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休息当回事
工作、财富本身并不能给人保障,良好的思考、创造能力,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而健康的身心和坚定的意志,是达成目标的基础,是接受更大挑战的前提。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砺自己。生活与工作都要靠自己,因此自己是最值得珍爱的财富。珍爱自己,首先要从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可以通过营养饮食、合理运动、科学用脑、有效安排时间等方式,来协调我们的身体,平衡身体的基本需要。
然而,现在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常常因为工作或者玩乐熬夜,晚上无法入睡、早晨难以起床。我们周围的同学朋友中,不乏这样“晚不睡早不起”的人,他们自认为保证了和“早睡早起”差不多的时间,至于睡眠的质量,也就不去计较了。
我们可以想到,睡觉很晚的人,睡眠的质量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他们往往不是自然醒来,而是因为必须起床才起来的。科学研究也表明,晚睡眠是不合乎人的身体节律的。勉强之下的晚些起床,虽然弥补了一些睡眠时间,但是没有办法弥补睡眠的质量,除非在白天的时候再适当地休息。
人的身体、大脑只有休息好了才能高效率地工作。休息并不是浪费生命,而是为了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伊莲娜·罗斯福在白宫做第一夫人的12年里,要应付无数烦琐的事务。但她每次在接见一大群人,或是要发表一次演说之前,通常都坐在椅子或沙发上,闭上眼睛休息20分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60多岁的丘吉尔却能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的秘诀是: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授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召开会议。午饭之后,他要睡1个小时,晚上8点的晚餐之前,还要睡两个小时。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
任何一位还在学校念书的医科学生都会告诉你,疲劳会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而任何一位心理治疗家也会告诉你,疲劳同样会降低你对忧虑和恐惧感的抵抗力。
芝加哥大学实验心理学家杰可布森医生认为,任何一种精神和情绪上的紧张状态,在完全放松之后都不可能再存在了。这就是说,如果你能放松紧张情绪,就不会再继续忧虑下去。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你就要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短短的一点儿休息时间,就能使你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爱迪生认为他无穷的精力和耐力,都来自于能随时入睡的习惯。“现代教育之父”何瑞斯曼,在他年事稍长之后也是这样。当他担任安提奥克大学校长的时候,他常常躺在一张长沙发上和学生谈话。
经常休息,照你心脏工作的方法去做:在疲劳之前先休息。这样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时间多出1个小时。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竭泽而渔”或是“杀鸡取卵”的愚蠢行为,以牺牲产能(鸡)为代价来提高产出(蛋)。我们往往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效能,为了提高效率而忽视效能,这就削弱了我们取得成果的能力。而唯有产出与产能取得平衡,才能达到卓越的效能。很多人因为想多做点事而彻夜不眠,结果弄得精疲力竭,身体不适。而倘若好好睡一觉,效果则会截然相反,第二天可以精力充沛地做更多的事。产出与产能平衡是提高效率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准,也是成功者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
工作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而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有永远的经济保障,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健康的身心和坚定的意志是我们达成目标的基础,所以有规律地锻炼身心,将使我们能够接受更大的挑战。静思内省,会使人的直觉变得越来越敏锐。当我们在这两方面做到平衡时,所有习惯的效能就会增强。这样,我们将成长、变化,并最终走向成功。
勿做马桶上的书呆子
生活中,有许多零碎的时间无法充分运用,只能眼睁睁地浪费。像上下班的等车、坐车时间,出差时等火车、等飞机,约会时等人的时间,就餐时等上菜,还有就是每天上洗手间的时候等等。做好时间管理,将零碎的时间捡回来好好运用,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从利用零碎时间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有喜欢久坐马桶看书看报的习惯,也似乎正常了。
在德国,喜欢在上厕所时阅读的人,可以不带报纸、杂志进厕所了,因为德国的一家出版社推出了印有诗歌和小说的卫生纸,让大家在厕所里读个痛快。但是后来的结果是公众厕所被占用的时间过长,不得不取消了这种卫生纸。
这样挖空心思利用“厕所文学”,不仅不符合人们的生理规律,而且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久坐马桶也是不良的卫生习惯,对男性生理健康影响尤其大。
由于排便动作是机体反射动作,是人体大脑和排便中枢协调参与的全身性动作,而久坐马桶读书读报,会忽略便意,使全身的排便动作不协调,出现制止便意的感觉。从而使直肠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敏感性,造成排便困难,进而大便干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性便秘。对于男性而言,这种不良习惯对前列腺的危害尤其大。由于久坐马桶使排便时间延长,下腹部和盆腔容易淤血,使直肠和肛门处静脉曲张成团形成痔疮;同时长期便秘,粪便压迫会造成前列腺血液运行受阻,加重前列腺炎的症状。
尽管我们需要牢固树立节约时间的意识,需要尽可能地发挥创意,利用尽可能的条件,追求目标的实现,但是所有的前提条件都应该以人为本。很显然,这种利用个人节约时间或者打发无聊时间的心理来把握商机的人,违背了人的天性。而那些如此争分夺秒的人,无疑也是过度榨取了生活的汁液。我们生活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填充时间,而是在遵循社会基本要求的条件下,按照自己的想法规划自己的生活,追求快乐和幸福。
不要做马桶上的“书呆子”,那样对于你的生理、心理来说都是不利的,生活也需要享受,而不是盲目地填充时间。
千万别把旅游当“仙游”
趁着双休、几个“黄金周”长假、轮休等机会,独自一人,呼朋引伴或者带着全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人的选择了。但是,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出游,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出游时间、方式等,作不同的准备。
但是,很多人却经常忽视这样的一个基本常识,想着出外游玩,就是尽最大限度地摆脱日常的羁绊,平常的柴米油盐、文山会海、朝九晚五等等,都应该抛到九霄云外,自己已经被束缚得太久了,需要尽情地放松。现代人,就应该知道善待自己,否则不是人将工作机械化,而是工作将人机械化了。在这样迫不及待的情况下,要让自己静下心来理智地思考外出需要准备的一切,的确有些不近人情。但是没有充分的准备工作,或者是草草准备一通,把旅游当成“仙游”,其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最后受苦受累的还是自己,整个出游还是要受到影响,实现不了美好的愿望。
从下面这份《节日出游注意安全》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出游,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要做好的准备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精神方面的预计等,更在必备之列。
一、旅途注意防盗
1.外出最好使用信用卡,不要随身携带大笔现金。即使携带的现金不多,也要采取从小笔到大笔、从外到内的放置方法,层层放入衣服里。切忌将所有的钱都放到贴身口袋里,这样取用不方便还容易暴露。
2.在旅途中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在同身边旅客闲谈时,不要随便暴露自己的行踪和外出目的,不要摆阔、“露富”;不要随便给陌生人留下联系方式。
3.要时刻看好自己的行李。把日常生活用品和食品装在小包内,放在身边;较大的提包可用链子锁在行李架上。离开座位时,不要让陌生人帮助看管东西。
4.长途旅行的旅客,在睡觉时要警觉一些,尤其是在深夜行车时,更要留神小心。
5.在车上不要随便享用陌生人的烟酒、饮料和食品,以免上当。当周围人多拥挤时,要看护好财物,并时刻警惕身边举止不正常的人。
6.要随时警惕小偷。小偷的特点是随身携带行李简单,东张西望,走来走去。对于这些可疑的对象,要格外加以警惕。
7.在旅行中遇到盗贼时,不要慌乱,应保持镇静,在保护财物的同时,要及时向民警报告,如果对方是团伙作案,为了防止意外,在报告时还需注意策略,可找个借口离开。在遇到嚣张歹徒的时候,旅客要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坏人。
二、出游前作好家中防范
1.较长时间外出时应与邻居打好招呼,请求关照。
2.除邻居外,外出时也要将行程和联系方式告知亲友。同时请邻居或亲友代为收集信箱的报刊和信件,使他人不易发现房主出行。
3.外出后,切勿在门外留下写有“外出有事,某日回家”之类的字条。
4.一定要关好门窗,同时检查锁是否牢固,钥匙要妥善保管。
5.大量的现金存入银行最妥,有价证券及贵重饰物,有条件的尽量存入银行保险箱,同时将存折号码、金额、存入日期等记事本随身携带。
6.学会摆迷魂阵。全家短时外出时,最好亮上一盏灯,或打开收音机,长时间外出时,除关好所有门、窗外,装有门铃的应切断电源,门口放一两双鞋,使盗贼不明虚实,不敢贸然作案。
三、“自驾游”安全第一
一些市民选择在假日期间全家驾车外出游玩,这时要注意:
1.即使是短暂离开,也一定要将贵重财物随身携带,千万不可图一时方便,将包、相机等物品放在驾驶室里。
2.下车后,切记拔掉钥匙,锁好车门和车窗,再检查后备箱等是否已锁好。开关钥匙绝不可留在车上,以防盗贼破窗而入,开走汽车。
3.车内勿放置贵重物品。确需存放则应放于行李箱或车内隐蔽处,以免招人耳目。
4.车辆报警器如有密码,不要轻易向外人泄露,钥匙也应妥善保管,以防外人仿制。
……
这还仅仅是出游安全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而已,至于“旅行须知”一类的,更是有不可胜数的条条框框。外出游玩,不做好充分的预计、计划、实际准备,自然是行不通的。也许这样下来,实地旅行就会成为令人望而却步的行为了,甚至是根本放松不了,反倒被累得更加精疲力竭。
所以,千万别把旅游当仙游。
勿追求“假格调”
“假格调”是追求脱离自己心灵,纯粹为了表现给别人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格调,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风格。
不久前看到一本描写新生活方式的格调方面的书,作者所谓“格调”生活的含义,大致包括:充满自信、宠爱自己、气质高贵、创造时尚、展示性感、寻回温柔、性格多变、情趣广泛、韵味迷人、另类格调——小资的生活。在此不必讨论这样的界定是否准确,因为不同的人对于格调的界定本来就是千差万别的。不过再高、再隐秘的格调通常都得以某种形式体现出来。比如说:在客厅里放一座假山,做一眼喷泉,可能是农民企业家的格调。在客厅里布置一个大鱼缸,那是中产阶级的消遣。再比如某些讲格调的人衣食住行都讲究名牌……而比尔·盖茨在客厅里,以一个水族宫当背景,养的是一条濒临绝种、很难侍候的鲸鲨,这种做法最需要财力、智慧和想象力,并不单纯是露富的一种手段,这是世界首富的格调。
格调,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以从容自在地生活,活出真正的格调来。所谓洒脱者,应该是那种既可以升格也容易降调的人。格调,实际上就成了信自己、坚持自己的意思。这样,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一种格调,这种格调是我们每个人的风格,甚至是一个人感冒了一直不吃药,任难受蔓延散开。在他(她)的眼中,大概也会自认为是一种格调。像卡萨布兰卡的格调,无论身处泥泞、污浊,还要有自己的一方心灵净土,仍然保持一种属于自己的格调生活。卡萨布兰卡的格调是现代而不时尚,高贵而不张扬,内敛而又典雅,在那种不张扬的气势里是一种含蓄的美,包含了对平庸和世俗的拒绝。格调就是一种气质,那是谁也模仿不了的。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形式如何,人们在创造“格调”,“格调”又反过来“创造”某个群体。一种有格调的生活,可以包括人们所能够列举的条条框框。比如有情趣、韵味、高贵、自信等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之中,我们亲眼目睹的格调生活,却很少是符合所有人的,也就是说,格调生活其实是一个比较难以满足所有人口味的事情,人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追求着实际上并不相同的格调生活。于是,进入到现实之中,不同的主体之间,就会产生差异,彼此认为是对方将格调完全搞走样了。称别人的是一种“假格调”。
其实,真正的“假格调”,是追求脱离自己心灵的格调,是一种让自己的身心都不快乐,纯粹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获得外界认可的格调。这才是现代社会中,更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都市生活中,这种追求“假格调”的人,甚至已经成为一个群体,有着显着的标志。
有一个爱玩虚荣的女孩,她的两件重要武器是手机和香烟,而且两件武器常常并用,无论在校园还是街头巷尾,边打手机边叼着香烟是她的经典造型。要知道,在某国手机费极贵,而吸烟之妙,是在公共汽车到站的一刹那,果断掷地的潇洒,所以就难怪意大利女孩用它作招摇的道具。单凭这声音,这女孩便自认为有了飞天之力,可以让男人动弹不得。
不仅如此,这个追求格调生活而实际上是属于虚荣的女孩,当然还极端在乎自己的外表。她从头到脚,全部另类地武装自己。因为她认为再委屈,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外表。于是她几乎不遗余力地追赶潮流,疯狂地购买这个时装之都的新潮服装,每搬一次家,这个女孩简直就像是从物质的衣堆中逃亡。
更为严重的是她还要外出度假,因为度假已然是有钱有闲的格调生活必备的要素,在他人面前她当然不能示弱。但是因为没有钱,只能向亲友谎称外出度假,而实际上却隐藏在家中。这期间,她不得不在冰箱里塞满食品饮料,适当调节空调的温度,打开电话录音,放下百叶窗……仿佛真的去度假了。为了对佯称要去的地方了如指掌,她还会阅读大量的材料,编造一些“亲身经历”的趣闻轶事,并向亲友寄送明信片,让收件人好不羡慕。
这样追求格调的结果,并不能让这个女孩子幸福快乐,相反已经32岁的她,依旧孑然一身,身无余钱,家无定所,身体却因为吸烟、酗酒、疯狂享受夜生活而糟糕透顶,不定期还要搬迁逃亡,为自己的谎言东躲西藏……
这种假格调实在是得不偿失,花钱买痛苦。其实,格调很简单,只是适合我们自己的一种风格。就像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说的那样,格调就是有点儿钱,但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但不要太大;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可以读书、写作、和朋友交往、喝酒、听音乐、旅游,相较于极尽奢华的一切,这种淡雅、温馨的生活格调,更加接近人的心灵。
一味怀旧并不是生活的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