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毕业3年要赚100万
21882600000011

第11章 不怕你兜里没钱,就怕你脑袋里没料(2)

有一个温州李姓的老板,从一无所有到8000万元家产的发迹史,就能够充分证明这一点。

当初,李老板一无所有,穷得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当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过上好日子时,他眼热了。但自己没有本钱,咋办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他就到处走走,看看有没有出路。这一走,就走出了一条路来。

他发现,城里人开始讲究了,居室都布置得很好,清洁卫生每日都做,比如拖地。一块布抹地很费时费事,如果改用棉质拖把,那就方便简单多了。制作棉拖把有何难呢?于是,他就四处打听,看看能否弄些材料,结果,他在一家大棉纺厂的垃圾堆里,捡回了许多厂家丢弃的碎棉布条。他便利用它们,分理出来扎成各种拖把。拿到街上试销,每把售价两元。对,就先干这个无本生意。于是,他便放手干开了。一年之后,他居然积攒了500多元。

有了这500多元,他便考虑,怎样才能迅速致富呢?想来想去,考虑到自己没有本钱,还是觉得废物利用这一行最有赚头。于是,他又改变了只扎拖把的单一产品结构,东借西凑,弄了点钱,购买了缝纫机。他把捡来的破碎棉布中稍大的布块,拼缝成童装,细小的,便扎拖把。这样干了半年之后,赚了5000多元。

这时候,李老板的眼光放得更远了。他瞄准市场上毛毯热销,专门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棉纺厂、化纤厂中低价收购各种边角料,运回后,筛选分拣,那些大块的制作成童装;细小的,不再制作拖把,而是剥理成丝,纺成丝线,编织成各种毛毯,或者挂毯。

比如童装,每件成本相当低廉,原材料连同人工及各项开支打进去,也不过3~4元,而大宗批发,一般都在10元以上。那些用彩色化纤边角料编织而成的毛毯,则色彩鲜艳,构图巧妙,又结实密匝,因此,深受用户欢迎。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尝到甜头后,李老板又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除了生产加工童装、毛毯之外,他还把业务扩展到饮食业上来。一年之后,他又开始涉足家电行业。当时,家电市场刚刚起步,李老板便率先行动,专营某国进口原装件产品,很快,便赚到了更多的钱,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在有创意的人眼里,垃圾都能变金山。所以说,只要有创意,资金根本不成问题。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在一次电视专访说过一句话:“做生意只要靠人的创意而不是靠本钱!”他说自己开始创业时开了一家裁缝店,只有三台破旧的衣车,专为当地人量体裁衣。当时这种裁缝店在香港多如牛毛,竞争激烈,惨淡经营。后来他想出了将做时装改为做领带,才走出困境,成就今天的事业。

如果你非要找到“第一桶金” 才敢迈出赚钱的第一步,那也不难。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的创业第一桶金的赚钱方法是相对简单的,也比较实用,已经被无数大款试验过,你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⑴?一技在身

俗语说:“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有一薄技在身。”就凭这一薄技,最低目标能养家糊口,最高目标可以发家致富,创下万贯家财。

张果喜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亿万富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把自己的姓名写到行星上的企业家。他是一个木匠,在上海艺术雕刻品一厂学会了生产雕刻樟木箱。有了这一手艺,在广交会拿到订单,二十个樟木箱,赚了一万多元。

第一桶金的掘得,使他把家当全部押在传统木雕业上,最终有了今天的成果。

陈逸飞到美国,先是替博物馆修画,报酬是3美金1小时。因画技出众而进入画廊,当听到有人出价每张画3000美金时,陈逸飞说:“我一下觉得中了头彩,仿佛天上掉了个馅饼下来。”这样,才有了他后来的视觉产业。

没有手艺,要去学门手艺。首先最好是在你准备打天下的地方,学门拾遗补缺类的手艺。掌握手艺后,就要向精益求精发展,要在一个区域里竖起旗帜,并再进行区域的扩大。

⑵?借鸡生蛋

王志东虽然已经离开了新浪网,但他借船出海的举措,是运作相当成功的一例。

1993年,他向四通融资500万元港币,创办四通利方,后来,四通利方与华渊网合并,易名新浪。1999年,他在国际上融资2500万美元,后来,又向戴尔电脑和软银等融资6000万美元。2000年,上市纳斯达克,融资打开新天地。

荀子对此早有总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⑶?捕捉机遇

这个榜样是上海的杨怀定,人称杨百万。应该说,他的“第一桶金”是来自国库券的易地交易。苗头是在上海看到的,108元买进,113元卖掉,4个小时赚了800元。

他说:“赚了以后,我就开始想入非非,到外地108元买回,到上海112元卖掉。”

心动不如行动,他立刻到合肥,那里的国库券与上海的差价是30元。两天时间,他就赚了6000元。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挖金矿的路”。

发现机会要有眼光,兑现机会需要行动。这一切,还要有学识、毅力等内功的支撑。

⑷?自己动手

不少富翁说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吉利汽车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的第一桶金是开照相馆掘得的。到南京路的冠龙,只买了几个灯泡。一千多元的反光罩买不起,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只要两元,他觉得与敲个白铁皮的水桶没有多大的区别,甚至连照相机上的皮老虎和装胶片的玩意,都是自己做的。

因此,对他后来敢造冰箱、造摩托车、造汽车,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在他眼里,“汽车只有4个轮子,1个方向盘,1个发动机,1个车壳,里面还有两只沙发。”

5 只要有创意,项目不是问题

很多人都在为项目发愁。手里有钱,也有创富的志向,可就是找不到靠谱的项目。

其实,只要你有创意,任何项目都靠谱。在一个有创意的人那里,从来不会闹项目饥荒,相反还会出现这种盛况:

人家看不见的商机,他能发现;

人家做不好的项目,他能做好;

人家做得好的项目,他能做得更好。

这是我的老乡老梁的财富故事给我的启示。

老梁是个大起大落的人,27岁已经是百万富翁,靠贩卖金银花发家。但由于他炒股票不理性,赔钱了,29岁时不但一无所有,而且欠下别人近50万的债务。不过你不用为他担心,现在他刚过33岁生日,债务早就还清了,又重返富豪行列,拥有名车豪宅,生活过得相当不错。他说“如果说我27岁时拥有100万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今天自己能够起死回生靠的就是创意。”

老梁最困难的时候,差不多连吃饭都成问题,房租三个月没交,手机因欠费停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就只好每天靠开着辆破旧的嘉陵摩托车拉客糊口。在他所在的那个城市里,干这行的人也实在太多了,出租车也多,因此每天的收入很有限。有一次,老梁拉一个乘客去车站。乘客说他的行李箱太重了,提着走手会很累,拉着走远了腿也累,才不得不坐老梁的摩托车。这句话老梁印象很深刻,后来当他在车站等活的时候,看着来往的旅客手里都拿着大包的行李,显得非常吃力。有什么方法可以令旅客减轻负担呢?

老梁一直思索着。一次偶然的机会,又有个外来客在老梁摩托车旁边等公共汽车,等得久了,他干脆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面。

看到这样子,老梁突然灵机一动,如果做一个可载人的电动行李箱不就可以减轻行李负担吗?那个行李箱既可以用人拉着走,若是人走累了,主要在平滑的路面上,人可以骑在上面,一按开关它便会走动。这会是个好项目。

根据这种构思,老梁买了一辆电动滑板车,将其中的马达和蓄电池拆下来,计算其体积大少,然后找一家行李箱生产厂按他的要求形状订做一个坚固的行李箱外壳。等外壳做好了,再将马达和蓄电池装嵌上去。这样,一个电动的行李箱就造好了,整个造价不到200元。后来老梁再稍作改进,还装有防盗报警装置,但总体来说构造简单,说不上有科技含量。

这就是老梁的创意产品!就是这样简单的行李箱,在那年的广东国际皮具箱包展览会上,老梁收到了120多万的订单。后来,他以100万将这个专利卖给一家行李箱生产厂,从此又过上安稳的生活!

创意可以让你无中生有,有中生优。

其实,像老梁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的社会上有的是,只要你肯去思考,肯去挖掘,处处做有心人,好项目就不会与你擦肩而过。

当然,一个理性的创业者在想出来好项目之后还要进行评估,测评它是不是能给你带来利润,带来多大的利润。这并不难。

一般来讲,主要考察以下八个方面的特征,一旦符合,就要果断决策,立即行动,全力以赴!

⑴产品好不好卖。产品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这就是赚钱的生意。如果产品不好卖,再多的投入,再大的努力都没有用,想赚钱,根本没戏。

⑵市场够不够大。市场不够大,没有发展的空间,没有折腾的余地,项目一开始就没了底气,没了冲劲,根本做不大。

⑶利润空间要大。利润空间不够大,毛利太薄,很难赚到钱。搞不好,辛苦做了一年,年底一算账,不但赔钱还要贴人工进去。

⑷趋势特征明显。把握趋势,追赶潮流也要踩好步点,赶早了,钱不好赚,开发市场成本太高;赶晚了,钱已经被别人赚走了!而且会越做越衰,越做越赔。

⑸收入持续保障。看中眼前利益的短平快项目很难让一个人真正赚到钱,真正赚钱的好项目是持续收益的,一年比一年轻松,一年比一年赚多。

⑹业务模式要好。赚钱要靠系统,赚钱要有套路,单靠个人的蛮力打拼和胡乱折腾,是难以出成效的。业务模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赚钱的多少。

⑺品牌效应突出。做生意要懂得借力借势,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的秘诀是六个字:布局、造势、摆平。选项目看品牌已经是妇孺皆知的道理了,关键还要选中非常有潜力的品牌,这就更需要敏锐的判断力和独到的眼光,富人和穷人在这一点上的差距尤为明显。

不要老是抱怨自己想创业却不知道干什么,关键是你的创意够不够新,够不够吸引人。一个好的创意你能空手套白狼,四两拨千斤;一个好的创意会令你的事业独辟蹊径,柳暗花明;拥有一个好的创意你会风行天下、无往不胜。

6 只要有创意,生意小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