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之皇赵
2220500000020

第20章 举行宴会 (上)

转眼间,赵恒来到临淄已经两月有余,但失去了荀子的稷下学宫他来说已经那么大的吸引力了。虽然他还去过几次,但那都是被稷下学宫邀请过去的。每次去稷下学宫,虽然收获没想象中那么大,但也可以认识些青年才俊,算是有些许收获。

一日,闲来无事,赵恒便带着闳玉与山门去街上溜达,看看临淄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他们要了解临淄的街道分布,及驻军所在位置,为以后做准备。

此时,正值秋天,其实赵恒倒很想出城去走走,此刻城外天高气爽,景色宜人,但奈何身为赵国质子,齐国虽然并没有限制他在城中的活动,但出城那是想都别想的事。

一日,赵恒带着闳玉与山门从府邸中出来,向那浮云酒肆走去。

见赵恒三人进来,那店小二急忙道:“几位爷,您来了啊?快请进,您的位置还在!”又问道,“是老样子,还是换些新酒?”

“你店里又有新酒了?味道怎么样?”

“嗯,我们店里又进了一种新酒,叫什么汾酒,哎……对,就是汾酒?”

“汾酒?呵呵,听起来不错,先来两壶尝尝鲜!”说着,赵恒含笑看了闳玉与山门一眼。

汾酒,拥有着4000左右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拥有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久等特色,深受消费者的推崇。其曾在南北朝时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极力推崇,被载入二十四史,一举成名。当然,现在这个阶段,汾酒还远远没达到那种地步,品质口感也是远远不如,但在目前的临淄的各类酒中,也算是佼佼者了。

“来些吃食不?”

“换几样地道的临淄小菜,我们试着品尝下味道如何?”

“好类,几位爷,您稍等……”

其实,赵恒他们每次来这里,虽然并不会吃多少东西,但他们每次都会打包带回去。也因此店家对他们的印象还不错,服务也很周到。赵恒他们由于还没有情报组织为他们提供消息,所以只能苦逼的来这里亲自探听消息。

接连数日,他们在不同的酒肆都没有得到过什么有用的消息。赵恒就有些着急了,因为得不到信息,就意味着两眼摸黑走路,很容易就会陷入泥潭或者步入万丈深渊。

赵恒迫切的想建立自己的情报机构,但要建立情报机构,不仅需要拥有人才还需要大量的钱。而就目前来说,赵恒虽然比一般质子过得要好些,但准确来说,他的钱只够自己和身边人的消费,根本无法满足甚至是提供建立清高机构的起步资金。故而,赵恒就需要想办法去积累启动资金了,只有钱多了之后,才能满足他大量的消费。

左思右想,他选定了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利用自己最熟悉的茶,但目前来说茶属于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层次,难以形成大的消费额。第二种就是酿酒。按理说酿酒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粮食,短期内也无法形成效益。这对急需钱的赵恒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但随即,赵恒就想到,如果用这个时期原有的酒进行加工的话,明显能够在短期内形成效益。故而,赵恒就开启了自己赚钱的计划。

其实,赵恒选择第二种方法还有一个原因:一天,赵恒闲来无事,便开始摆弄茶叶,让人从外面买了一些新摘的茶叶,自己试着炒了一次,竟然给炒糊了。这就让赵恒下定决心,不用茶来赚钱。那时,赵恒还暗自庆幸,自己炒茶的时候没人知道,要不然那得有多尴尬啊。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酿酒,赵恒说干就干,一方面让人买进一批可以酿酒的材料,另外还买了一些普通的酒,甚至连汾酒都买了两坛。

虽说东西都准备好了,但酿酒却不是那么简单的活。酿酒,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酒的出现与发展渐渐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酒文化。人们饮酒,以酒为欢愉庆祝之物。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就是从何处而来?谁又是酒的创造者?具体来说,酒的起源有数种说法,其一便是说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证据便是《吕氏春秋》与《战国策》均有提及;其二是杜康创酿酒之说,有东汉《说文解字》与魏武帝曹操的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第三便是说酒早在黄帝时期便已出现了,有《黄帝内经》可以为证。而蒸酒便是构造工具对现成的酒进行蒸馏,在经过适当稀释、勾兑,制成那种平常饮用的粮食酒。

在蒸酒的过程中,那间屋子是封闭的,虽然屋外未能闻见多少酒香,但屋内却充满着浓浓的酒香,甚至酒量小的人呆在屋内并不喝酒,却容易醉倒。这几日,在赵恒蒸酒的时候,屋外始终有人守护。所以赵恒身边的这六个侍卫皆知道赵恒在酿酒,也都期待着能够早日品尝一番。

第一批酒,赵恒共勾兑了八坛一壶。其中那一壶是酒母,另外八坛才是可饮用的就。原本饮酒时,酒量好的会直接用碗具引用。而现在赵恒见几位侍卫被浓浓的酒香所吸引,紧紧地盯着这几个大酒坛。淡淡一笑,赵恒令人取来六个杯具,每人满满地倒了一杯。同时,赵恒又提醒他们一句,别饮太快哦!

其中一名护卫满心不信,心道:“不就一杯酒么?”随即仰头倒进嘴中,一口咽下。“咳……咳……”同时,将舌头伸了出来,不停地用手扇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闳玉、山门等几位侍卫见到他的惊人表现,俱是一惊,都先用小口细细品尝,叹道,“此酒浓香四溢,当真酒中绝品,只是有些辛辣了些。不知是否会有人喜欢?”

“这种酒比较辛辣,但闻着浓香四溢,喝进嘴中时甘甜无比,咽到肚里却又让人回味无穷,比较适合那朝中武将与武夫侍卫饮用。故而不必担心会有谁不喜欢,无论是什么都无法保证所有人都喜欢。”

“好了,你们吩咐下厨房购置些蔬菜与鱼肉等物,再令内放准备些邀请函,过两天本君想要邀请齐国君臣宗贵来咱们府上进行一场大型宴席。”

“去吧,下去准备吧!”转而又厉声道,“以后不论何事,不管本君说的对与错,也不管你究竟是谁的人,只要你还在这里,一旦本君已经作出决定,谁敢阳奉阴违,小心本君打断他的狗腿!”

闳玉、山门等众侍卫心中一凌,虽然知道长安君平日待人随和,平易近人,但谁也不敢保证一旦他们真的抗命或者阳奉阴违,发怒起来的长安君会轻易放过他们。

很快,各项食材都已准备好,请柬也都已经发了出去,但很可惜的是纵横家鲁仲连与计然学蔡泽都已离开临淄,一个前往邯郸,而另一个则是前往新郑。

很快,凭借着辩论会一鸣而起的名士头衔与山东六国之首赵国公子的身份,大部分被邀请的臣子与宗贵都来到了临淄的赵恒府上。而在之前,本不欲前来的齐王建也在君王后与后胜的劝说下明确表示会参加宴席。也正因为齐王建的明确表示,大部分朝臣与宗贵才会前来。否则的话,赵恒举办的这次宴席将远远达不到这个效果。

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进,距离宴席开始还有一刻钟的时候,但齐王建、丞相田单及君王后之弟后胜三人仍未到场。众多朝臣心中泛起淡淡的不安,更有甚者已经准备脚底抹油了。但有相当一部分朝臣明白君无戏言,既然齐王建已经当众宣布要来参加宴席,那就一定会来。故而他们动也不动,仿若稳如泰山。还有一些摇摆不定的朝臣宗贵见此,便意识到君无戏言那句话,也都稳定下来,不再为齐王不来而担忧。

直到距离宴席开始还剩不到三分之一刻钟的时候,后胜姗姗来迟,同众人打过招呼之后,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高坐台上的赵恒,便坐到了已经为他准备好的座位上。又过了一会儿,丞相田单也缓步走来,其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转眼间,宴席刚一开始,突然一道声音传来:“王上驾到!”只见一道身影在一太监的扶持下走进会场。

在齐王建进来的那一霎那,众臣纷纷松了口气,集体起身跪拜道:“臣等参见吾王!”

随即,赵恒的声音再次传来:“赵国晋侯长安君赵恒见过齐王!”只见赵恒只是略微躬身行礼。“请齐王就坐!”随即指了指自己左上侧的席位。

赵恒说完后,就自顾自的坐下了,并没有再注意齐王建的反应。齐王建对此略有不满,愣愣的看了一眼赵恒,心中无奈,毕竟赵国远非齐国可比,径直走向左上的席位就坐。齐国众臣俱都叹了口气,唉……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大王能强硬一些,去争取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