嘱咐几遍,其实这会让孩子习惯于一件事听好多遍,因此逐渐变得漫不经心,因为他觉得反正父母还会再交代,不必太用心去听。

当他离开家人走进幼儿园或者学校这样的集体中时,老师不会像家长这样反复嘱托,这样就容易造成老师的讲课他无法很好地理解,也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此,父母从小对孩子交代事情的时候,尽量只讲一遍,以培养他集中精力听人讲话的能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我们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取得杰出的成就,但是要知道,“人才”的培养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成才要素,而其中高度专注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说谎的孩子,怎么办

邱女士最近很是焦虑,因为她发现女儿居然很爱撒谎。对此,邱女士很是担忧,又不知道该怎样教育。为此,她将自己的苦衷发布在教子论坛里,希望求得家长和专家们的指点。邱女士这样写道:以前,和邻居们一起聊天的时候,听一个邻居说他的儿子今年上初二了,特爱撒谎,撒谎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当时,看到这位邻居一筹莫展的样子,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一个10多岁的孩子会有那么深的“城府”。可是,就在最近几个月,我发现我们家一向被认为乖巧可人的女儿居然隔三岔五地变着法向我和她爸爸要钱。此时,我终于体会到当时邻居的心情。

因为中午的时候孩子不回家,我们就在学校附近给她找了“小饭桌”,这样既可以解决孩子的饮食问题,还可以吃完饭后休息一会儿。我们怕她中午口渴,或者急需什么东西,就每周都让她带20元应急的零花钱。最开始一直挺好的,她从不乱花,还经常剩下。可是最近两月,她每到周三就开始说没钱买水了,或者想买什么零食。前两天,居然又跟我说,她不小心丢了10元钱,今天又说老师让买什么课外书。

刚刚一个和我女儿同班同学的妈妈在MSN上对我说,他儿子回家说我女儿的钱没丢,老师也没让买书,而是把钱给同学买生日礼物了。

看完这个故事,有的父母可能觉得,不就一二十元钱嘛,现在哪个家庭也都不在乎,让孩子随便花得了。但是,要知道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孩子的这种行为本身存在问题,需要家长及时制止并指正。

德国有句名言,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孩子们在自己的谎言中得到了教训,他们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当谎言被拆穿时,羞得无地自容。只有诚实,才能让一个人的生命开出灿烂的鲜花。

如果察觉了孩子的撒谎行为,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否则孩子一旦尝到撒谎的甜头儿,以后就会撒谎成性,到时候想改也难了。

所以,在对待这个问题上,父母先要保持冷静,最好找老师或者相熟的家长了解情况,可以多方面了解信息,进而判断孩子撒谎的动机。

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的撒谎,父母都不要姑息迁就,及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同时,父母还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如果父母不经意间在孩子面前撒过谎,那么就等于为孩子播下了撒谎的种子。

1.“堵住”孩子撒谎的嘴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犯错后,可能会出于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而撒谎。这一次如果没有被父母识破的话,那么他就会存有侥幸心理接着第二次、第三次撒谎。

因此,为了避免孩子养成撒谎的恶习,父母就要想方设法在孩子第一次撒谎后就严厉制止,以“堵住”孩子撒谎的嘴巴。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及时了解、询问孩子的表现,保持与学校老师的紧密联系。

2.及时制止孩子有目的地撒谎

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无条件地放任自流,如果发现孩子撒谎,父母就要及时地、明确地指出他的这一行为,并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

以清廉仁厚著称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从小就是个诚实的人,他的这一优良品质得益于父亲的教养。

在司马光6岁那年,他家院子里的核桃快熟了,司马光就让姐姐摘了几个,并帮他剥皮,姐姐也剥不开。姐姐离开后,管家拿来一盆开水,把青核桃放进去烫了一下,核桃皮很容易就被剥了下来。姐姐回来后发现核桃皮被剥落,就问是谁剥下来的,司马光说是自己剥的。这件事被司马光的父亲知道了,非常生气地对司马光说:“明明是管家帮你剥的,你怎么可以撒谎呢?”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无论是治学著书,还是为人处世,他总是十分诚实,丝毫没有半点虚假。

3.对孩子的撒谎行为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

过程往往是事件最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切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棍棒教育法”是不科学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过程,并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表扬,尽量不要使孩子从撒谎中得到好处,要让孩子从自己的谎言中吃点苦头。对孩子进行惩罚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之所以要惩罚他是因为他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犯错是难免的,犯错时应该如何去做;当孩子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时,父母首先要表扬孩子勇于认错的行为,再告诉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4.父母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孩子会下意识地模仿父母的动作,吸收父母的思想,学习父母待人处世的态度。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同时,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对孩子或他人的承诺要认真履行,犯错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认真改正。

不管多大多小的谎言,也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因为如果这次纵容了,就会在孩子心里形成“撒谎可以蒙混过关”的错误意识,逐渐地,孩子就会形成爱撒谎的不良习惯。

所以,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时纠正。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刘星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他在待人接物、举止谈吐方面都高出同龄孩子一筹,引来很多父母的羡慕和敬佩。

为此,很多父母向刘星的父母请教,到底是什么妙招让孩子这么棒?

刘星的父母往往淡淡地一笑,用简短的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多让孩子看书。

刘星的妈妈张倩透露,她是这样引导儿子读书的:从孩子一出生,只要是醒着的时候,她都会给孩子读书听,慢慢地,她发现儿子在听妈妈阅读的时候会手舞足蹈,仿佛在享受一件优美的事情。

等儿子长到两岁后,张倩就开始给他买一些绘本,为他念上面的文字,并让他观察上面相应的图画;再到后来,她就开始给儿子讲故事;上了幼儿园后,她会鼓励儿子自己讲故事给妈妈听。

就这样,那一个个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陪伴着刘星成长的每一天。正是在这种熏陶之下,刘星的语言、写作等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慢慢地,刘星自己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了。

刘星6岁那年,上小学了。这时候,张倩也开始逐步“放手”,试着吊吊儿子求知的胃口。比如,有时候她会把故事讲到一半,然后推脱说还有事急着要做,让儿子自己去看完。

虽然儿子不太高兴,但由于太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就努力地继续往下看。虽然还有很多字他并不认得,但没关系,有拼音帮忙,慢慢地,刘星就养成了自己看书的习惯。

现在,刘星快小学毕业了,而他看过的书也藏了满满的一书柜。这些藏书里,既有刘星小时候看过的故事书,又有后来的儿童小说、百科全书、儿童画报及杂志等。

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刘星的自信心也越发增强。如今,读书已经成了刘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古人早就告诫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道理很简单,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多读书,读好书,那么他就会有不俗的气质。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从小爱上读书,那么对他的一生都将大有裨益。

也许有的父母会说,现在学习任务这么重,还让孩子读书,是不是太辛苦了?考试又不考课外书上的知识,现在看也没什么用。

这些想法都有失偏颇。父母们不妨回想一下,在我们上学难的时候,一些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是很好;而不爱读书的同学即使天天闷头学习,他的语文成绩也不会特别突出。进入社会后,我们也不难发现,身边那些有着知性之美的人,大多都是喜欢和书打交道、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实,这些都应归于书的功劳。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体验更为丰富的情感,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这些无疑会为孩子丰富各种知识和平添一份魅力,在孩子成长的人生历程中,不断提高内涵,在举止言谈中洋溢出一股书香之气。

既然如此,父母们就努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兴趣吧!

1.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孩子幼年时期,认识多少汉字并不重要,而让他们对文字、对语言产生兴趣才是最为关键的。

父母要知道,虽然文字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新鲜的东西,但是长时间面对一个个的“小方块”,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但如果将文字和孩子的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孩子就能体验到文字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和带来方便,学习的动机自然就强烈了。比如,当你带着孩子外出游玩的时候,到了游乐区时,看到门口竖立的大牌子,可以告诉他游乐场的名字;当带孩子去玩具店里的时候,你也可以告诉他,包装玩具的盒子上印的字是“消防车”、“芭比娃娃”等。

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主动地问这个怎么念,那是什么字。逐渐地,孩子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不会把文字看作枯燥的东西了。

2.多抽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

很多父母对于物质从不吝惜,可以给孩子买这买那,但却常常忽视了和孩子进行接触和交流。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父母可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与孩子一起阅读童话故事,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编故事;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和交流。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就要尽力帮助解答。如果一时解答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原因,然后上网或者查找相关的书籍来寻找答案。

一旦孩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他就会以阅读为乐,由此,孩子的知识面也就更加广泛,进而促进孩子进一步学习更多的知识。

3.让喜欢读书的小伙伴来引导孩子

一些父母发现,自己给孩子买的书不少,可是多是成了摆设,孩子根本不喜欢看。

如果你也有类似情况,那么不妨找一个亲戚或朋友家爱读书的小孩,让他在你的孩子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书的喜爱。这样,会让你的孩子产生对书的兴趣。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在他们的感染和影响下,孩子就会慢慢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