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87

第87章 致力公益 礼仪立身(四)

修撰《恩安李氏宗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国家编正史,州县籑方志,家族修谱牒,构成了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作为一个姓氏家族,撰修宗谱是家族的一件大事。有人认为,古代中国人的政治观、伦理观的形成,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传统的宗族制度,中国的封建政治实际上是一种宗族政治。古人曰:百事不泯,有益于史乘者,谱也。没有宗谱,人不知来处,无百年之家,骨肉无统,虽至亲恩亦薄。因此,宗谱像一条纽带,能将同根同族同血脉的人们维系在一起。

宗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传承关系,具体为家族郡望、先人、迁徙分布、宗祠堂号、字辈、人物传和记事等。凡祖宗之德行,品望、功业、要悉载于谱。宗谱是家族文化的一个核心载体,宗谱包括家族的墓碑文化、祭祀文化、家教文化、习俗文化、家珍收藏文化等。宗谱还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等相关资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岁月似水,逝者如斯。惟有白纸黑字的纸质传承,才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湮没。

晚年的李耀庭时时觉得有压力、有责任感、紧迫感。压力在于身负亲人的嘱托、家族的厚望。责任感在于他是家庭的长子,家族中的成功者,“建祠修谱,非兄莫与为也”。紧迫感则是李耀庭其时已是古稀之人,时不我待,痛感“上何以对先灵,下更无以塞亡弟九原之望也”。所以,宗庙既成,命子湛阳“躬往江宁,访求本宗”;“凡残碑断碣,故牍零编,一一珍而积之”;“又得荣县赵尧生(赵熙)侍御、桐梓邹怀西(邹宪章)观察、巴县向仙乔(向楚)中翰、龚春严孝廉,相为讨论”。编撰宗谱,“区区者乃以有成。”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祖。有本之木万年常青,有水之源万古长流,敬祖之人万代蕃昌。李耀庭主持修撰的《恩安李氏宗谱》,理清了族系本源,谱写了李氏族谱文化,拉近了族人间的血脉关系,留住了滇黔李氏宗族的根。

图:恩安李氏宗谱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