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83

第83章 致力公益 礼仪立身(二)

购置义田

所谓义田,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购置的田产。义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之时。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人;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但是,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汉代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中说,越王勾践曾购置田产赡养族人或贫困者。用不动产孳生的利息行善,显然比用手头现有的积储行善更为持续长久。勾践的越国因为吴国所灭,遂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行善的目的,是为复国作准备。但是,勾践置义田的举动,似乎比晏子进了一步。以后到了宋代,根据钱公辅《义田记》一文所记载,名臣范仲淹忧乐天下,“方贵显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作为义田,“养济群族之人”。他用义田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并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从范文正公购置义田这件事来看,是比具有复仇意识的勾践还要贤明,因为他施行仁德的目的纯正,规模全面而且久远。人们熟知《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足以表现范仲淹的见识和胸怀。古人认为,在社会上,“奉养之厚,止乎一己”的现象是存在的,宅第的雄伟,车驾的华丽,歌妓的众多,妻儿的富有,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尚不能登门,何况说帮助疏远的贤者呢?禄米的充裕,享用的丰富,也仅是为满足自己一个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亲人,拿着破碗讨饭,成为沟壑中饿殍的情况,也是有的。所以,要推崇贤者宣扬的道义,赞誉购置义田的善举。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

作为仁德善举,李耀庭修建昭通李氏宗祠的同时,也在昭通、鲁甸两地购置了大量的房屋田产作为义田,将这些不动产全部捐作为家族的公产,让子孙后代永远传承,用义田孳生的利息收入,扶助孤弱贫穷。

在《恩安李氏宗谱》的“请恩安县通详立案祭田墓田义田永远不准典卖禀”一文中,李耀庭叙述了家族始源、自己在乱世中的艰辛往事、自己所以建宗祠购义田的意图:“托余阴于祖宗,秉贻谋于孀母。所余齿积,敢为身谋。除以二万余金,修建家庙,用妥先灵。见存田土房屋,共值三万余金。深维木本水原之思,仰体敬宗收族之谊。无论遗产分产置产,永作祭田墓田义田悉归公储,弗存私见。为备岁时享祀,分赡族姓子孙。兼立男女学堂,周恤贫穷姻党。”在给官府的禀告中,李耀庭开列出所购置田地房屋的详细资料。为昭示后昆,李耀庭将义田分为三项产业:庙祭家塾产业;清明拜扫祖墓产业;赡养亲支子孙,分恤高祖以下近支暨近亲产业。在此基础上,义田收入的用途得以归类明确,专款专用。李耀庭的请恩安县通详立案祭田墓田义田永远不准典卖禀文告,是希望以契约为凭,告官建档立案,也有请官府依法监督施行之意。在李耀庭看来,惟有恳请官府践行王道,依法监督,家族的义田才能“长为公业,子孙勿得典卖,邻族罔有侵争”;“杜豪强之兼并,铁案难移,铜标永定,以保我子孙黎民”。

推己及人,忧乐天下。李耀庭效法古圣先贤,广布德泽。他购置义田的善举,不是为了小家,而是为了大家:为家族、为社会在作出自己的奉献。

注: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注: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前465年),大禹后裔,春秋末期越国的君主。

范仲淹(公元989-1052),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

注:钱公辅(1021——1072),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宋代诗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宋诗拾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