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21659200000039

第39章 走上重返政坛之路(4)

像伊格内修斯这样完全否定里根时期的外交政策,并不正确,但里根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确实呈现出了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方面,行政部门和国会中较为强大的支持台湾的势力不断向里根政府施压,使得中美关系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出现了困难。里根政府公开支持向台湾出售武器,引起了自中美建交以来的第一次危机,对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另一方面,里根政府为了加强与苏联的对抗,也为了美国的全局和整体利益,采取了现实主义的态度,没有使美台关系升级,而使中美关系倒退,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了妥协。

1982年8月17日,中美发表了联合公报,即《八一七公报》,暂时解决了关于美国售台武器的问题。美国承诺逐渐减少售台武器的数量,并且将来在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超过以往的水平。中国则声明,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基本政策。实际上,这是一个双方妥协的结果。美国需要中国帮助支持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侵略军,并重视中国的反苏立场;而中国也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美国的技术、贸易及贷款。

在《八一七公报》发表之后,里根的反华、亲台的言论少了,中国领导人于是邀请里根于1984年年初访华。这对于里根争取连任的竞选是有益的②。尽管台湾问题暂时被搁置,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如美国继续向台湾出售战斗机,美国官员在台湾进行访问或进行其他官方活动,以及在中国加入亚洲开发银行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严重分歧。

①David Ignatius,“Reagan"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Rejection of Diplomacy”,in The Rea an Le acy,pp.173 -178,p.192.

②Schaller,Reck0nin with Rea an,p. 126.

除了台湾问题以外,在技术转让的问题上,尽管美国同意向中国提供Hyshare 700计算机,但更高级别的技术和设备的出口仍然受到限制。在对苏联、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技术出口问题上,美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向共产主义地区出口管制委员会(COCOM,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Areas),限制向这些地区转让高技术。通常来说,这些管制一是由国防部以安全理由处理,另一个则是由商务部管理,国务院负责对两者进行协调。中国虽然不算是苏联集团的成员,美国也把中国作为友好的非盟国,但按照舒尔茨的说法,“复杂的分级制度实际上完全把中国划归到与苏联相同的类别中”①。在政府内部,也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把中国的出口级别提高,扩大向中国出口的范围。最终,里根在1983年5月21日决定,减少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6月,里根的科学顾问杰伊·基沃斯访问中国,在华期间,他与中国方面签署了4项新的科学和技术协定。美国商务部长马尔科姆·鲍德里奇的访华也获得了成功。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认为鲍德里奇的访华是他上任两年多来气氛最好的。中国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姿态,加入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而愿意为国际核不扩散做贡献并承诺实行谨慎的核技术出口政策。在美国对中国实行出口限制的时候,中美贸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尽管在这个时期,中美关系中有不少问题,但它仍然是自尼克松访华以来两国关系中最好的时期。中美之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加强,特别是经济、技术和贸易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①George P. Shultz,Turm0il and Triumph:My Years As Secretary 0f State(New York:Scribner"s,1993),pp. 393 -394.

既然尼克松和里根都是共和党人,又都是来自加利福尼亚,还是老相识,尼克松当然是不会错过向里根政府施加影响的机会的。尽管有最新的资料显示,其实尼克松私下并不喜欢里根,但这并不妨碍他与里根政府接近。早在里根于1980年开始竞选时,尼克松就“悄然地靠近了里根阵营”。他虽然很少直接与里根接触,但与里根主要的外交事务顾问理查德. V.艾伦有密切联系。他还与里根竞选班子的主要人物约翰·西尔斯、里根的新闻发言人林恩·诺夫齐格以及里根的亲信威廉·凯西有过很多接触。这些人都曾在尼克松政府内担任过职务,也比较尊重尼克松,欣赏他的“政治及外交政策方面的专长”①。尽管里根本人是比较少向他的前任咨询问题的,但尼克松还是竭力提供意见,以增加自己的影响。

里根竞选获胜以后,尼克松向里根提供了几项建议并得到采纳。其中一次是在1980年11月18日,尼克松向里根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做了两个“最强烈的”任命推荐,一是推荐比尔·凯西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另一个是推荐亚历山大·黑格为国务卿。尼克松认为黑格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因为他能“让欧洲人放心,给俄国人压力”。而且,黑格在基辛格手下做了5年的助手,又在北约做过两年领导人,因此对有关中国、日本、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大部分中东地区的事务都有丰富的经验。按照艾特肯的说法,里根非常欣赏尼克松的这份备忘录,并且这份备忘录是任命黑格、凯西以及司法部长威廉·弗伦奇·史密斯的“决定性因素”。而且,在里根政府的8年当政期间,“尼克松渠道”一直起着“虽未获认可却是受到赞赏的建议信息”的作用,而大部分的建议是与外交政策有关的,多数是通过电话或是与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秘密会谈进行的②。

黑格曾回忆他经常与尼克松及其他人通电话,尼克松也打电话给黑格,建议他“保持与新总统经常性的个人接触”。黑格非常敬佩尼克松,曾经评论说,在20世纪的美国总统中,只有两个人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当他们进入白宫担任总统职位时“对美国以外的世界有深刻的第一手认识”,那就是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③。

①Aitken,Nix0n:A Life,p.554.

②Aitken,Nix0n:A Life,p.555.

③Haig,CAVEAT,p.8,p.14,p. 69.

黑格认为应该在对华政策上多花力气,这个观点与尼克松是一致的。黑格认为,在20世纪的最后1/4的岁月里,从美国和西方的战略利益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能够阻遏超级大国的霸权,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能够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沟通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国家。而里根的想法与黑格不同①。

所以,可以预见到,里根后来对黑格非常不满意,里根认为黑格在担任国务卿时,“不想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总统,干预外交政策。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台湾。里根认为台湾是美国“忠诚的、民主的、长期的‘盟国’,因此我们应该绝对支持它”。但是,他认为黑格和国务院的其他人却是“太想”与中国改善关系,并向里根“施压”,要他“从所承诺的支持后退”。按照里根的说法,在他当政的第一年,黑格就“几次威胁要辞职”。当1982年他再次这样做时,里根接受了黑格的辞呈,任命舒尔茨为国务卿②。

黑格辞职以后,尼克松向里根政府施加影响的可能性变小了,但他还是想办法继续向里根和他的顾问们提供意见和建议。新国务卿舒尔茨曾经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过三个职务:劳工部长、第一任预算和管理办公室主任,以及财政部长,所以他和尼克松也算是老关系了。舒尔茨在担任国务卿之前没有任何国际政治和外交事务方面的经验,所以,他被认为“只是一个看门人而不是外交家”③,因此,他应该需要外交政策方面的指导。虽然舒尔茨并不完全赞同尼克松的观点,他还是经常征询尼克松对于外交政策问题的意见。有一次,国务院的一些苏联问题专家不同意舒尔茨的观点,他就让国务院的政策专家彼得·罗德曼专程到纽约去,把舒尔茨的发言草稿给尼克松看,而尼克松也提出了他的意见和建议④。国务院中分管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约翰·霍尔德里奇曾经是尼克松—基辛格对华政策班子中的重要成员,他也通过舒尔茨把自己和尼克松的看法转达给里根总统。

①Haig,CAVEAT,p.194,p. 195.

②Reagan,An American Life,pp. 360 -361.

③Ignatius,“Reagan"s Foreign Policy and the Rejection of Diplomatic”,in The Rea an Le acy,p.184.

④Shultz,Turm0il and Triumph,p. 488,pp.384 -385.

尼克松竭尽全力为里根政府的对华政策献计献策。在1982年访华回到美国后,他给了里根一份25页长的备忘录,报告他在中国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情况,也谈他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并对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提出意见。从里根总统图书馆的档案中,笔者看到了这份备忘录的一部分内容。在备忘录中,尼克松主要谈到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国内形势,二是国际关系。尼克松在备忘录中说,当他再次见到邓小平时,他感到邓小平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了,但他认为胡耀邦是“一个坚强有力的人”。所以,他认为中国已经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实现了权力的和平交接,并相信中国政权的稳定能够得到保障。在台湾问题上,他认为邓小平比其他年轻的领导人“更持批评态度”,而所有的中国领导人都对苏联怀有戒心,因此,尼克松认为那些认为中国和苏联将和解的论调是夸大了事实。尽管中国正在试图缓解与苏联的紧张关系,他们并不认为苏联的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策会有根本的改变。

在其他国际问题上,尼克松认为中国与美国在许多问题上有一致的看法,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着重大分歧。如中国认为美国不重视南北问题,因此中国将在第三世界和中东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尼克松认为鼓励中国这样做有利于美国,因为中国在这方面的影响越大,苏联的影响就会越小。尼克松也看到,中国对美国在向中国转让技术方面裹足不前很不满意,外交部部长黄华说的“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一个含蓄的批评。他也注意到中国领导人对舒尔茨在1982年年底的访华和里根在1983年的访问充满期待①。

①Memo,Richard Nixon to Ronald Reagan,re Nixon"s trip to China,Executive Secretariat,NSC:Records System File,Folder:8290750,130x:91451,Ronald Reagan Library.

尼克松也总结了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他认为现在的中美关系完全不同于10年前了。在下一个10年里,将两国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因素将是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因此,在下一个10年里,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目的“将是尽一切可能,与日本和我们的欧洲盟友一起,帮助中国的经济发展计划”。他相信,帮助中国在经济上强大起来,以增强它抵御来自苏联或其他潜在的侵略势力的能力,符合美国的利益。里根的政策顾问们认为尼克松的这份备忘录“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①。尼克松于1983年6月1日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上的讲话稿也送给了里根。里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们除了对尼克松的讲话稿做了全面分析外,特别提请里根注意其中关于里根及其对中国的态度的部分②。不过,由于这部分内容的档案尚未公开,我们不能知道里根本人对此的反应,但至少他不会对他的顾问们的意见置之不理。

这段时期,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新问题。在尼克松当政时期,这个问题还没有出现。1975年,福特总统出席了欧洲国家在赫尔辛基举行的大会,并签署了包括人权条款的“最后行动方案”;第二年,他又签署了一个法律条文,建立一个行政、立法委员会,考察各国包括自由移民等在内的人权状况,特别是针对华约集团的国家。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议案,规定把“加强对所有国家在国际公认的人权方面的观察”提升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的”,如果哪个国家“一直处于恶劣的侵犯(人权)的状况”,那这个国家就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③。在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开始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但并没有用这个问题来为难中国。到里根政府时期,人权问题开始显现,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当舒尔茨访华向邓小平提出这个问题时,邓小平回答他:“你们不是支持移民权吗?我们今天就可以给你们一千万人!你们愿意要两千万吗?”①

①Memo,Richard Nixon to Ronald Reagan,re Nixon"s trip to China,Executive Secretariat,NSC:Records,System File,Folder:8290750,Box:91451,Ronald Reagan Library.

②Memorandum,William P. Clark to President Reagan,June 11,1983.

③Raymond L. Garthoff,Détente and C0nfr0ntati0n:American-S0viet Relati0ns fr0m Nix0n t0 Rea an(Washington,D. C.:Brookings Institution,1994),pp. 628 - 634;Robert M. Gates,Fr0m the Shad0w:The Ultimate Insider"s St0ry 0f Five Presidents and H0w They W0n the C0ld War(New York:Simon&Schuster,1996),p. 177;Gaddis Smith,M0rality,Reas0n and P0wer:American Dipl0macy in the Carter Years(New York:Hill and Wang,1986),p.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