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编辑本论
22203300000039

第39章 装帧设计(5)

决定出版物外观形态的任务在部分出版部门是由专职的技术编辑担任的。但较多的出版部门不设技术编辑,出版物内文版式编排交由责任编辑兼管。于是形成美术编辑只负责封面设计,而开本、装订形式等都由文字编辑决定的现象。决定开本大小及是平装还是精装需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如出版物的内容性质、读者对象、时代特征、作者写作风格、现有印制条件、图书成本核算等。上述任何一种因素都会对书籍开本产生影响,因此,文字编辑的这部分工作也需要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在较多的出版部门,多数责任编辑忙于对出版物符号的加工设计,没有多少精力去研究版式编排,对不同开本的版心大小,不同字体、字号的特点、性能以及对它们的选择与应用,行距的疏密,书眉的宽窄,各级标题字的科学配置,注释位置的编排,天头地脚的留位以及版权页、目录页的设计等都缺乏应有的科学认识。有些设计千篇一律,显得十分单调、呆板,有些设计没有根据内容需要,过多滥用不同字体字号。出版物的形体是编辑艺术的外在表现,对于读者选购产生重要影响,但它不应是作者地位高低的标志,那种认为大作家就应用大开本的看法绝不应成为编辑决定开本的依据。

3.明确装帧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

出版物的装帧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创作思维过程,文字编辑可以恰如其分地提出设计要求,并对封面所要表达的内容向美编提出明确建议。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在工作中常常产生矛盾,其根源就是沟通不好,文字编辑没有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美术编辑样稿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时,文字编辑还是不满意,美编亦会指责其不懂艺术。这时往往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文编与美编谁都不吱声,但不吱声并不等于彼此接受了,而是互不买账。解决的最有效方式即是相互坦诚布公地交流,文字编辑主动介绍自己审读时的感受,明确建议装帧设计所要表达的内容,美术编辑主动征求文字编辑意见、了解文字编辑想法,以设计出最佳校样。

4.理解美编、尊重美编、选择美编

一般文字编辑都希望有选择美编的可能。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理由:有可能因为长时期的合作,文字编辑已对美编的艺术创作风格有了较多的了解,因而点名设计;也可能已熟知某位美术编辑擅长表达某类出版物,感觉由其设计更为稳妥;还或许是文字编辑想突破固定某一美编设计风格的局限,希望创作出更有新意、更有个性的作品来。

美术编辑之于出版部分有其独特的职能,正确认识其地位和作用,不仅有助于增强美术编辑自身的使命感,而且有助于整个出版工作的兴旺发达。美术编辑的设计水平高低有别,即使是同一位美术编辑,每次设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文字编辑应对美术编辑的艺术处理手段与方法给予充分的理解。另外,各个美术编辑对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出版物采取的表现手法也并不一致,所以不应以某一出版物的装帧设计效果作为衡量其他出版物装帧的标准。应该允许美术编辑大胆设计,标新立异,反复实践,尊重美术编辑对于色彩、造型、构图、线条等装帧元素的处理意见,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尊重美术编辑对封面材料、工艺的选择权。

二、美术编辑在装帧设计中的主导作用

审美修养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具有审美感觉的综合素质。在装帧设计活动中,美术编辑是审美主体。美术编辑一般毕业于艺术院校,或者在自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审美实践能力,能够比未经过艺术训练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因此,具有较好的审美修养。

1.采用适合出版物内容、风格的表现手法

美术编辑在装帧设计中起主导作用。选取与出版物相协调的表现手法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出版物内容性质偏向严肃性时装帧设计也宜端庄大方;作品写作风格典雅抒情,装帧也宜淡妆淑静;读者对象是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时,可以考虑五彩动画与拟人什物。通常文字编辑只知应该这么做,但如何转化成具体的表现形式却只有依靠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在明确的设计思想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造型、色彩、线条、装饰材料以及字体字号等表现手法,赋予出版物以外观形态。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一书,将书籍的外形和结构运用传统装帧设计形式,配上精美的龙纹织锦和金色文字,产生出古典、素雅而稳重的效果。全书内容分为皇家苑囿和文人园林两大部分,皇家苑囿是古代帝王玩耍游乐的地方,设计风格和视觉上着重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而文人园林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式木结构楼阁、古朴别致的门窗、盘根错节的古树、婉延曲折的小桥流水,等等,总体设计风格与视觉效果有别于皇家苑囿,更多地表现出典雅、古朴的感觉。

2.选取制版材料

实现构思与选取的制版材料有着密切的联系。确定装帧形式和材料时,要根据选题报告中提出的、经总编审核的出版条件来设计。总编通常是综合了该出版物的内容、作者、印数、社会及经济效益等多种因素之后作出统筹安排。美术编辑比文字编辑更懂得选取何种材料才能达到装帧设计效果。由于受成本和印刷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印刷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如果设备工艺落后,即使美术编辑有美好创意也往往徒劳无果。有些很漂亮的设计稿和很精细的制版稿,其印制品却是套印不准、色彩偏离的粗劣之作。

3.进行新颖独特艺术手法的大胆探索

美术编辑的构思和灵感多来源于艰难探索之后,跳出原有思路进行创造才会不断提高设计水平,进而提高出版物的装帧设计质量。如果只是在旧框框体制下运转,局限于图片的艺术加工和字体、字号的选择定位,只能作单一的平面处理,就会因雷同而失去新意,失去读者。新颖独特的艺术手法是对美编个人设计思想与设计技艺的挑战。开拓思路、勇于创造,才会摘取艺术桂冠;领略艺术神韵、不断进取,才能得到读者的青睐。

现代丰富、多元化的生活为设计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可以在读者高品位、高趣味的审美水平已得到充分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全方位地诠释、表现出版物的特质;可以有别于国内大部分出版物装帧设计所采用的欧美、日本模式,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面貌。美术编辑独到的见解,新奇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设计风格。加强对印刷工艺流程、制作工艺流程以及各种材质表现效果的了解,使不同类型的出版物气质通过画面、材质、肌理以及工艺包装处理等流露出质感,也可以反映出与传统全然不同的设计思想,从视觉、嗅觉、听觉、味觉上不断地激活读者的感官欲望,使作品从内到外显现出别具一格的份量,凸现出强烈的时代文化感。如全国第五届书籍装帧艺术展上展出的《聊斋志异》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十分有特色。美术编辑运用材料的对比,空间虚实的处理,产生出虚幻朦胧的感觉,体现了一种现实与超现实的有机结合;绒质的手感,虚实迷离的视觉效果,蓝幽幽的色彩与《聊斋志异》虚化的字体效果,产生了一种怪异的感觉。该作品引起专家与读者的极大关注和好评。

三、美术编辑审美修养的内涵

美术编辑是编辑总体的一部分,与其他编辑一样具有编辑的属性。在参与出版物的生产过程中,要审定、加工和优化美术作品,并为出版物的外观进行包装,因此,美术编辑除了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之外,还要求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较强的思想倾向性,使党的方针政策在出版物中得以体现。清人唐岱说:“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人事、地理、物态、无不备焉……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有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可见,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并非读几本美学书籍就可以解决的。它内在要求十分广泛,包含以下几点:

1.生活修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对生活有着深刻体验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中外艺术家历来重视生活修养水平的提高。

强烈的事业心是生活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物设计不仅反映美术编辑的技巧,而且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人格诸方面。任何艺术作品都会留下创作者艺术素质的烙印,生活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艺术设计水平。任何一位美术编辑工作者都应该热爱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精华,牢固树立为出版美术事业贡献才华的爱岗敬业精神。美术编辑作为出版部门的一员应有为美化出版物尽职尽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生活中美术编辑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在业务上也可根据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做到学有专长,出类拔萃,自成一体,有所创造。此外,人际交往也是生活修养的重要渠道,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增进艺术交往与交流;深层次的艺术交往与交流,会“净化”个人的心灵。

2.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高者反映时代的艺术眼光锐利、深刻。美术编辑要有与时俱进的艺术素质,善于吸纳中西古今文化,要具有融合各类艺术流派发展的胸怀和视角。文化修养以知识积累、知识更新为前提。《黑与白》是一部描写澳洲人寻根的小说,吕敬人先生设计时竭力从视觉上强化白人与土著人之间的矛盾,他将澳洲特有的袋鼠和当地土著人的图腾作素材,从其排列变化中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地理、种族的信息,其视觉化、抽象化、形式化的封面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像。试想,如果设计者缺乏丰富的人文、历史、地理知识便难以设计出如此深刻、丰富、充满艺术性的作品。文化修养需要长期的积累,厚积薄发可以体现学习知识的价值。通过长期学习所获取的知识一旦融入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便会提高美术编辑的审美能力,使之准确地选择反映作品的艺术形象,既能为作品出版“缝制”合体的服装,又能将作品潜质艺术地呈现出来。

3.艺术修养

美术编辑对生活现实的感受、认识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予以表现的。艺术既有再现的特征也有表现的特征。美术编辑需要学习、了解和借鉴其他艺术,同时,也应像其他艺术家一样研究造型与色彩的形式规律,学习与研究现当代艺术审美意识发展的新动向,如中外美学发展史,某些艺术流派的形成过程,经济文化对艺术的影响,物化过程的艺术视角,东西方艺术手法互相渗透的创新意识,以至艺术创作工具的变化等。某些动向可以成为发展趋势,某些发展趋势可以成为艺术流派产生的基点。美术编辑只有提高艺术修养水平才可充分运用造型艺术形式美的表现力创造出有意境的作品来。

美术编辑的艺术修养来源于艺术审美实践。作为审美主体的美术编辑对客体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以敏锐的审美眼光,经过多次艰苦思考,方可创作出独具艺术魅力和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是审美主客体对立统一的结果。通过对布局与场面的营造,语言的深邃内涵,抽象与具象、虚与实的关系处理,线条的形象艺术表现力,意境的创立等,不断地揣摩和品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美术编辑的审美修养中,如果缺少艺术创作实践,就会使过去长期艺术创作中形成的审美感觉消磨贻尽,并有可能逐渐思想保守,缺少创作激情。没有激情的作品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更遑论感动读者了。久而久之,非但不能与时代同步,且审美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均会下降。长期坚持艺术实践与探索是艺术生活的“源泉”,是提高美术编辑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最佳途径,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活动所不能替代的。美术编辑的审美创作活动既可以学习审美客体、审美表现,又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修养,同时还可赋予作品以外在装饰,一举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