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辨经》学生活
21767100000023

第23章 材能第五(3)

文帝即位,大夸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杀吕氏,劳苦功高。陈平虽与周勃联手杀了诸吕,但内心深处仍忌恨周勃,于是托病引退,让出高位,等候时机再来排挤周勃。汉文帝刚刚即位,对陈平称病感到奇怪。陈平谦虚地说:“在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到了灭杀诸吕,我的功劳不如周勃。”一席话,使文帝对陈平顿生好感,但一时又难改变初衷,于是,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有一次,大臣们上朝。文帝问右丞相:“天下一年判决的讼案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又问:“天下一年的金钱和谷物的收支有多少?”周勃急得汗流浃背,谢罪说不知道。

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虽心中无数,但比周勃机灵。他说:“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皇上要知道监狱的情况,可以问廷尉;要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况,可以问治粟内史。”

皇上又问:“既然一切事情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丞相管什么呢?”

陈平感到排挤周勃的时机到了,便讨好道:“丞相主要的职责是:上面,帮助天子调理阴阳,顺从四时;下面,妥善地化育万物;外,安抚四方,内,爱护百姓,使文武百官各司其职。”

文帝听了点头称赞。周勃则满脸羞愧,无地自容。不久,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职位,告老还乡。文帝趁机废除了左右丞相制度,让陈平一人做了丞相。

从陈平处置樊哙和违心地拥护诸吕为王,以及巧除周勃三事,可以看出陈平确实有失公平,这也可能就是刘邦临终时交待“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的原因。刘邦认为,陈平机智聪明过人,这在争夺天下时是少不了的,但在治理国家时,却需要厚道些为好。然而在刘姓天下被吕家夺去,生杀予夺大权全在吕后一人之手时,像王陵那样硬顶是无济于事的,相反,陈平采用的“谋身”之术,虽有些滑头,而目的是为保全实力以图后计,未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智慧金言

智意之材宜于治理新局面。他们善于周旋调停,权智有余而公正不足,因此宜于开创新局面,在太平的形势下却做不出什么实绩来,有虚名而无实功。

海瑞铁面无私

明朝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他也是秉公办事的典范。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公正办事的。

海瑞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得让他们几分。可是浙江淳安知县海瑞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他有后台,到处敲诈勒索,谁敢不顺他心,就该谁倒霉。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要是换了别的县份,官吏见到总督大人的公子,奉承都来不及。可是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大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平时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是有意怠慢他,气得掀了饭桌,喝令随从,把驿吏捆绑起来,倒吊在梁上。

驿里的差役赶快报告海瑞。海瑞知道胡公子招摇过境,本来已经感到厌烦;现在竞吊打起驿吏来,就觉得非管不可了。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装作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说着,他立刻带了一大批差役赶到驿馆,把胡宗宪儿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又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说有人冒充公子,非法吊打驿吏。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是海瑞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的手段更狠。他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不肯放过的。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

明世宗像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要我们招待从简。可是据我们得知,您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大摆筵席,花天酒地。这就叫我们为难啦!要按通知办事,就怕怠慢了您;要是像别的地方一样铺张,只怕违背您的意思。请问该怎么办才好。”

鄢懋卿看到这封信揭了他的底,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知道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所以有点害怕,就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为了这件事,鄢懋卿对海瑞怀恨在心,后来,指使他的同党在明世宗面前狠狠告了海瑞一状,海瑞终于被撤了淳安知县的职务。

到严嵩倒了台,鄢懋卿也被充军到外地,海瑞才恢复了官职,后来又被调到京城。海瑞到了京城,对明世宗的昏庸和朝廷的腐败情况,见得更多了。那时候,明世宗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上朝,他躲在宫里整天跟一些道士们鬼混。朝臣们谁也不敢说话。海瑞虽然官职不大,却大胆写一道奏章向明世宗直谏。他把明王朝造成的腐败现象痛痛快快地揭露出来。他在奏章上写道:“现在吏贪官横,民不聊生。天下的老百姓对陛下早就不满了。”

海瑞把这道奏章送上去以后,估计会触犯明世宗,可能保不住性命。回家的路上,顺道买了一口棺材。他的妻子和儿子看到全吓呆了。海瑞把这件事告诉了亲人们,并且把他死后的事一件件交代好,把家里的仆人也都打发走了,准备随时被捕处死。

果然,海瑞这道奏章在朝廷引起了一场轰动。明世宗看后,又气又恨,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

旁边有个宦官早就听说海瑞的名声,便对明世宗说:“这个人是个出名的书呆子,他早知道触犯了陛下活不成,把后事都安排了。我看他是不会逃走的。”

后来,明世宗还是下令把海瑞抓了起来,交给锦衣卫严刑拷问,直到明世宗死去,海瑞才得到释放。

海瑞秉公办事,执法如山,只可惜遇到的是一个昏庸的帝王,故遭贬谪,终下狱受审。但其清正廉明的作风,却垂范于后世,让人钦佩不已。

智慧金言

臧否之材公正无私,苛刻少恩,不讲情面,六亲不认,适于追奸查污,清理腐败和邪恶势力。

乱世中的豪杰田单

史书中记载,田单势单力薄,却智斗强于自己数倍的燕国,终挽救了国破家亡的命运。

公元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联军在燕国大将乐毅的率领下,攻占了齐国的首都临淄,齐缗王落荒而逃,齐国人陷入空前的灾难之中。

乐毅率领燕军继续向安平进攻。安平城内有一个人名叫田单,他曾是临淄的市掾,但一直未受到齐王的重用。临淄陷落后,田单率本宗族的人奔向安平避难。后安平失陷,齐人蜂拥逃至城南,夺门而逃。那时,路面本来就不宽,人们争相逃命,人撞人,车碰车,拥挤不堪,很多车辆都因车轴头互相碰撞而断裂,轴头一断,整个车子也就不能行驶了。在燕军的追杀下,这些人都做了俘虏。而田单宗族的人因为田单事先让他们用铁皮包住轴头,所以在车辆碰撞中,车轴仍完好无损,全部顺利突围而出,逃奔到即墨。

短短6个月内,联军势如破竹,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齐缗王逃到莒城后又被杀。莒城比较险要,又有重兵把守,燕军一时难以攻克,于是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领兵出城迎战,不幸战死,一时群龙无首。大家都说:“安平之战,惟田单率宗人得以保全,可以看出,田单很懂军事,也很有智谋。”于是一致推选田单为将军,领导大家抵抗燕军,保卫即墨。田单认真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和敌我双方的利弊强弱,认为必须有勇有谋,随机应变,以智取胜。

不久,燕昭王去世了,燕惠王即位。乐毅曾深得燕昭王的信任和垂青,如今昭王去世对乐毅自然不利。而且,田单也了解到燕惠王与乐毅之间的矛盾。田单敏锐地感到,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利用双方的矛盾。于是,田单立即派间谍张平去燕国。

张平到燕国,自称是从秦国来的,要见燕国的新君。秦国是燕国的盟国,所以燕惠王很高兴地接待了张平。

张平首先向燕王祝贺道:“大王,这次五国联军协力攻齐,犹如秋风扫落叶,齐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眼看就要灭亡了,可喜可贺呀!”

燕惠王高兴地点点头,然而又不无遗憾地说:“至今还有莒和即墨两城未曾攻下啊!”

“您知道为什么未攻下吗?”张平问道。

“不知道。”燕惠王困惑地答道。

张平凑上前,小声地说道:“大王,你想想看,五国联军在乐毅将军率领下,半年之内,攻下齐国70余城,连齐都临淄都攻赢了,难道莒和即墨还打不下来吗?其实这是乐毅玩的花招啊!他之所以不回来,听说他想在齐国称王,但齐人还未彻底归附,所以他一面故意缓攻即墨,一面暗中不断派人向齐人做工作,听说齐人倒有点心动了。我听到齐人说,他们所害怕的倒不是乐毅,而是惟恐燕国派其他将军来代替乐毅,若是那样,即墨则指日可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