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爱国主义教育丛书:虎门销烟
21427900000011

第11章 战争阴云密布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立即发出了一片狂热的战争喧嚣。

英国资产阶级在鸦片走私中受益最大的是鸦片商人和棉纺织商人。鸦片商人从印度向中国偷运鸦片的过程中,既不需要纳税,又能拿到中国烟贩的现金,从事的是一本万利的交易。他们绝不甘心被中国人民阻断这条“致富”之路。

英国企业家、进出口商、航业资本家,尤其是棉纺织资本家,在鸦片贸易中得到了很大好处。他们把本国的棉纺织品运往印度大量倾销,印度则用种植鸦片的收入购买纺织品。所以,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量是随着鸦片贸易的扩大而增加的。鸦片贸易在为整个资产阶级带来血腥暴利的同时,也为英国政府带来了重要的财政收入。因此,维护罪恶的鸦片贸易,是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可放弃的原则。

8月7日,鸦片走私集团和棉纺织集团的代表人物召开紧急会议,并组成了一个九人委员会,策划侵华战争。他们叫嚷:中国的禁烟给英国政府提供了战争机会,英国可以借战胜的余威,强迫中国接受所提出的条件。会后,他们晋见外交大臣巴麦尊,密谋侵华战争。巴麦尊表示:政府将采取强硬态度,并派出足够的海军,使中国感到威胁。

9月1日,大鸦片贩子查顿回到英国后,携带从中国刺探的地图、表册等资料晋见巴麦尊,提出了具体作战方案。他指出:英国出兵的目的是进到北京附近,直接向中国皇帝提出要求道歉、通商、赔偿鸦片损失等条件。他还向瓦伦提供资料,写出了一本名为《鸦片问题》的小册子,大肆宣传中国政府虐待英国商民,压迫英国官员等事实,煽动英国社会敌视中国的情绪。在鸦片贩子的策动下,曼彻斯特、伦敦、利物浦等大城市商会,纷纷上书英国政府,要求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

在中国和印度的鸦片贩子,也先后致函英国政府,策动战争。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提出,应以禁烟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事先连1个字的照会都不用给”。他还建议英国军队立即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两港,以及从海口到运河口的长江江面。印度的鸦片贩子则以鸦片“贸易”同政府有密切关系为由,要求政府尽快赔偿其损失。

在鸦片贩子和棉纺织资本家等人的策动下,英国政府认为发动对华战争的时机已经成熟。1839年9月21日,巴麦尊接到义律的报告后立即表示,对付中国的唯一办法是“开头先来一个打击,然后再说道理”。11月18日,巴麦尊秘密通知义律,英国政府准备派远征军来华,到时候将封锁广州和白河,占据舟山,并拘捕中国船只。

林则徐也做好了应战准备。他意识到英国会借中国禁烟扩大事态,进行武力挑畔。因此,他在严禁鸦片的同时,积极整顿海防。他会同水师提督关天培,亲自察看了海口形势,在虎门一带海口要隘,加强和修筑了防御工事。在外船进口的必经之地——武山和横档山之间,安设了两道木排铁链,并在武山添了一座炮台,安设了六十门大炮,其他海防要地,也添置了武器设备。

林则徐和关天培还大力整顿军队,操练水师。他们还招募了渔民和疍民(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壮丁五千人,编成水勇,教给他们袭击敌人的技能,准备配合水师与敌作战。林则徐深信民心可贵,发布告示公开号召:如果英军兵船进入内河,允许人人持刀痛杀。

1839年7月7日,一群英国兵在九龙尖沙嘴喝酒行凶,打死了村民林维喜,打伤多人。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严加拒绝。于是,林则徐通知澳门居民,严禁向英国人供应柴米油盐等物,撤出为英商服务的中国雇员。澳门民众积极响应号召。英国人失去了在澳门生存的基本保障,只好溜到海面上停泊的商船中去躲避。

8月,英国巡洋舰“窝拉疑”号等战舰开到了广东海面。这一举动刺激了义律的战争欲。他的态度又强硬了起来。他在要求英国政府迅速发动对华战争的同时,在广州口外屡次挑起战端。林则徐坚决回击。从9月到11月的三个月时间内,中国军队在九龙山、穿鼻洋和珠江口官涌一带,连续击退了英军八次进攻。

1840年2月,英国政府正式发布命令,任命好望角海军司令、海军少将乔治·懿律和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乔治·懿律兼任远征军司令。英国政府还拟定了《对华条约草案》,其中包括赔偿鸦片烟价、开放通商口岸、割占岛屿、设置领事、索取军费、自由贸易等条款,接着,又通过了对华出兵的决议案。

这一年的4月,英政府拼凑了一支载兵400名由540门大炮装备的48艘舰船组成的所谓东方远征军。6月,英国侵略军的舰队陆续扑到波涛汹涌的广东海面,发动了第一次侵华战争。因为点燃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政府保护血腥的鸦片贸易,所以这场战争叫做鸦片战争。

英雄的中国人民,毅然举起抗英大旗,投入了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独立的反侵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