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23

第23章 步入商界 五尺道上的艰辛

为生计,李耀庭买卖货物往来于五尺道。五尺道又称滇僰古道,是历史上连接川滇两地最古老的官道,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

战国时,蜀郡太守李冰主持开凿了古僰道(四川宜宾段)。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了有效地控制在夜郎、滇等地设立的郡县,又派将军常頞率军筑路,沿僰道往南,过盐津豆沙关、昭通,然后到曲靖。常頞开通的五尺道,多数地方其实是对古僰道的拓宽、修整。五尺道所经过地区,山势险阻,开凿困难,当时采取了火烧的办法,也就是用炭火烧崖石,然后再用冷水浇淋,使岩石在骤热骤冷下变得疏松,而易于开凿。世传秦王朝有七大工程,分别是秦长城、阿房宫、始皇陵、灵渠、直道、驰道、五尺道。汉武帝时,为打通“西南夷“,开辟通往身毒国(印度)的通道,又派专人对五尺道加以整修扩建,一直修到滇池地区,并在道路沿线设置郡县。

唐·樊绰的《蛮书》亦名《云南志》》)称五尺道谓“石门道”。五尺道经由的地区山高水险,道路十分艰险,当时行人说其道“盘蛇七曲;盘羊、乌栊,气与天通”。《水经注·若水》亦载堂琅县(今会泽县)的一段五尺道“西北行,上高山,羊肠绳屈八十余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涉者若将阶天。”袁休明《巴蜀志》记有:“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倾侧索回,下临峭壑,行者扳缘,牵援绳索。三蜀之人及南中诸郡以为至险”。

历史上的五尺道居功至伟。五尺道的修筑,使云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起来。据文献记载,秦汉时期的关中与四川之间、四川与云南部分地区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商人来往于途,络绎不绝,云南的滇僮(奴隶)、中马、犀革、金银、铜锡等源源不断运人四川,而四川的铁器以及特产货物也随之输人云南、输往国外。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五尺道开凿的“西南丝绸之路”同样也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

五尺道蜿蜒在崇山峻岭之中,悬崖峭壁之上。“搬不完的昭通府,塞不满的叙州城”,川滇两地物流完全由五尺道上的马帮来承载。

然而,在五尺道上跑马帮却要面临无数困难。首先,自然环境恶劣艰险。古道上多塌方、泥石流、暴雨、烈日、瘴气、高山峡谷、雨林,还有扰人的狼、毒蛇、蚊蝇、蚂蟥等。一次,李耀庭的马帮遇上了恶劣的天气,突然爆发的泥石流阻断了前进的道路。不得已,他们只能找路边岩洞临时栖身。几天过去了,雨依然在下,所带的干粮所剩无几。同行的一位老乡自告奋勇前去探路,却被山上滚下的落石砸中,永远地离开了。还有一次,那是一个冬天,马帮开始翻越雪山。这是一条三面临崖,一边临江的羊肠小道,他们牵着驮着货物的骡马,踩着积雪行走,他们的脚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他们走在山道上,心却悬在半空中。陡峭的悬崖边,好些地方只有不到一米宽的路,驮满货物的马匹根本就过不去,他们只好拆下整件,一块一块用人力背。其次,面临危险。不时会遇到偷东西的小偷和抢劫钱财的劫匪。一次,李耀庭的马帮走到一靠山面河的路上,路人发出警讯:前面有一群山匪正在打劫过往行人。考虑此次运货马帮人少,不宜与匪徒硬碰,还待人多时再过比较安全。为避免接触,李耀庭指挥马帮驱赶着满载货物的马匹,沿路返回,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仓皇中,一同伴脚下一滑,栽进湍急的河中。冬天,在刺骨的激流中他已记不得被冲走多远,最后幸好抓住一根从岸上伸出来的葛藤,才爬了上岸。再次,生存条件极为艰苦。当年茶马古道上供马帮住宿的幺店子设施极为简陋,不过是一个聊避风雨的栖身之所,马帮们到晚上住下后,躺在满是臭虫跳蚤的草垫上,强忍伤痛歇息,久久难以入眠,他们十分清楚,明天面对的又将是一段艰难的路程。

图一.西南丝绸之路简图

图二.五尺道上的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