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方志敏
21422500000009

第9章 丹心耿耿 视死如归

方志敏被俘的当天下午,被押到国民党第四十三旅七二七团团部,敌团长得意地面带着笑容迎了出来,对方志敏说了不少恭维话,但方志敏却不予理睬。晚上,敌团长又来纠缠,要求方志敏“写点文字”。方志敏坦然地拿起桌上的笔,写了一篇正气凛然的《自述》:

方志敏,弋阳人,年36岁,知识分子,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一次革命。1926年—1927年,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弋阳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创造苏区和红军。经过8年的艰苦奋斗,革命意志,益加坚定。这次随红十军团去皖南行动,回苏区时被俘。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我这十几年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是公开的,差不多谁都知道,详述不必要。谨述如上。

1935年1月29日晚8时,敌团长看完这篇正气凛然的《自述》,作为军人,他也不能不对目前这位大名鼎鼎的“敌人”肃然起敬。

此后,方志敏被押解到玉山县,又押解到上饶,又经弋阳押解到南昌。

国民党反动派于2月6日在南昌市豫章公园又组织了一个所谓“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宪警侦察大批出动,公园四周军警密布。被敌人强迫来开会的群众挤满了公园四周的会场。当时,美联社一个记者报道了“大会”的情况:“豫章公园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枪,谁也不准从路旁跑入街心。戴着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之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大队兵马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然无声,即蒋介石参谋部的官兵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也表示无限敬佩及同情。当局看来,群众态度之静然,殊属可怕。”

就在这“殊属可怕”的气氛中,方志敏站在“示众”的铁甲车上向群众高声讲话了:

同志们,同胞们!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还能和大家讲话。我们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内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统治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说到这里,国民党的文武官员从惊愕中猛醒过来,发狂地叫道:“快拉下去!快把方志敏拉下去!”方志敏硬被推进装甲车里去了。

“庆祝大会”就这样草草收场。

方志敏被俘后,敌人已连续开了3个“庆祝大会”而且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但结果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劝降,让方志敏背叛共产党,投靠国民党——这是敌人从上到下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

方志敏被俘后,蒋介石立即密令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要尽力劝说方志敏“归诚”。顾祝同把这道密令层层下达。因此,从玉山到上饶,从上饶到南昌,直到方志敏被关进南昌蒋介石“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各式各样奉旨劝降的人,一个个脸上涂颜抹粉,装腔作势,像走马灯似地围着他身边转。

在玉山,敌四十三旅旅长刘振清,邀请与方志敏有点“旧谊”的国民党玉山县县长王振寰,“盛情款待”,“诚心规劝”。方志敏把手一挥,大声说道:“不必多费口舌,我方志敏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在上饶,顾祝同特派国民党江西省委党部书记长俞伯庆,前来“迎接”方志敏。结果,被方志敏怒斥得狼狈不堪。

在南昌,方志敏读书时的同学,国民党弋阳县长张伦元,手提点心、水果,来“说情叙旧”,结果也被方志敏撵了出去。

方志敏在南昌“示众”的第三天晚上,照例被提审,实际又是一次劝降。

充当审判官的军法处副处长钱协民,是个一向遵从蒋介石,对共产党“宁可错杀三千,决不放走一个”的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钱协民一面示意让方志敏坐下,一面作出心平气和的样子说:“今晚提你出来,并不是审问你,而是和方先生随便聊聊。”

“聊什么?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好了!”方志敏不客气地说。

钱协民又装作“关心”的样子对方志敏说:“你是不是想见一见你的夫人?你们的感情很好嘛!生几个孩子啦?”

方志敏对这肉麻的表演实在看不下去,气愤地站起,转身要走。

“方先生,不要生气,请坐下,再谈谈嘛!”钱协民纠缠道:“你晓得你们那儿有个孔荷宠吗?现在极蒙上面信任,已是少将参谋,每月薪金500元”

方志敏一听到这个名字,便无法抑制满腔怒火,立刻厉声说:“那是一个可耻的叛徒,我不会跟他一样。革命者宁可被残杀,决不会投降敌人!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接着钱协民又说了一通“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的话,方志敏根本不予理会。钱协民恼差成怒,悻悻地说:

“哼,你别把我的好言相劝当耳旁风,你别忘了你现在的处境。只要我们板机一抠,枪声一响,人就完蛋了,还妄谈什么主义,民族存亡。告诉你,我不妨叫你一声方主席,你现在没有别的出路。时机难得,稍纵即逝,生死大事,可不是说着玩的,好好想想吧!”

“用不着多想,我走我的路,清楚得很嘛。文天祥的《正气歌》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毅然站起来,拖着沉重的脚镣,朗声说道:

“让我回牢去!”

第二天一大早,看守把牢房铁门上的大铁锁打开,大声吼叫着:方志敏,外面官长要见。

顾祝同在钱协民和一群卫兵的簇拥下来到方志敏等被关的牢房门前,面带笑容地说:“方先生,我顾某来得太早了,惊动了;同时,我又来晚了,先生来了好几天,没有早来看望,尚希海涵!”

方志敏从容地扣扣子,没有理睬他。

顾祝同环视了牢房四周,故作姿态地责备钱协民说:“怎么能让方先生住在这儿呢?”钱协民没等主子把话说完,就点头哈腰地连说:“马上就换!马上就换!”

方志敏依然不睬他。

“今晚,鄙人在‘行营’略备薄宴,为先生洗尘压惊,请光临。”

“请我赴宴?”方志敏冷笑一声。

就在当天上午,方志敏在看守所长一再催促下,搬到了“优待号”房。“优待号”与“三等号”房子截然不同,房间宽敞,窗子明亮,四周墙壁都是用白纸裱过的,里面有帆布床、桌子、椅子,用具齐全,与其说是牢房,倒不如说是“书斋”。

南昌百花洲“行营”灯火通明,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晚8时正,方志敏在钱协民的“陪同”下,昂首阔步进入宴会厅。钱协民高喊一声:“方先生到!”顾祝同第一个迎了上来,伸出他那沾满烈士鲜血的手想同方志敏握手,被方志敏拒绝;接着赵观涛、俞伯庆和国民党省党部执行委员们迎上前来,表示“慰问”。方志敏对他们投以愤怒的目光,他们一个个只好往后退。最后,4个打扮妖艳的舞女前来献花,方志敏怒目威严迫得她们不敢向前。在这样十分难堪的情况下,顾祝同强装笑脸地宣布宴会开始。他说:“今天为方先生洗尘而举行的宴会,从时间来说,虽然晚了点,但中国有句古话:‘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来,让我们为方先生健康干杯!”大家起立举杯,把目光全部投向方志敏。但坐在首席位上的方志敏却视若无人,巍然不动,弄得顾祝同骑虎难下,狼狈不堪。俞伯庆见状,急忙向顾祝嘀咕了几句,顾祝同遂令卫士端来纸墨笔砚,请方志敏“题词”。其本意无非是希望他写点表示有“降”意的文字。方志敏接过笔来,毫不思索,写下了“视死如归”四个大字,写完拂袖而去。

他回到“优待”号,又把“视死如归”四个大字写在纸裱的墙上,以示耿耿丹心。

方志敏入狱后第五天,就已经开始写作了,用他炽烈的感情和全部心血,在狱中先后写下16篇文稿,共14万余字。其中有:《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致全体同志书》,《可爱的中国》,《清贫》,《死!——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给某夫妇的信》,《狱中记实》,《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中的“序言”和第二章等。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我们今天读起,仍然感受到它那震憾人心的力量。

然而,尽管他在狱中忘我而紧张地写,要写的东西仍未写完。一天看守通知他:

“顾主任要和你方先生谈话。”方志敏心想:顾祝同又来了,这恐怕是最后通牒了,我再也没有时间为党工作了。

顾祝同一进门,墙上“视死如归”四个大字向他迎面扑来,他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但他很快控制住自己,面带微笑地说:

“我这是第三次见到方先生。我今天来,特地转告方先生一个喜讯。”

“喜讯,我能有什么喜讯?”

“确实是个喜讯!委座将委任方先生江西省主席的重任。你方主席,依然是方主席。不过”

“不过什么?”

“有个小小的条件:在报纸上登一则脱离共产党的启事。”

方志敏一听,便怒斥道:

“投降?你国民党是什么东西!——一伙凶恶的强盗,一伙无耻的卖国汉奸!一伙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我们与你们反革命国民党是势不两立的。你法西斯匪徒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钢铁一样的坚硬的!”

顾祝同见方志敏如此震怒,便知趣地抽身告辞了。并电告蒋介石:方志敏“实在不可屈”。不久,蒋介石下了“秘密处死”方志敏的命令。

1935年8月6日,东方未亮,细雨濛濛,方志敏被敌人杀害于南昌市下沙窝,年仅36岁。他那满腔沸腾的鲜血,毫无保留地洒在生他养他,使他为之奋斗终身的可爱的中国广阔而苦难的土地上!。

方志敏,这位人民的好儿子,不屈的共产党人,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