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22134900000045

第45章

曾经有一对夫妻,就为了洗碗而离婚了。两个人谁都不愿意洗碗,就像西方人一样,签合同,一个人洗一周。轮到先生的时候,先生就乖乖地洗;轮到太太的时候,太太就投机取巧。先生很生气,二人就离婚了。其实洗碗是很简单的事,却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很可笑。在家务事方面,夫妻二人要衡量一下:如果两个人都没有出息,一人做一天;如果先生比较有出息,则太太做家务;如果太太比较有出息,则先生做家务。这才是成全。

三、子女是成家立业的动力

成家立业,原本是人生的两件大事。成家包括结婚和生育子女,立业指的是为人父母必须努力使家人的生活有保障。子女是成家立业的原动力:子女既是父母的骨肉,又是家庭的生力军,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但是,如果亲子关系不好,这些都没有意义,还可能产生负面的作用。

子女是什么?子女是父母亲生的骨肉,而且是合法的,这种身份很难得、很珍贵。有了小孩以后,这个家才更温暖,才会后继有人。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完,总希望有人继承。有子女,就有希望,因为子女会把我们的理想继承下去。

所以要么干脆不生子女,生了子女就要好好去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从慎选配偶、健全婚姻关系开始——男女双方都能够为未来的子女着想,有着相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知道“父母不好当”,却很少有人体谅“子女不好做”。有人说父子两代之间有一条代沟,彼此很不容易沟通。其实,有没有代沟,完全看父母怎么想。你认为有,它就时刻都能出现;你认为没有,它便不能产生作用。父母把代沟看成可能的障碍,设法加以排除,才是正确的态度。家人的乐趣,主要在于沟通良好。只有家人彼此倾诉,才是真正的亲情。

父母平时多和子女谈心,而不是“无事说大道理,做错事就教训”。经常保持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子女的心灵动态,一家人自然沟通良好,不受代沟的影响。父母不能够借工作忙碌,或者子女年幼不懂事,便不和子女交谈,那样只会彼此产生隔阂。

亲子关系的最佳表现,在于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够同心协力,坚持正大光明的途径,在合乎法律与道德的道路上,互相勉励支持,不起邪念,不走歪路,在爱国家爱民族的前提下,共同奋斗,以富家促进富国。

人生的大事是成家立业,成家的大事在生育子女,而生儿育女的大事,应该是亲子关系正常合理化。合理的标准,由于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不尽相同而有所差异。比如中西方家庭,就有如下不同:

第一,西方人的家庭是很单纯的核心家庭,就是由一对开始,以一对结束。西方的男女结婚后,就组织一个二人家庭。小孩长到18岁时就会离开,然后这个家庭就剩下一对老夫妻。中国的家庭是以一对开始,以好几对结束。因为中国的家庭经常是三代同堂,像《红楼梦》里描写的就是一个中国大家庭。不过现在由于多种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三代同堂,但是三代同堂的精神应该保持。一家人不应该生疏,要常常联系,这样关系才会好。

第二,西方的家庭是有限公司。西方社会重个人主义,所强调的自由、独立和契约行为,对西方的家庭制度产生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子女到了18岁,便向往自由,要求独立,就算经济不能自主,也要依赖契约,向银行贷款,先用再说,以后赚了钱才慢慢偿还。政府也提供各种贷款机会,帮助年轻人独立自主。父母对子女只负有限的责任,使得西方核心家庭好像有限公司一样,不必担负无限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教养和影响,实际上也是有限的,因此显得亲子关系相当淡薄。

中国的家庭比较接近无限公司。中国的家庭不论子女长到什么年龄,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不完全成熟的孩子。儿子长大结婚,与妻子居住在父母家中,不必寻觅自己的寓所。就算儿子的儿子长大成人,仍然可以留在父母家中。复式家庭提供一辈子的支持,使子女比较有勇气伸张正义。因为父母时常鼓励子女要不畏强权;大不了咱回家,家中随时可以加一双筷子,并无后顾之忧。当然,也很可能养成子女“天塌下来也有父母去顶”的依赖心理,反而偷懒、怕吃苦。父母对子女以及子女的子女,负起无限的责任,强调一家人血浓于水,能够长久地互依互赖,实在是具有无限公司的架势。

亲子关系决定于家人的观念。无论家庭的结构或形式,实际上都是观念的产物。如何教养子女?在子女的幼小心灵中,注入什么样的观念?不但会影响子女的一生,而且对父母本身也造成影响。因为中国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任何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他所在的家庭。

很多人批评中国人的家庭包袱太沉重,好像人们被家庭绑死了,没有办法发展自我。其实不然,中国人是在家庭中发展自我的。一个人只要他的儿女有出息,自己也跟着光彩起来。所以一个人在家里面能得到家人共同的支援,他获得的成就,一定要跟家人分享。日本人有家庭没有自我,美国人有自我没有家庭,中国人向来是要两方面兼顾的,既要考虑到家庭,也要考虑到自我。所以中国人一看小孩表现不好,就说他没有教养,意思是说他的爸爸妈妈不会教养小孩。骂小孩,他很冤枉,他也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我们会把责任都推给他的爸爸妈妈,“子不教,父之过”嘛。

夫妻和谐,百事可兴

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当中,以夫妇为基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相处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其他的关系。夫妇相处得好,立业、治国才能够合理有效。

中国人强调夫妻关系和谐,使用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之类的词,从不说如胶似漆。夫妻的典范是孟光、梁鸿等人,而非画眉的张敞之流,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亲疏有别。那最亲的人是谁?很多人会想到父子,其实人际关系是从夫妻关系开始的,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中国人把确立夫妻关系叫做“定乾坤”。只有中国人会说“家为国之本”,只要家庭不稳定,国家就会遭遇到很大的挑战。

夫妻关系是社会安定和谐、国家正常发展的根本。我们认为,爱情是没有条件的,但是婚姻一定要有条件。我们所说的门当户对,其实是说男女双方要有合适的条件才可以结婚。

在一个家庭里,绝大多数人都有血缘关系,比如,父子、母女、兄弟,只有夫妻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并且法律规定夫妻之间不能存在血缘关系。凡是有血缘关系的人最后要分开住,而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妻居然住在同一个床铺上,按道理说,这应该是很奇怪的事。因为有血缘关系,两人才能安心睡在一起。而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可以共眠,这就是夫妻关系为什么神圣的原因。结婚是人生的大事,不可以等闲视之,但是现在,一些人太轻率了,结果搞得家里鸡犬不宁。

为什么把父子关系放在夫妻关系的后面?中国人讲父子的时候,往往包括母女在内,很多人都觉得,中国人老讲男的,其实中国人在讲天的时候就包括地,讲夫就包括妻,讲男就包括女,他们是一体的。所以,父子关系其实是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夫妻之间是有爱情的,父子之间没有爱情,但有亲情。西方人把爱的范围扩大了,扩大到泛滥的地步,什么都是爱,其实亲情与爱情是不同的。

婆媳关系搞不好,其实是儿子的责任,是他没有把人际关系搞好。当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不能替媳妇讲话,只要替媳妇讲话,就是在害媳妇。婆婆会想:“我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你娶了老婆忘了娘,我教训她两句,哪怕是教训错了,也轮不到你来说。既然这样,等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就欺负她。”——婆婆对媳妇不好,多半是儿子造成的。

婆婆教训媳妇的时候,儿子应该站在婆婆这边。婆婆之所以老是同媳妇过不去,主要是为了测试儿子的心到底在谁身上。看到儿子还站在自己这边,她反倒不会计较了,慢慢地也会对媳妇好。

会做妻子的人,看到丈夫回来,不会上去跟他打招呼,而是回到厨房里忙自己的事。因为丈夫还有爸爸、妈妈,他们是一家人,他一回来,妻子就跑过去跟他罗唆,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想?

千万记住亲疏有别。丈夫平常再忙,可是陪妻子回娘家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无所事事,喝喝茶、聊聊天,而是应该抓紧机会表现。这样,妻子会感觉到很有面子,做家事也不会有怨言。人际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安定、进步的基础,夫妻处不好,最倒霉的是他们的子女。夫妻吵架经常会连累孩子,使他们处于不安定的状态。人不安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人一生就是求心安而已。夫妻和谐,孩子才会安定,一家人才能和睦,家和万事兴。

俗语说得好:“妻贤夫祸少。”几乎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贤内助,使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心全意投入他的事业。

二、夫妻和睦是教养子女的良方

父母教养子女的方法,看起来五花八门,各有巧妙,事实上归纳起来,可以总括成孟子所说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意思是说,男女成家是做人的大道。夫妻能和睦相处,教养出来的子女才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温暖幸福,亲子关系才会良好。

夫妻和睦相处,是教养子女最有效的方法。说起来十分简单,实践起来则非常困难。夫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相敬如宾

孟子说:“爱而不敬,兽畜之也。”夫妻相爱,如果不能彼此敬重,相互看得起对方,简直和爱家中的宠物一样。

一般人的心理,是看不起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当丈夫的总认为儿子是自己的好,妻子是别人的好;当妻子的总会抱怨,人家的丈夫那么会赚钱,自己的丈夫却碌碌无为。

夫妇相敬如宾,才会谨慎地约束自己。如果不约束自己,反而对别人有诸多要求,就是不尊敬对方的表现。孟子休妻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孟子之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将上堂,声必扬;独入户,视必下。汝于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汝妇无礼?”

这段话是说: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异常炎热,孟子的妻子田氏自己在屋里织布,因酷热难耐,就脱掉了上衣。这时,孟子推门而入,见妻子衣衫不整,十分生气,认为妻子有失礼仪,便要休妻。孟母知道后呵斥孟子说:“礼制规定,进门时,要先问谁在屋里;上堂时,要发出声音;进到屋里,目光要向下。这样是为了尊重别人的隐私。而你没有按照礼制的规定去做,自己没先敲门,没出声音,就登堂而入。你要求别人守礼,首先要对别人尊重,是你失礼在先,怎么反而责怪别人呢?”

中国古时候对妇女很不尊重,就连孟子也不例外,幸好孟母比较开明,避免了孟子犯错误。一般来说,夫妻天天在一起,关系很亲昵,最容易放松自我约束。久而不敬,是常见的情况。因此夫妻必须时时约束自己,爱对方就不要惹对方生气,否则,对子女也是一种不良的示范。

2意见统一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夫妻之间难免有分歧,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夫妻之间要进行顺畅的沟通,凡事好好商量。有了子女以后,也应该扩大沟通的范围,让子女适度地参与。亲子相聚,通过彼此交谈,以互相了解,并且适时加入一些文化刺激,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文化刺激是父母用来规范子女行为的一种方式,譬如孝顺值得称赞、诚实是美德、整齐清洁自然最美、儿女不嫌父母丑等正确的理念,最好能够及早灌输给子女,适时建立子女的价值观。

3分工合作

夫妻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扶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按照父母的兴趣和素养,分别辅导子女的课程作业和课外活动。因为对小孩来讲,爸爸和妈妈是有很大差别的,在教育小孩时,父母要分工,分工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为了合作。如果不能合作,分工完全没有价值。

通常所说的“男主外,女主内”,其实也是男女分工不同而已,并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有些事情男主外,女主内,有些事情则女主外,男主内。而内外的区分,也不必硬性规定为:家庭以外的事或者对外的事,全称为外;家庭以内的事或者对内的事,都叫做内。分工的原则,也以全家人的利益为依据,不以个人的利害为考虑,相信大家也就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夫妻的才能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习惯也不一样。你比较擅长的你去做,我比较擅长的我来做,这样才能以最好的方式教养子女。一般来说,中国向来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就是说,父亲对待孩子要严一些,母亲对待孩子要慈爱一些。父亲严厉是帮助母亲管教孩子,母亲一旦管不了小孩的时候就拿父亲吓唬人:“你再不乖,你父亲回来你就知道后果了!”小孩对父亲有敬畏感,这是父亲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父亲怕得罪小孩,要讨好小孩,那他真是很可怜。

教养子女而不具有相当的权威是无效的,如果你说什么,他都不听,你就毫无办法。父母的角色可以机动调整,有时候同台演出,有时候一为主一为伴,很有默契,才是真正的相互扶持。

百善孝为先

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态度,可以用一个字概括——“孝”。《孝经)第一章说得十分明白:“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就是说,孝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则。中国人向来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古时甚至有孝廉制度,以奖赏至孝之人。可惜现在大多数人不能明白孝道的时代意义,因此不能表现出现代化的孝道,甚至将“孝道”这两字扭曲。

一、孝是传统美德

中华文化的艺术性重于科学性,很多科学性的东西,到了我国,都变得相当有艺术性。孝道是艺术而不完全是科学,用这种心态来看我们的二十四孝故事,便不致认为荒诞离奇而嗤之以鼻。我们不必追究,哭竹是否真的能够生笋,木象是否真的会流血。只要告诉子女,这些并不是科学论证,而是启发大家,身为万物之灵,必须讲求孝道,否则和禽兽没有什么两样。当然,找一些现代化的孝道题材,供子女参考,效果更好。我们不要借口与国际接轨,打着现代化的旗号,企图将孝道思想从中华文化中去除。几乎所有外国人,听到中国人的孝道观念和行为,大多表示激赏和羡慕。很多外国人都愿意领养中国的小孩,他们认为,中国的小孩DNA里有孝顺父母的因子,会给他们亲生的小孩带来正面的影响。可惜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对待子女要慈爱,对待父母要孝顺,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孝道是人类的瑰宝,而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