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辨经》学生活
21767100000038

第38章 八观第九(4)

注重细节的曹福

粗心大意的人,平常总是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如果仔细观察他做事的一些细小环节,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属于可用之材。对无关紧要的事情粗心一点,那是表面现象,不是本意;如果把一些重要细节都一并漏掉了,那就算不上人才。反之,就是一个值得使用的人才。而那些细心的人才,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

清朝康熙年间,湖口县衙门中有一个捕快,名叫曹福。由于他做事细致、严谨,所以很多难以破获的盗窃大案或人命凶案到他手里,很快就能破获,曹福因而很受上级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

平时闲来无事,曹福就喜欢在外溜达,实际是在观察过往行人的行迹,从中发现疑点。

这天,曹福吃罢午饭,又在河堤上转悠。河中船舶如织,南来北往,一派繁忙景象。这时,一条小舟靠岸了:这是一艘空船,船主将小船的缆绳拴在岸上的一块大石头上,然后就坐在石头上掏出旱烟抽了起来。

曹福看了一会儿,立刻登上小舟;坐了下来。船主看见有生人上了船,马上跨上船来,催促曹福离开,曹福就是不走。船主说:“你不走,我就要解下缆绳开船了。”曹福却笑着说:“你开船吧,我愿与你同行。”

船主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喝问道:“你这人真是岂有此理!为什么赖在我船上不走?”

曹福不紧不慢地说:“因为你船上有异物,我要搜查。我是衙门捕快。”

船主听他这样说,走过去揭开舱板,怒气冲冲地对曹福吼道:“你搜吧!”曹福也跟着过去一看,舱中空无一物。“这下你该上岸了吧!”船主说道。

谁知曹福并不挪步,继续说道:“请把底板打开。”船主坚持不肯。曹福拿起一根铁锤,硬把底板撬开,发现底板下金帛累累。船主顿时傻了眼。曹福将其押送到衙门,经审讯,才知船主乃是多年的老贼。

曹福似乎在漫不经心中拿获老贼,人们十分奇怪,问他凭什么发现船上有赃物的呢?曹福笑着说:“其实这很简单,我看这船很小,船舱又未装什么货物,但它行驶在河中,风浪却不能使其簸动;而船主在拴船缆时,牵曳也甚为吃力,故我断定船夹底里有重物,一查果然如此。”

又有一次,城外田沟里有一具尸体。死者不是本地人,像是外地行商模样,显然是凶手谋财害命。但案发后,凶手已逃之天天,县令严令捕快近日拿获凶手。其他捕快经过明察暗访,查不到丝毫线索,十分焦急,都想法请教一下曹福,可是曹福却不见了踪影。费了一番搜寻,大伙才在河堤边的一座茶馆里找到了他。曹福正临窗而坐,一边喝茶,一面注视着河中的情景。

“曹兄,你真有闲情逸致,坐在这儿品茗赏景,我们都急死了。”大伙不无埋怨地说道。

“急什么?来,来!坐下喝杯茶再说。”曹福招呼大家坐下,眼睛却始终不离河面。

大伙儿被他搞得莫名其妙,说道:“河里有什么看头,除了船还是船。快给我们想想办法吧。”

这时,河对岸有一艘大船开走了,原来被它遮住的一艘中等船呈现出来。这艘船上正晒着一床绸被。曹福注视了一会儿,立刻拍案而起:“凶犯就在那艘船上面!”

大伙儿来不及细问,都一齐向河边奔去,借了艘小船,很快地划到对岸,连船带人扣了下来,送往衙门。

经过审讯,船主终于招供:一个行商的人坐他的船时,他发现这人带了很多银子,于是起了歹心,夜间趁商人熟睡时把他杀了。然后将尸体抬到岸上,扔在一田沟旁。

一桩凶杀案就这样给破了。事后,大伙儿特地将曹福邀到那座茶馆,请他谈谈怎么就能一眼识别真凶。

曹福呷了一口茶,笑了笑说:“于我们这一行的人,一是要累积经验,二是要善于观察。你们当时大概没有看到,那艘船船尾晒着一床新洗的绸被,上面苍蝇群集,这就有问题了。大凡人的血沾上衣被等物后,血迹虽然能够洗去,但血腥味却很难一下子除净,所以招来苍蝇。那床绸被上有苍蝇,证明上面一定有血腥味;苍蝇又聚集了那么多,说明血腥味很浓,肯定沾了很多人血。如果不杀人,哪来这么多的人血?这是其一。

“其二,只要在船上待过,都应知道船家根本不用或极少使用绸被面的。况且,船家再富有,洗被子时也绝不会不将绸面拆去而与被里子一同洗濯,而这个船主就将整床绸被子一起洗濯的,这不是盗来的又是什么?就凭这两点,我断定船主就是凶手。”

听到这里,大伙个个点头称是,无不佩服曹福的智慧和经验。

智慧金言

曹福的细心让他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在谨慎中,他也有大胆的一面,看准时刻敢挺身而出,关键时刻敢站出来不退缩,这就是细中有粗了。像曹福这样的人才可以身肩重任,值得用人者大力培养。

白居易幼识之无

俗话讲:从小看老。这是对哪一类人才的评价呢?任何特异的现象都是遥居于规律之外而卓然不群的。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质,这样的小孩应值得悉心栽培。或是语出惊人,或是聪明过人,或者大胆倔强,或者沉默寡言。只要不是病,任何异常都可能兆示着一个天才。有的小孩看似普通,甚至被认为是愚笨,但他的惊人毅力造就后来的伟大智慧,概因为老师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在天分、不知人的缘故。比如爱因斯坦,不仅沉默孤僻,连做一个小板凳也要多次以后才勉强做好,但有几人能从这平凡的背后看到他的超凡智慧呢?

一般可从意志力、忍耐力、思考力、决断力、反应力五方面来考察一个孩子的特长和能力,从而推断他将来的成就。

白居易天性聪颖,大异常人。当他只有六七个月时,乳母常抱着他在堂前书屏下玩,他那双灵活的大眼,总是凝注着屏上酒杯大小的字迹,一瞬不眨,嘴里还呀呀地叫嚷着,仿佛与生俱来就识字一般。乳母一时兴发,便指着屏上“之”、“无”二字读给他听。读了几遍,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婴儿竟然默记在心了。乳母问他:“指一指,哪是‘之’字?”白居易小小的手指便准确地点在了书屏的“之”字上,而且百试不误。乳母惊奇地将这事告诉了邻舍,于是便不断有人来“考试”这个出生才六七个月的婴儿,而他也总能将“之”、“无”二字屡指不差。人们惊叹道:“奇童!奇童!”传诵一广,便引出了“幼识之无”这句成语。

聪明绝顶的白居易在贤母的谆谆教诲下,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辨音律声韵了。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他的刻苦攻读。据他自述:“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如此勤奋学习,比起悬梁刺《琵琶行》诗意图和白居易诗意图股的孙敬、苏秦也不逊色。

白居易一生写过不少的诗,并以写诗享有大名,有“诗魔”之称,他给后人留下的作品多达3600多篇。他曾把自己的诗文编订过三次,题名为《白氏长庆集》。他的诗通俗易懂,老妪能解,诚如王安石所说的:“天下俚语,又被白乐天道尽。”白居易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对世界文化宝库有着卓越贡献的伟大作家。

孔子讲:“生而知之为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意思是说天生就知晓天下大道的算是最聪明的人,他们属于生而知的上等人才,其次是通过不断学习思考,通晓天下至理的人,他们属学而知之的次等人才。

才能应该是聪明的必然走向。如果不能从聪明中发展出才能和智慧,这种聪明反而是祸害。如果不主动去思考,只想从不断重复的技能中,靠经验的积累来被动地获取能力,这样的智商只能让一个人永远停留在现有水准上。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停在一个水平线上不能再前进的原因。

智慧金言

白居易的成才与其天资聪颖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在于他个人的努力。因此,在鉴别人才时,不仅要看他小时的伶俐,还要看他是否能从聪明中发展出智慧、经验和才干来。如果不能,这样的人早晚会有和仲永一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