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犹太人眼里,知识是可以不被抢夺且可以随身带走的财富,所以他们十分重视学习。如今犹太人对教育问题已跳出了宗教和神学范畴,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处于越来越迅速的发展变化之中,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无论是经商做买卖,还是从事科学技术事业都是如此。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时代已经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向全球化,知识型经济成为争夺相对经济优势的主要手段。在这样多变的世界里,任何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的商人,在市场竞争中,将注定失败。的确,犹太商人的观念是正确的,按这种模式发展下去,犹太人求知的渴望将进一步弘扬其民族精神,使“世界第一商人”的美誉代代相传。
在自教自学中丰富知识和积累财富
众多的犹太人能够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经商等各行各业成为佼佼者,秘诀在于勤于读书,善于学习。可以说各类杰出的犹太人,他们的事业成功无不与勤于读不书和善于学习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读书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自学。犹太民族十分注重正规的学校教育,在他们的生活圈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犹太家庭不论条件好坏,都会想方没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读书;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有多么困难,也要让孩子上大学读书。很多的犹太子弟也极其珍惜读书的时光,在上大学时,半工半读,用勤工俭学的方式来解决生活问题,况且犹太民族有很多公益机构资助学生读书。因此,犹太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以今天的以色列为例,其自建国开始就确立以教育为本,一直把教育事业作为民族的首要任务来抓,其教育经费的开支,仅次于国防开支,这是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能做到的事。据统计。在1984年至1985年之间,以色列大学生总数达9.9万人,即每1000个人当中就有77名大学生,仅次于美国,高于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虽然以色列的教育投入很大,但犹太人认为学校的教育只能是获取基础知识的场所,很多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技术要通过实践或专业学习才能得到。因此,他们很重视个人的自学,再加上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受到正规教育的情况也不相同。所以相对于学校的正规教育而言,犹太人更注重自教自学。事业有成的犹太人都有一套高效的自学方法:
(1)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自学。
(2)按自己需要,划定泛读范围,涉猎大量的相关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以达到广采博收之效。
(3)根据自身目标要求收集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包括书籍、文献、杂志、报纸、录音带、电子网络中的资料、电脑软件等,以便在工作中应用。
(4)精选对自己最有价值的资料,下工夫读懂读透,使之真正成为自己拥有的知识。
(5)借用别人的头脑“读书”。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很多,然而,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又极有限,解决这个矛盾,除了自身努力外,还可借助别人的力量。比如把一些相关的书和资料交给下属中有一定素养的人阅读,让他圈点出重点内容,或者通读后把核心内容和要领告诉自己。如发现有待进一步了解的知识,则可以重点阅读,或者参考别人的读书心得,再加以巩固深化。
(6)通过多种形式获取知识。不仅从书本、资料获取相关知识,还可以通过与人交往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据了解,现代人们接受的信息,来自文字的不到五分之一,而来自语音的超过五分之四。如报告、电视、广播、交谈、讨论、会议等都是很好的“书”,在这些“书”中同样可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这几点只是对犹太人的读书方法做了简单的概括,另外,还有一点更值得人们学习的,那就是犹太人从来不读没用的书。在他们看来:既不能给自己带来艺术的享受,又不能给自己带来创造价值机会的书,是没必要读的。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在一些低质量、低品位的书中耗费时间,他们讲究学以致用,在他们的理念中,读书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为了更多地创造财富。
与犹太人在一起,你很快就会发现,犹太民族是知识丰富的民族。犹太人很健谈,而且涉及各个方面,大到世界政治格局及地方冲突,小到节假日消遣;远到生命起源,短到近期的体育新闻;不论是经济、政治、法律、历史还是生活小细节,他们都能讲得滔滔不绝,谈得头头是道。犹太人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不能不令人叹服。
犹太人正因为有丰富的知识武装了经商头脑,才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只有书读得多,特别是特定领域的业务书籍读得多,在经商中才不会走弯路,才会比别人先行一步,才能更快地获得更多的财富。
学习一生,孜孜不倦
犹太民族流传有这样一句话:“学习是最高的善”。在犹太人眼里,知识是一个人不断上进的积极动力,一个人可以没有钱、没有地位,但是不可以没有知识与学问。
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斯则明确地把学习规定为一种义务:“每个犹太人都必须认真学习,甚至一个靠施舍度日和不得不沿街乞讨的乞丐,一个要养家糊口的人,也必须挤出一段时间来学习。”
这一原则所带来的结果是:全民学习、全民注重文化。这种学习传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和激发犹太人学习积极性的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犹太人,促使犹太智慧被一代代人发扬光大。在犹太民族的灵魂中,这种重视学习的传统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犹太民族得以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学习效果方面,犹太人也显示出了本民族的聪明与智慧。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是靠着两种东西的积累:物质形态的成果积累与观念形态的成果积累。在第一种积累上,犹太人有很大的贡献;在第二种积累上,犹太人的贡献更大。犹太人的学问也在人类认识自身、开拓自身、约束自身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果,而且它被译成多种语言,广泛地影响着世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基督教徒想在大街上雇一辆马车,他环顾了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排犹太人的马车。当他走近一看,发现马在吃草,却找不到车夫。他觉得很奇怪,就问路人:“车夫去哪里了?”路人回答说:“他们在车夫俱乐部。”于是,这个基督教徒就来到街道深处的车夫俱乐部。在那狭窄昏暗的屋子里,他看到一群车夫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
尽管是车夫,但是他们从不放弃学习的机会,只要有空闲,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学习圣书,以此来增长自己的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不论身份尊卑、地位贵贱,每个犹太人都会尽力去学习,学习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传统犹太人的真实写照。
犹太人纽特·阿克塞波就是一个把学习当作一生追求的人,他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侧面反映了犹太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热情,这种精神值得人们去学习。
早在青年时代,纽特·阿克塞波就非常渴望学习语言和历史,还渴望阅读各种名家作品,他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更加聪慧与博学。
刚从欧洲来到美国时,他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白天在一家磨坊干活,晚上就读书。不久,他结识了一个姑娘,然后他们就结婚了。从此,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农场的各种开销与养儿育女的负担中。生活的重压使他每天劳累奔波,他的学习也因此中断了好几年,他感到很遗憾,但是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的梦想。
有一天,他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他感到很轻松。他的农场土地肥沃、六畜兴旺,让人很羡慕。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一辈子就这样忙忙碌碌地过来了,而如今没有人再需要他,他感到很孤独,他在山上修建了一间小屋,开始料理自己的生活。
他经常去公立图书馆借书看,他感到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过。他很快发现,好多事情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情去做,而学习却是每天不变的习惯。
现在,白天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夜晚也可以出去散步。清闲的生活使他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书籍,使他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纽特·阿克塞波阅读了一本现代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名耶鲁大学的青年学生在学业和体育方面取得成功的方法,以及他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读完这本小说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上大学。他一辈子都梦想着上大学,可是却没有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现在他终于可以去实现这个愿望了。
为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他每天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他认真地读了许多书,熟练地掌握了好几门学科知识,但拉丁文和数学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他又继续奋发读书,常常学习至深夜。对知识的热情追求常常使他废寝忘食,虽然已经64岁了,但他还是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依然很充足。
后来,他终于做好了入学考试的准备,于是他购置了几件衣物,买了一张火车票,直奔耶鲁大学参加大学入学考试。他的考试成绩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已经及格了,顺利地被耶鲁大学录取了。从此,他住进了大学学生宿舍,过着一种别样的生活。
上大学后,总有学生在取笑他。因为,当大家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坐在讲台下,认真地听一个年龄比他儿子还小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觉得很滑稽。除此之外,同学们还把他当作另类看待,因为,他上大学的目的与众不同。其他同学选修一些科目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挣钱,而他却对有助于挣钱的科目不感兴趣,他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尽管同学们非常排斥他,但是并没有影响他对知识的渴望,他的目的是要了解人们怎样生活,了解人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他想让自己的余生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他想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他能够在学习中找到自由与乐趣。
如果把生活看成是在自己前面无限延伸的、漫长的、渺无尽头的道路,那么学习就是前行中的指路灯。只要不断地坚持学习,不断地努力向前走,就不会在路途中迷失方向。纵观犹太人的历史,犹太人把学习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与永不改变的职责,与此同时,他们得到的是其他民族梦寐以求的兴旺发达。
知识无处不在
犹太社会中有这样一句格言:“一个人一旦拥有了知识,那他还能缺什么?一个人不去学习并拥有知识,那他还能拥有什么呢?无知的人不可能是虔诚的,胆怯的人是不可能学到东西的,而性情急躁的人是不可能学好知识的。”
犹太人常说:“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院,你应该为书本的美丽而骄傲,摘其花朵,采其果实。”犹太人把这样的箴言一代代地传递给他们的子孙后代,告诫他们一定要勤奋读书。犹太教的教义有许多这方面的规定,例如:“书橱只可放在床头,不可放在床尾。”这样的规定就是告诫自己民族的人:书是神圣的,不能对书本有所不敬,要爱护书。
在学习方面,犹太人信奉这样一句话“能够逢人学习对方优点者,乃世上最聪明之人。”犹太人认为知识随处可得,所以,他们读书是不分场合与地点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去学习。
在犹太人的聚居区,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人在旅途中发现了一本他未曾见过的书,他就会买下这本书,并且带回去与故乡的人一起分享。他们认为,外来的书籍和知识是别人智慧的结晶,本民族只有不断地汲取其他民族的知识与智慧,才可以强大起来,所以,外来的知识应该拿来学习和利用。
一位伟大的拉比学识渊博,他有很多弟子。有一天,一位弟子问他:“您曾经说过,真理到处都有,那么,真理这种东西是否就像马路上的小石子一样,那么平常,那么多呢?”
“的确如此。”这位拉比回答:“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
“既然每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那么大家为什么不去捡呢?”弟子继续问道。
这位拉比回答说:“人如果想捡拾像小石子那么多、那么小的东西时,必定要弯下腰,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弯腰,所以很少有人去捡拾真理。”
在犹太人心目中,真理无处不在。但有的人能看到,并且会去积极地学习,而有的人对真理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也不去理睬。犹太人对于学习从来都是积极而谦虚的,因为只有积极、谦虚,才可以学到随处可见的知识。他们认为,智慧和谦虚是分不开的,越是有智慧的人往往越谦虚。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那他必定是幸福的,可是,一个自认为聪明的人,那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就是一个谦虚的、积极学习知识的人。杰斐逊也许不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着名,但许多人都读过他起草的《独立宣言》,西点军校的学子也认为,从杰斐逊那里可以学习到许多东西。
杰斐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父亲是军队里的一名上将,他母亲出身于名门世家。不论是从家庭背景还是从受教育情况来看,他都属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当时的贵族阶层很少与平民百姓交谈,但杰斐逊却不受这些东西的束缚,他与园丁、佣人、服务生、清洁工们交谈,他把与不同的人进行交谈当作是一种学习过程。
有一次,杰斐逊对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里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着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他与每一个民众交谈,他从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与感想,他明白了大众的想法与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值得别人学习的优点,因此,他总是积极主动地请教周围的人。杰斐逊积极学习的习惯颇受美国人的推崇,他的学习勇气和他的理想主义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
就是凭着这种到处捕捉知识的执着信念,他学到了好多东西,他知道许许多多其他人不知道的东西,他的兴趣与爱好很广泛,他的知识很渊博。据说,杰斐逊能够解释太阳和星球的运动,并能够绘制房屋设计图,训练马匹,拉小提琴,这些都源于他执着的求知精神。
杰斐逊有着无穷的潜力和精力,他搞创造发明、写过书、发表新的见解并开创了各个领域中人类活动的新纪元,他还是哲学家、考古学家和医学家,他还发明了一架当时最先进、最完善的犁,他也影响了当时整个美国的建筑业,他会经常制造出一些便利人们日常生活的设备。他简直被人们视为天才,但是,天才总是在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中渐渐培养起来的。
他每天早饭前经常会写点什么或看点什么。早饭后还会继续学点什么。工作一天后,他还要学习其他语言或者看古英语作品。在自己所有看过的书上,他都仔细地加上了注释。
杰斐逊比任何一位孜孜不倦的优秀作家更为出色,他的全着共有五十多卷,现已全部出版。他很有写作才赋,1776年他担负起起草《独立宣言》的重任,千百万人因他的话语振奋不已。杰斐逊之所以知识渊博,是因为他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勤奋刻苦。
土壤因播种而得到改良,思想因学习而获得磨炼。知识无处不在,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也要向其他人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获得知识就如获得金子这种珍贵的物质一样,只有坚持不懈地去采金,才可以充实自己的大脑,使自己的知识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