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毕业3年要赚100万
21882600000009

第9章 拆掉思维的高墙,才能摆脱穷忙的“烂”命(4)

法国一位年轻人很穷,很苦。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跻身法国50大富翁之列,成为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不幸,他因患上前列腺癌,1998年在医院去世。他去世后,法国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一份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个穷人。在以一个富人的身份,跨入天堂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我留在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揭开贫穷之谜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奖励与掌声。

遗嘱刊出之后,有48561人寄来了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绝大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当然是金钱了。有了钱,就不会再是穷人了。另有一部分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最缺少的是机会。穷人之穷,是穷在运气不好上面。又有一部分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技能。一无所长,所以才穷。有一技之长,才能迅速致富。

在这位富翁逝世周年纪念日,他的律师和代理人在公证部门的监督下,打开了银行内的私人保险箱,公开了他致富的秘诀,他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在所有答案中,有一位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为什么只有这位9岁的女孩想到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她在接受100万法郎的颁奖之日,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是警告我说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于是我想,也许野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

谜底揭开之后,震动法国,并波及英美。一些新贵、富翁在就此话题谈论时,均毫不掩饰地承认:野心是永恒的“治穷”特效药,是所有奇迹的萌发点,穷人之所以穷,大多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无可救药的弱点,也就是缺乏致富的野心。他们所追求的只是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有的甚至只要温饱就行,即有饭吃、有床睡,这样就注定了他们一辈子成为不了富人。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做穷人,当他们拥有了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时,就会止步不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野心让他们贫穷。也许他们在睡梦中有做过富人般生活的美梦,但是那不是真实的,梦毕竟是梦,现实的情况还是没有改观。

这里说的“野心”,正确地说,应该是我们常讲的“雄心壮志”。我们难以设想,一个心志不高的人,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连一张蓝图都没有的人,能够创造出什么奇迹。

相反,那些“胆大妄为”的野心家,基本上都如愿以偿。翻开历史,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人物,拿破仑在军事院校就读时曾立誓要做一名卓越的统帅并吞并整个欧洲,由此他的野心可见一斑。在军事院校期间,他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很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名炮兵,开始了他的霸业之旅。成吉思汗扬言大地是我的牧场,有雄鹰的地方就有我的铁骑,造就了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帝国。同样,看一下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一批不甘平凡勇于挑战的弄潮儿们脱颖而出,借着改革的东风,实现了富裕。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问了,现在是和谐社会,不是倡导“知足常乐吗”?是的,“知足常乐”的确是一种调整心态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它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心态的平和。但现在经常有很多人把这句话当作是对待事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从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我觉得,“知足常乐”首先是建立在“知”的基础之上,你首先知道世界上有种种的东西,有各种的人生境界,你是在“知”的基础上然后懂得“舍”,才“常乐”的。如果你在“全然无知”的情况下“常乐”, 因为不知道而不去渴望,不去追求,那就是愚昧了,纯属“傻乐”。

也就是说,在“不知”的情况下盲目地安于现状是成功的大敌。“只要安稳地过一辈子就好,只要过得去就行了,不必赚太多的钱”。假如,你的脑子被这种念头占据,你就一辈子注定贫穷。

正如汽车大王福特所说:“一个人若自以为有很多的成就,而止步不前的话,那么他的失败就在眼前。”许多穷人开始时挣扎、奋斗,但在他们牺牲了无数的血汗,使前途稍露曙光的时候便自鸣得意,开始懈怠,于是失败立刻尾随而至。

我想,无论个人、组织还是民族,都不要安于现状,因为现状根本就不曾停留。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才是人活一世的根本。

8 想得到金钱,你只需要做一件事

如果你想真正地、持久地得到大量金钱的话,你需要做一件事。

这件事到底是什么呢?

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身体力行这件事。他成为亿万富翁。

卡内基,美国钢铁大王也做了。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亨。

到底这个最伟大的赚钱秘密是什么呢?

到底这个对任何人都有效的秘诀是什么呢?

将你的钱扔出去。

对。扔出去。

扔向那些帮助你触及你的精神世界的人们。

扔向那些启发过你,服侍过你,治疗过你,爱过你的人们。

扔,白扔,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予。

1924年,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注意到他的话了吗?

当他的收入增加的时候,他仍然增加他的布施。在他的一生中,共布施出5.5亿美元。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事实上不是这样。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负责公共关系的人是 Ivy Lee,阅读 Lee的传记《取悦公众》,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洛克菲勒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布施,Lee所做的不过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事情而已。

P.T. 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大师,宣传家)也喜欢“扔钱”。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卡内基也有庞大的“扔钱”数额。当然,他同样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 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山的力量都会汇集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早期的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挣个钱不容易,谁拿着钱乱打水漂儿啊?

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布施一部分金钱,将收获更多的金钱。这也是我这个普通人的切身体会。

刚开始来北京闯荡的年月,有一次我最穷困的时候身上只有40元钱,那是个寒冷的冬日,我揣着那40元钱在白颐路上徘徊,考研没考上,工作没着落,我绝望极了。看到天桥上有乞讨的残疾老人,我往他的搪瓷缸里放了10块钱。他给了我一个感激的笑脸,并和我讲了他如何残疾如何来到北京的故事。

半小时过后,我的BP机响了,一个多年前的朋友来北京走亲戚,想见我一面,当时我捏着手里仅剩的30块钱,犹豫不决,我是见呢还是不见呢?见人一面,我该不该请人吃饭呢?我从来不会做让自己良心不安的事,还是果断地和朋友约见,并用我仅剩的30元请她吃了顿便饭。

那顿饭下来我真的是身无分文了,第二天的饭费,下个月的房租,一点着落都没有。可是我一点都不害怕。你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朋友知道我爱好写作,并且正在找工作,恰好她的亲戚在一家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社里急缺编辑,正委托她推荐人选呢。而我,正是合适的人选。未经面试,她的亲戚就决定录用我。第二天就开车把我的行李拉到公司,吃住都解决了!还给我提前预付了一月工资让我安心。而那个乞丐的故事被我用到我编辑的第一篇文稿中,获得了当月的优秀稿件,给我增加了500元的奖金收入!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关。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给乞讨的老人的时候,我给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有爱心的,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

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

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已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给这样的人一些钱或送给他们等价的礼物。要发自你的内心去做这件事,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地布施。不要期望从你的给予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你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的繁荣。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方向正确,“矮穷矬”照样登天

工资没变,物价飞涨;

竞争激烈,白领彷徨;

险象丛生,何去何从?

“屌丝”的钱袋为何总是空空?“矮穷矬”的命运如何改写?

电视上那些滔滔不绝的理财师们讲的道理怎么都这么不切实际?

贫穷是一种病,找到病因和病根才能根除。

听专家忽悠不如坐下来好好想想:谁“偷”走了你的钱包,谁阻碍了你的钱路,谁左右了你的财富。

方向一明,富路就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