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习惯决定成败
22211800000034

第34章 忙碌不盲目——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2)

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倡早睡早起,运用“神奇的三小时”这一概念,只是非常有策略性地将休息和工作的时间对调了一下,我们将晚上10点至午夜12点这段本是用来看电视、看报纸、娱乐、应酬的时间用于睡眠,而早上5~8点这段本应用做睡眠的时间,则用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而且这个调整也符合大部分人生理上的节奏和规律。

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断

人生充满了选择。不管是读书、创业或婚姻,我们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做一“赌注式”的决断。对于我们所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也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机会难得,想再回头重新来过,是绝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断。

(1)英明的决断是抓住机会的保障

凡是“成功”的立业者,在其人生的旅途中,很少有能一步登天的。他们凭借着机智与眼光,在充满困顿与挫折、失败的环境中做出扭转乾坤的决定,终于柳暗花明,攀登上事业的顶峰。

据说,机会之神全身赤裸,滑溜溜的很不容易抓住,只是他光秃秃的头上有一小撮头发,人们仅能在它转身的瞬间,即时抓住它的头发,才能把它留下。

其实,上天并未特别眷顾那些抓住机会之神的幸运者,只不过他们用心良苦,一再对问题苦思对策,因而参悟玄机,获得机会之神的青睐。

(2)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识

一般而言,创业者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多元”的,单纯的问题或是例行公事,只要有相当的常识与经验,就可驾轻就熟、妥善地加以处理。至于错综复杂、牵涉较广的问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素养外,更要有整体性的策略性思考;既不能被眼前的压力所慑服,又不被利害关系所迷惑,而要秉持公平、客观的态度,做应有的理性分析。因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识”相当重要。

(3)必须有过人的见解和魄力

人的见识愈高愈远,就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太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胆识和实践能力。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办人井植岁男生前常说的一段话,颇值得我们深省,这段话就道出了决断者应有的见识眼光。他说:“以自己经营事业的立场去观察东西,或者去思考事物的话,则事业是不会有所突破的;应该站在更高一层来观察事物。”

井植当初毅然离开松下,另起炉灶,投入市场已过度饱和的车灯业。他口出惊人之语,立誓在几年内建造一家年产两百万个车灯的工厂。然而事实上,当时的十六家工厂所生产的十万个车灯都销售不了。

原来,井植看到当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车代步,如果没有车灯,夜晚行车将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断车灯将成为必需品。再者,车灯市场小是因为产量太小,规模不经济,以致价格太高,消费者驻足不前,市场因而打不开。

后来,果然在井植建厂四年之后,两百万的目标就轻易达成了。

(4)心态超然,当局不迷

人是感情的动物,中国社会尤其讲究人情关系;身为创业者若是摆脱不了人情的包围,而身陷人事漩涡时,决断则常有偏差。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指当事人因得失心太重,无法凌空冷眼旁观,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养。既已患得患失,自然无法从“高处、大处、远处”等层面来做决策,“目光如豆”的人,怎会有令人佩服的明快判断呢?有一则寓言故事,记述某商人故意将一本《下棋必胜法》装在以梧桐木精装的盒子里,然后高价求售。有一位好棋者,不惜花高价购买回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岂料书中只写几个字:“下棋时要经常保持比对方超然的心态”。

这一则寓言昭示决策者要以大局为重,若能放弃私心,以第三者的客观立场来看事情,处事自能了无牵挂,决策必然高明。

(5)反面思考,寻求最佳决断

决策者应该是集“众智”的人。尽管他做决策要有相当的魄力,但他绝不能专断与独断,而应广泛请教,以求集思广益,甚至多听反对者或不满分子的意见。

罗斯福总统就是此道高手。每遇重大事件,他总是先让一位助理去研究,并嘱咐他千万不可泄密。然后,他又邀请与该助理意见相左的其他助理去研究同样的问题,当然,他也要求他们保持机密。这样,罗斯福不受左右的任意摆布,他能很客观地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当然,他的决策水平是一流的。

(6)培养“第六感”的敏锐性

很多体育比赛都是一瞬间决定胜负的,到底应如何抓住那一刹那的机会,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那些热心布道、传福音的牧师是很值得我们钦佩的。每当黎明来临时,他们就准备好了,去从事自己最热爱的工作。他们把布道看做是自己的职责,是上帝赋予自己的责任,并从中得到满足与快乐。正是这种富有诗意的心态、愉快乐观的精神、饱满的生活热忱,使得牧师们把传教的日常工作,看成是充满激情与成就感的事业,并身体力行,受到了当地人们的尊敬欢迎。

确实令人煞费苦心。

日本相扑大王坪内寿夫为获取这一瞬间的奥秘,去请教角力专家。

“正如你所知,角力共有48手,这48手就是48‘型’,每一型各有其奥妙之处:行的是把对手压出角力场之外,有的则是把头压到对手的胸部……总之,变化很多。既然这样,角力选手如何记住这些变化多端的‘自由’型呢?他们不是用头脑,而是靠‘皮肤’的接触去记住的。要达到这个地步,就要下工夫去练习。”

决断就是努力向前。时光在飞逝,唯有放眼天下,正视眼前的挑战,我们才能运用我们所拥有的决断智慧,迎接时代的挑战。

把你的好主意转换成为具体的实际方法

很少人会注意:一个点子或主意是你的思想劳动的成果,只有充分理解它们,掌握它们,才能使它们发挥作用、产生价值。

只有极少数的主意会产生成果。主意是很容易被摧毁的。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它,那么消极思想的人将会毁掉大多数主意。所以,主意或好点子一旦出现,就需经过特别处理,直到它们转换成为具体的实际方法为止。一旦发现主意暂时利用不上,以下这三种方法可以控制与发展你的主意:

(1)不让主意跑掉,把它写下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好的构想产生,但却稍纵即逝,因为它们未被记录在纸上。记忆,是一个脆弱的奴仆,当它在保存或滋长崭新的构想时,并不可靠。随身携带笔记簿或卡片是个不错的办法。当你获得一个构想时,便把它写下来。有一个常四处旅行的朋友,经常把有纸夹的笔记板带在身边,这样一来,他便可记下任何一个在他脑海中瞬间产生的构想。具有创造性心智之人,知道好的构想会随时随地从心中萌芽。不要让主意逃跑,否则,你便是在摧残思想成果。要学会保护它们。

(2)复查你的构想。你可以把这些构想置于活动档案内。这个档案可以是个精巧的柜橱,也可是个抽屉,鞋盒也可以,也可以在电脑文件夹里。无论如何,建立一个档案,然后经常地去检查你的主意仓库。当你浏览你过去的主意时,你会发现,有些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有些已经失去了有效性,那就去除它们。但是,只要这主意有一丝成功的希望,那就要保留它。

(3)培养和浇灌你的主意。要使你的好主意成长,你必须将它好好地思考一番,并与其他有关的构想联系起来。阅读并寻找一些与你的构想有关的信息和事物。从各个角度加以审视。一旦时机成熟,便将它们应用在你自己的工作或你的未来生活中。

当一位建筑师获得一个新建筑物的构想时,他会拟一份草图。当一位颇具创意的广告人,获得一个新电视广告构想时,他会把它画下来。有构想的作家会准备一份草稿,随时记下好的写作构思。

注意:将构想记录下来有两个好理由,其一,当构想以具体的形式出现时,你能一目了然,你容易找出其漏洞,并将之加以琢磨。其二,容易将构想推销给某人:客户、雇员、老板、朋友、俱乐部的同伴或投资者。有一天,某人花钱购买此构想时,它便产生了价值。

有两位人寿保险业务员,他们两位都企图说服人们投保,并同意提出具体投保计划。头一位业务员完全以口头报告方式向大家叙述保险计划,大家一时被搞糊涂了。尽管他费劲地向他们说明,他的保险计划所涵盖的税务、社会安全以及所有技术细节,人们还是不够清楚。最后大都拒绝了他。

第二位业务员采取了不同的手法。他将他的建议做成图表。所有细节,以图表显示出来。别人可以轻而易举地领悟其建议。因为,它一目了然。他把构想卖给了人们。

你要学会将你的构想,以销售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个写下来或以图表方式列出来的构想,往往比那些仅靠口头表达的构想,更具销售力。

总之,你应该用下列方法发挥你的创造性思想:

(1)相信事情能成。当你相信某件事能成,你的心志会找出方法去做它,把它做成。相信一种解决之道,便是替解决之道铺路,相信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你的思想、语言和词汇中,去除“不可能”、“行不通”、“做不来”、“试也没用”和“没有办法”等字跟。

(2)勿让传统麻痹你的心智。接受新思想,敢于做实验,实验新方法。做每件事都需有进步。

(3)每天问自己:“我如何能做得更好?”自我改善是无限制的。当你问自己:“我如何能做得更好?”完整的答案就会出现的。你不妨试试看。

(4)不断问自己:“我如何能做得更多?”能力是一种心智状态。问你自己这问题,会使你的心智活动找出捷径。事业成功的总和是:把你所做的做得更好(改进你的成果品质),以及做得更多些(增加成果的数量)。

(5)练习“问”和“听”。学会“问”和“听”,然后你能获得做正确决定的“原料”。记住:大人物擅长于听,小人物擅长于说。

(6)扩展你的心智。不断获取良性刺激,同能帮助你产生新构想、新方法的人交往,与不同职业和不同社交兴趣的人多接触。

避免几种不良倾向,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创造力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分发挥人的这一天赋能力,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条件。怎样才能较快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呢?根据大量的实例研究,专家们认为,如果能经常避免以下几种倾向,那你就容易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1)习惯性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对策可能成为一种习惯,或称常规,而我们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是由这种习惯或常规来决定的,因而在企业和机关里,许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惯例程序,但这种按惯例行事的做法是否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显然未必如此。这种单凭习惯或先例来决定思考和行动的方式,往往忽略了隐藏着的创造契机,它对创造力的发挥是不利的。我们应该凡事多问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全局将会怎样?”如此寻根追究,就一定能找出改进的途径,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

(2)否定过多

一般人认为,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样,“批判力”和“创造力”也是难以妥协的。实际上,在创造活动中,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创造力则是一种由希望和热情、勇气和自信心组成的向上的心理状态,是肯定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许多创造的机遇,但能否进行创造,这不仅与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人自身的因素有关,与是否正确地处理这两种力的关系有关。如果创造力在你的头脑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你的脑子一定会变得灵活起来。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横挑鼻子竖挑眼”,那就必然会妨碍创造力的发挥。

批判和判断只以眼前的事实作为依据,它们更多的是倾向于保守地维持现状而不是倾向于前进。而创造力的目标则是未知的事物,开动想象的机器,并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转变为可能。

(3)片面观点

由于经验的积累,人们对于某些事情,往往略见端倪就能概知全体。然而这也会带来另一种弊病——单凭表面来判断一切,不作更深一步的思考。用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会妨碍你正确地了解周围的状况和有效地收集有关情报信息,给发挥创造力造成困难。

(4)视野狭窄

一次,某工厂接到一项特殊加工任务,要在微小的钻石上打两个孔。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绞尽脑汁,依然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把这个难题给一些新手去解决。结果,出人意料地只花了两个钟头就圆满解决了。那些老师傅,虽然有着高超的技艺,但对钻孔的新方法却想得极少,所以空有满身武艺也无从施展。大量的统计资料也表明,创造力并不一定和技术水平、专业知识成正比。

现代科技的特点是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而具有广博的知识,能以综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人却越来越少。虽然专业面越小越有利于使研究深化,但随之而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视野狭窄而使创造力大受影响。深度和广度看上去是矛盾的,但在实际中却是相互促进的。专业知识过于集中,就不容易看到科学发展的广阔背景,也容易忽视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重要情报,因而应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及时修正、调整你的计划

公元一世纪欧洲有句着名的格言:“不容许修改的计划是坏计划。”我们也有一句俗语叫做“计划赶不上变化”,这两句话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计划,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

近代史上,有一群人特别成功,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被囚禁于纳粹集中营而幸存的人。赫姆瑞可博士在一本着作中,拿这群人和战前即迁居美国的同龄犹太人做比较,结果发现,平均而言,这批幸存者的教育程度较低,但日后的事业成就较大,收入较高,较热心从事社会服务工作。赫姆瑞可探究原因,发现这些历经苦难折磨,却颇有成就的人,具有若干共同特质,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随时准备主动展开新任务,且能针对环境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与调适。

外部世界纷扰多变,我们要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随时地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目的,忙于要事。

富兰克林认为,不变的计划比没有计划更糟糕。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首先,制定目标的过程固然重要,但必须明白的是,你的工作目标永远都不能完全提前计划出来;其次,我们必须具备调适能力,你要能够随时修正、调整自己的计划。

你要允许自己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有突然的事情发生并且你还把它看作突如其来的幸运,而不是你原来的方案突然出现了问题。用一位效率专家的话说:工作效率高的人,总是准备好了要幸运。

这里的关键词是“准备好了”和“幸运”,它们是不可分的。你没有准备好就得不到幸运,如果你没有对一个辉煌灿烂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持开放的态度,就没有处于“准备好了”的状态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