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的博弈—帝道与臣道的较量
22353900000018

第18章 嗜血的皇冠,皇帝也疯狂(6)

正直敢言的人一个个被赶跑,剩下的全都是些奸佞媚谀之徒了。赵佶经常在宫中搞些花天酒地、放诞荒唐的秘戏,贵为宰相、执政的王黼、蔡攸就常来担任这些秘戏的主角,弄得昏天黑地,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

赵佶在位25年,生活的腐朽糜烂在历代皇帝中是少有其比的。

有其君必有其臣,他所最宠信、最重用的将相大臣、宦官嬖幸,如蔡京、王黼、童贯、朱勔等人,每一个都是奸贪残暴、无恶不作的人。

蔡京当宰相后大肆贪污受贿尚嫌不够,还要一下拿好几份俸禄,就连粟、豆、柴薪之类的东西也要从国库中支取。他经常在家大摆宴席,有一次请同僚吃饭,光蟹黄馒头一项就花掉1300余缗。他在汴京有两处豪华的府第,又在杭州凤山脚下建了座雄丽的别墅。宣和末年,他把大批家财用大船运到杭州别墅贮藏起来,把另外40余担金银宝货寄藏到浙江海盐的亲戚家,这些财宝不但使他的后代受用不尽,连这家亲戚也沾光成为当地的首富。王黼公开卖官鬻爵,每个官都有定价,当时称作“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父子双双沦为阶下囚

崇宁二年起,在蔡京的建议下,赵佶派童贯带兵发动了一连串对西夏的战争,攻占许多地盘,逼得西夏低声下气地奉表谢罪。自从与西夏交兵以来,宋朝确实从未取得过如此赫赫的战果。赵佶扬扬得意起来,他遣官奏告天地、宗庙、社稷,轰轰烈烈地庆祝了一番。

宋夏边境的战火刚刚熄灭,赵佶又打起了辽朝的主意。他和金朝联盟夹击辽,收复燕京。而金留给他的只是一座空城,代价则是100万贯的“燕京代税钱”。而金的矛头,接着就掉转来指向了宋。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月,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西路军以粘罕为主将,由大同进攻太原;东路军主将是斡离不,由平州(今河北卢龙)攻燕京,两路军计划在汴京会合。

金兵推进得非常迅速,十月,东路军攻下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十二月,郭药师叛变,金兵不战而入燕京,从此金兵命郭药师做先锋,大踏步南下。西路军十二月初出兵,连克朔州(今山西朔县)、武州(今山西神池)、代州(今山西代县)等地,十八日到了太原城下开始围攻。

紧急军报像雪片一样飞进汴京,赵佶吓得心惊肉跳。此时的赵佶已经丝毫没有风流洒脱的模样。他整天愁眉苦脸,动不动就涕泪交流。表面上好像要改过自新,准备抗金,实际上他不敢担当抗金的责任,只剩下一个“走”字在心中了。为便于逃跑,他任命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想让儿子以“监国”的名义替他挡住金兵,自己好保着皇位向南逃命。他传旨要“巡幸”淮浙,派户部尚书李棁守建康(今南京),替他打前站。太常少卿李纲刺破胳膊,以血上疏说:“皇太子监国,本是典礼之常规,但如今大敌入侵,安危存亡在于呼吸之间,怎能仍旧拘泥常规呢?名分不正而当大权,又何以号令天下,指望成功呢?只有让皇太子即位,叫他替陛下守宗社,收人心,以死捍敌,天下才能保住!”

赵佶急于逃命,权衡一番利弊,只好下了禅位的决心。但是他老谋深算,又死要面子,不愿给人留下畏敌避祸的不光彩印象,就绞尽脑汁找了个自以为体面点的借口。十二月二十三日傍晚,赵佶到玉华阁召见宰执大臣,先传令提拔吴敏为门下侍郎,让他辅佐太子。赵佶接着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的名义退居龙德宫。可呼吴敏来作诏。”不一会儿,吴敏从外面拿进来草拟好的禅位诏书,赵佶在结尾处写道:“依此,很令我满意。”

第二天,皇太子赵桓在经过一番辞让后即位。上赵佶尊号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龙德宫;郑皇后尊号曰“道君太上皇后”,居撷景西园。

赵佶在退位的第二天虽曾明确表示说:“除道教教门事外,其余一律不管。”但昔日的权威他和他的宠臣是不会甘心轻易地放弃的。在喘息稍定之后,他们就开始以“太上皇帝圣旨”的名义发号施令了。东南地区发往朝廷的报告被他们截住不得放行;对勤王援兵也要求就地待命,听候他们的指挥;纲运物资也要在镇江府卸纳。他们把持着东南地区的行政、军事、经济大权,准备在镇江重新把赵佶捧上台。汴京的新皇帝赵桓听到此事后,下诏说按照赵佶退位诏书办理,剥夺了他们的权力,还将童贯、蔡攸等人贬官。赵佶和儿子赵桓的矛盾却由此激化了。

二月初,金兵从汴京城下撤退,赵桓接连派人请赵佶回京。赵佶表示自己今后愿意“甘心守道,乐处闲寂”,绝不再窥伺旧职、重当皇帝了。父子矛盾表面有所缓和。四月三日,赵佶回到汴京,赵桓亲到郊外迎接。只见赵佶头戴并桃冠,身着销金红道袍,飘飘摇摇地入城,住进了龙德宫。

此后几个月的太上皇生活赵佶过得并不舒心,他昔日的宠臣一个个或贬或死,十几个跟随多年的贴身内侍都被赶出了京城,连李师师的家财也被赵桓一道命令籍没了充作赔款,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处在赵桓的严密监视之下。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汴京。翌年二月六日,又宣布废掉赵佶、赵桓两个皇帝。金兵早就把赵桓扣押在了青城,这时又点名令赵佶前来。

二月七日早晨,赵佶在龙德宫蕊珠殿吃罢素餐,觉着此地离金兵占据的外城太近,很不安全,就搬到了延福宫。刚坐下,只见几个人从门外走了进来,为首的是已做了金兵走狗的李石。李石说:“金人请太上皇到南熏门内一个房子里写拜表,只要拜表送去,金人就会把皇上送回来,没别的意思。皇上还让我们捎话说:‘爹爹、娘娘请快来,免得错过机会。’”虽然还不知道金人已将自己废掉,但几个月来一直心惊胆战的赵佶,听到这话又吓了一跳,他生怕里面另有文章,沉吟了半晌,说:“军前没什么变动吗?卿别隐瞒,朕以后给卿等升官,别再贪眼前小利误了朕的大事,若有变动,朕好早做打算,徒死无益。”李石发誓:“若有不实,甘受万死!”赵佶又怕当今朝廷做什么手脚,就说:“朝廷既不放我南去,围城时又对我封锁消息,所以才弄到这种地步。今天我轻易一动就会招来不是,卿别瞒我。”李石又说:“不敢乱奏。”赵佶这才派人去请郑皇后。不大工夫,郑皇后进来,两个人嘀咕了一阵,赵佶穿上道袍,又取过自己平常佩带的佩刀,令内侍丁孚拿着,和郑皇后乘肩舆出了延福宫。走到南熏门,他刚想下轿,护卫的人忽然围拥肩舆向门外跑去。他在轿中跺着脚气急败坏地大喊:“果真有变!丁孚快拿刀来!”扭头一看,丁孚早就被抓到一边去了。

当年十月,赵佶从燕京被押到了大定府(今辽宁宁城西)。次年七月,被押到了金国都城所在地的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穿着素衣的赵佶参拜了阿骨打庙后,又拜见金太宗吴乞买于乾元殿,金太宗封他为“昏德公”。不久,赵佶和赵桓等900余人,被迁到了韩州,金朝拨给15顷土地,令他们耕种自给。

在以后的几年里,金人每逢丧祭节令总要赏赐给赵佶一些财物酒食,每赐一次,又总要赵佶写一封谢表。后来,金人把这些谢表集成一册,拿到设在边境的和南宋进行贸易的榷场一直卖了四五十年。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赵佶死在金朝。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九月,消息传到南宋,赵构上谥号曰“圣文仁德显孝皇帝”,后又加上谥号曰“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庙号“徽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八月,赵佶的梓宫从金朝运到了临安。

朱由校:戕毁明朝元气的客串木匠

熹宗即位时年16岁,委信乳母客氏,封为奉圣夫人,又晋升与客氏私情密切的内监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熹宗热衷于木工,朝廷诸事全权交付魏忠贤处理,由此得专擅威福,明宦官专权至此达到顶峰。由神宗朝发展而来的党争门户更趋恶劣,言官居中借谏劾兴风作浪,大坏朝政。

被东林党人拥上皇帝宝座

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不为其父神宗所喜。虽为皇长子,但长期遭受歧视,直到20岁才勉勉强强被立为东宫太子。

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十四日深夜,选侍王氏生下朱常洛的第一个儿子朱由校。朱常洛在困境中得子,心中非常高兴,可是一想到父皇又有些心寒,不知他高兴不高兴?朱常洛灵机一动想出个办法来,他令人分头将喜讯报知奶奶慈圣老太后和父皇。

只要奶奶高兴,父皇大概不会怎么样。报喜的太监走后,朱常洛长久地徘徊在院子里,等待着父亲那边的讯息。老太后听到第一个曾孙子出生,又是大明江山社稷的继承人,觉得是天大的喜事。老太后一高兴就往儿子那里跑,待她到了乾清宫,神宗已得了消息。看到母亲喜得合不拢嘴,神宗也笑了,传令封王氏为才人,朱常洛才放下心来。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对明朝来说是一个多事的年头。七月二十一日,明朝在位最长的君主神宗去世,临死还关照及时册立皇长孙。八月初一光宗朱常洛即位,然而他福分太薄,在位一个月,于九月初一早晨死去。时年39岁。

光宗死前,旨传内阁大臣方从哲、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及科道杨涟等人入宫。谁知这几个人刚走到宫门口时,光宗已经驾崩了。杨涟说:“皇上晏驾,嗣君年幼,他又没有嫡亲母亲或亲生母亲在身旁,万一出现什么变故,我等就是天下罪人了。现在我们只好闯进宫去,拥皇长子即刻接受群臣朝见,安定天下人心,杜绝变故发生。”大家都认为只有这样办了。

商议已妥,杨涟就带头闯宫。守门的太监乱棍交下,不让他进去。杨涟将手一挥,大吼道:“我们是皇上召来的。现在皇上驾崩,嗣君年幼,你们阻止大臣入宫扶保幼主的目的何在?”太监被杨涟的气势镇住了,杨涟便带领群臣进了宫门。

杨涟一行进了乾清宫,哭倒在光宗的灵前。磕头完毕,杨涟请皇长子朱由校出见群臣。这时朱由校正被光宗的宠妃李选侍拦在西暖阁内不得脱身。刘一燝大呼道:“皇长子应当在灵柩前即位,今天却不在灵前,哪里去了?”太监们都不回答。这时,光宗的东宫侍奉、老太监王安走来,告诉刘一燝说:“皇长子为李选侍所匿。”刘一燝大声吼道:“谁如此大胆,敢匿新天子!”王安说:“你等着,我去一趟。”王安说罢,大步走进西暖阁。他正言厉色地向李选侍说明了外朝的情况,以不容违拗的口吻请求皇长子立即出见群臣。李选侍到底是妇人家,没见过这种场面,心中不免有些发毛,稍一迟疑。王安立刻抱起朱由校跑出来。刘一燝、杨涟等人立即跪倒高呼“万岁”。刘一燝看事不宜迟,挥一挥手,大家一拥上前,刘一燝架起朱由校的左胳膊,英国公张惟贤架起右胳膊,王安在后面拥着就把朱由校架上了步辇。这时,李选侍有些后悔,慌忙上前拽朱由校的衣服。杨涟吼道:“殿下是天下之主,群臣之君,谁敢阻拦。”大家连拖带拉将朱由校拥入文华殿,群臣礼拜,朱由校即了东宫太子之位,议定九月六日即皇帝之位。

九月初六日,正式举行了登基大典。朱由校即了皇帝之位,群臣舞蹈山呼。朱由校在高高的龙墩上看到了杨涟几天之间像是变了一个人,满头黑发和须眉都变成了白色,这是他几天来心力交瘁所致。朱由校非常感动,数次称他为“忠臣”。朱由校的即位,是东林党人的巨大胜利。

东林党人自万历中期便自树高明之帜,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认为肩负天下兴亡的重任,是朝臣中最清白、最忠直的大臣。正由于东林党人绳人过苛,引起了某些官僚集团的不满。万历末年与东林党人作对的主要有齐党、楚党、浙党、昆党等士大夫集团。光宗即位后,不久便主张顺应神宗意旨,保护郑贵妃的党派都被清除了,东林党如日行中天,气焰趋于极盛。短短几个月间,被排斥的原东林派官僚皆披挂出山,冠盖满京华。

朱由校即位后,在东林党人的主持下,革除了神宗末年的一些弊政。如停罢了杭州织造、革除了南京的鲜品进贡;对发生重灾的地方进行了赈济;明令免除了天下带征钱粮及北畿地区的加派,减轻了某些地区的赋税;再就是对历史上的一些大案重新作了结论,恢复了张居正的官荫,肯定了张居正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另外给建文时期的方孝孺等人平了反,恢复了名誉,肯定他们是国家的忠臣,对他们的后代免除了奴籍,恢复了平民地位。

成为太监宫女控制的工具

在天启初年,明王朝政坛上又悄悄崛起了一股政治势力。这股势力由于和皇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生长极快,迅速地对明朝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这就是魏忠贤太监集团。魏忠贤的兴起又与朱由校的奶妈客氏相关。

明朝皇家生儿育女,亲生母亲是不哺育的。一般是从农村挑选一些强壮的村妇为奶妈代为哺育,据说这是希望农民的乳汁能给这些娇嫩的金枝玉叶增强体质。客氏是保定府定兴县人。万历三十三年,客氏第二胎产一女没有成活,恰在这时宫中为即将出生的朱由校寻找奶妈。客氏人长得肤肌白皙,身体苗条健美,眉清目秀,又恰在18岁如花似玉的年华,奶汁非常稠厚,于是被选中,成了朱由校的乳母。入宫二年,丈夫侯二病死,客氏便带着儿子侯国光长期在北京住了下来。

客氏虽然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姑娘,却心灵嘴巧,非常机敏,又会做针线,所以很快在东宫上上下下混得很熟。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对她很放心,把儿子整个托付给了她。客氏知道怀中这个含着奶头的小生命是大明江山之主,是皇位的继承人,将来要掌管整个国家。她对朱由校的照顾非常尽心,也正是在这时客氏产生了非分之想,她要利用这个机会改变她生活的轨迹,博取荣华富贵,而这些必须来自对朱由校的精心服侍。本来皇子断奶后奶妈就要打发出宫回家,因为客氏对朱由校太好,朱由校离开她便大哭不止,不吃不喝,王氏也看孤儿寡母可怜,便破例将她留下来,继续服侍朱由校。等到王氏一死,朱由校竟不自觉地把客氏当成了母亲。

客氏发现朱由校已完全被她笼络住,心中十分高兴。朱由校即位使她的野心恶性膨胀起来,她要在后宫摆出不可一世的架子来,压倒那些有名分的后妃嫔贵,使谁也不敢瞧不起她这个农家女。客氏在宫中遇到一个和她有同样出身、同样感情、同样野心的太监,二人一拍即合,随即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进而干预国家政治,祸乱天下,这个太监就是魏忠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