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红楼梦》学生活
21869800000036

第36章 制胜:德才兼备,手段多变(6)

如何对待不安分或素质差的亲属、同事或下属,这是家族企业里面常常遇到的问题。对待这部分员工,应该像探春那样坚持原则,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但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方式。

诸多有关家族企业发展的实践和资料证明,由于产权明确,企业损益与家族利益一致,家族企业的激励机制因血缘关系而最为有效。有利必有弊,反过来,正是家族企业的血缘、亲缘特征,使家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导致内讧、排外、任人唯亲、素质低下、人力资源来源渠道狭窄、家庭亲情与商业法则混淆、缺乏严格的企业制度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家族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着重用“自己人”,监督使用“外人”的情况,这是家族企业创始人或家族成员管理者以人情亲疏为导向来用人所导致的“人情管理”,明显与当前现代企业的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来用人的“理性管理”相背离,其弊端已经被不少家族企业的发展事实所证明。家族企业最高领导人要走出“人情超越理性”的误区,不仅要理性经营,而且要理性用人,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智慧金言

坚持家族所有,淡化家族经营,为家族企业嫁接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报告”与“好建议”

“小报告”是指一种不正当的举报行为,或是内容不正当,或是动机不正当,或是手段不正当,或是几者兼而有之。“小报告”古已有之,人们一般习惯称之为“进谗”。所谓“谗”就是说别人的坏话。之所以称“进”,大抵因为要说别人坏话,当然有一定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谗言就要讲给足以影响被谗者命运的人听,这种人一般不是权高便是位重。把谗言讲给这些地位高的人听,所以称之为“进”。在单位中,“小报告”都是打给领导听的,如果领导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这种“小报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如果领导是一个黑白不辨、易听信谗言的人,“小报告”就会对“被告者”构成伤害。长期以来,红学爱好者们为了“晴雯之死是不是因为袭人告密所致的”而争论不休,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本就没有必要争论,袭人的告密是无疑的。证据如下: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抄捡大观园后,王夫人来到怡红院,首先责备惠香:

“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谅我隔的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

然后又拿芳官说事儿:

“你还强嘴。我且问你,前年我们往皇陵上去,是谁调唆宝玉要柳家的丫头五儿了?幸而那丫头短命死了,不然进来了,你们又连伙聚党遭害这园子呢。你连你干娘都欺倒了。岂止别人!”

这都是宝玉房里的一些私房话,王夫人如何能知?而且王夫人说:“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宝玉房里,跟王夫人关系最近的是袭人,除了她告密之外,还会有谁?

宝玉疑心了,一直寻思琢磨:“谁这样犯舌?况这里事也无人知道,如何就都说着了。”这天他对袭人发脾气:

“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这也罢了。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你是头一个出了名的至善至贤之人,他两个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还有孟浪该罚之处!只是芳官尚小,过于伶俐些,未免倚强压倒了人,惹人厌。四儿是我误了他,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作些细活,未免夺占了地位,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样,从小儿在老太太屋里过来的,虽然他生得比人强,也没甚妨碍去处。就是他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们……”

袭人的诡计被宝玉揭穿,立刻显出本来面目: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的心思,比出这正经人来。”

喜欢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当然是不好的行为,但总体来说,她的建议及所作所为是合乎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的。

好员工要善于提建议,提建议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本职工作。只有本职工作做好了,才有建议可提,才提得出建议。试想,一个对企业、对集体漠不关心的人,他能提出什么合理化建议?衡量一个员工是否优秀,就要看他是否能给企业提出有价值、有益的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反过来说,当员工在提建议时,就会去考虑如何改进和解决问题,这对员工个人而言也能起到提高和促进作用。

智慧金言

但是,向领导提建议、反映情况,并不是要成为告密者。这里就要说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问题。个人生活在团体当中,我们国家历来倡导将集体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的理念。作为一名好员工,他应该努力协调老板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关系,公开地巧妙地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私地里在老板面前议论员工的好坏,打员工的小报告。因为这样的事情,一旦暴露,将会给企业的氛围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会增加老板和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企业的效益。

“心重”的代价

在贾氏公司这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袭人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这种性格不会得到贾母的喜欢。她深知贾母喜欢的是那些性格张扬开放而又美丽活泼的人,比如林黛玉、贾探春、晴雯等,而自己身上却缺乏这些。因此她在贾母面前选择了沉默,这也博得了人们对她的心地纯良、恪尽职守的印象。伺候贾宝玉以后,她看到了希望,因为贾宝玉是贾氏公司公认的未来接班人,但是她又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成为宝玉的正房,因此成为姨太太是她最好的人生发展目标。虽然她被称为“贤人”,但是“贤”不等于“德”。从本质上说,她对于贾宝玉的感情,不是林黛玉那样的刻骨铭心的爱,她对宝玉的爱情是理性的,是带有功利色彩的。

为规劝宝玉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走仕途经济之路,袭人用了“假赎身”一计。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袭人的母兄要替她赎身,她舍不得宝玉,因此不同意。但为了规劝宝玉读书上进,袭人就假意说她家里明年要赎她回去,入情入理地说出许多可以获准离开贾府的理由,说得宝玉信以为真,泪流满面。掌握了“宝玉舍不得她离开”的心理活动后,袭人以此为契机,提出如果让自己留下来,宝玉必须依从她的“三件事”。第一件,是“忌口说那些生生死死的痴话”;第二件,“作出个喜欢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不去讥讽那些“读书上进的人”,“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第三件,“更要紧的一件,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宝玉自然是点头应允:“都改,都改。”

袭人规劝宝玉收敛那些异常言行,把心思放在读书上,目的在于希望宝玉能有一个好前程,同时大大减少宝玉与众女子厮混的时间,杜绝宝玉与众女子过分亲昵的行为,以使其心性不受其他女性的诱惑和牵制,这就消除了许多动摇她位置的危险因素,可见袭人用心良苦。

袭人和宝钗一样都劝宝玉读书上进,走仕途经济之道,但是她又和宝钗不同。袭人比宝钗更了解宝玉,她知道要宝玉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向宝玉提出一个折衷的策略:蒙蔽贾政和其他人,在表面上“作出个喜欢读书的样来。”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宝玉问到晴雯犯了什么错的时候,袭人回答道:“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她嫌她,象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

太太喜欢“粗粗笨笨”的,可见袭人通过平时的观察对此深有体会,因此她时刻注意维持自己平和、敦厚的形象,不露锋芒,尽心服侍贾宝玉。即使得到了王夫人的支持,袭人还一直防着别人。袭人自知不能当上宝玉正儿八经的夫人,充其量只能当个妾,而且她这个妾的地位也是很容易被取代的。与袭人同样出身微贱且聪明漂亮的年轻女性,在贾氏公司比比皆是。因此,她不能不绷紧神经,时刻注视着“敌情”的变化。她的惯常做法是忍让,以柔克刚。

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她最清楚宝玉与黛玉间的感情有多深,第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

(袭人)忽又想到自己的终身,本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宝玉的为人还拿得住,只怕娶了一个利害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后身。素来看着贾母王夫人光景,及凤姐儿,往往露出话来,自然是黛玉无疑了。

可是,她认为与大度的薛宝钗相比,林黛玉显得心胸狭窄不好相处。因此袭人想方设法阻止宝黛的婚姻,而对宝钗却主动接近讨好,为其创造与宝玉独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