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挂职市长
22355400000051

第51章 静坐(2)

不管刘玉林他们如何说,教师们就是一句话,不解决问题绝不撤离,静坐到底。有些看起来是挑头的教师,在维持秩序。他们说要采取和平静坐的形式,也不闹事,直到昌海市领导答应解决问题,承认省政府2000年的文件和太岭市人事局、党校关于大专班毕业学生的干部身份,强烈要求先把那些经过领导批条子进入学校的原商业、物资、粮食的人清退后,公平地考试竞争……劝了半天,教师们都闭上了嘴巴,不再跟他们对话了。刘玉林尴尬地站在人群里。将近中午的时候,太岭市日报的记者和省报驻太岭市记者站的人开车来了。那些记者有的直接走进教师队伍进行采访,有的来采访刘玉林。

陈鹏见状,伸胳膊挡开记者,对刘玉林说:“您先回去吧,这里乱哄哄的,我们再和教师交涉交涉。”刘玉林也想退场,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些柔弱的教师会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他不知道这个局面将如何控制,就想回去给迟永刚打个电话,寻求一下策略和应对的办法。

刘玉林刚走,人大主任原道石、政协主席胡丰林和政法委书记于雷就来了。他们分头去做这些教师的工作。

杜斌走到一个中年女教师身边,看见她身边的席子上躺着一位高位截瘫、满脸胡子、浑身脏兮兮的男人,旁边两位瘪着嘴巴的公婆,也蜷缩在水泥地上,面色青白、病恹恹地闭着眼睛。

女教师哭着告诉杜斌,她今年四十六岁,在农村小学代了二十一年课,丈夫早些年给生产队打石头,排除哑炮时被炸塌的山石砸瘫了,这些年来一直瘫痪在床上,公公、婆婆也八十多岁了,总是闹病,儿子今年二十岁,刚上大学二年级……她说:“俺家里虽然穷点,但靠着几亩地,靠着俺的工资,还能给公婆买得起药,还勉强供得起儿子上大学。可如果让俺下岗了,把俺一刀切了,那,那俺儿子就得辍学了呀,俺公公、婆婆就吃不起药了……也,也活不了多久……”

女教师泣不成声。她的公公、婆婆也在咬牙切齿地唾骂,她躺在席子上的丈夫的眼角里,流满了泪水……杜斌的心里非常难受,对女教师说:“快回家吧,你丈夫躺在这水泥地上,时间久了要得病的。还有你的公婆,这么大年纪了,你也忍心让两位老人家坐在水泥地上,跟着你在这受罪啊!快回去吧。”

女教师还没说话,她丈夫抢先说道:“我怕啥?我已经瘫痪了,已经起不来了,再添一样病也没啥,顶多早点死了见阎王!”

女教师的公婆听了儿子的话,一起扑到儿子身上,哭天抢地地大声号啕起来。他俩哭着说,儿子要是死了,他俩也不活了……杜斌的心里也跟着流泪了,他的心脏剧烈地痉挛起来,他对女教师说:“你放心好了,你要充分相信政府,我们不会让你的儿子上不了大学,也不会让两位老人吃不起药,你相信我,我保证,绝对不会让你下岗!”

“你说得倒轻巧,刚才刘玉林市长还说,一定要坚持人事制度改革呢,你能说了算?”旁边的一个男教师说。

“是啊,那就是说,仍然不承认我们太岭市党校和人事局转干班的干部身份了,我们不还得被一刀切下去吗?”

“是呀,当初学习的时候,人事局和教育局说这个转干班好使,可现在怎么就不好使了呢……”“可不,完全是骗人的!这是什么政府啊,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说话还不当放屁呢……”

被教师们七吵八嚷地围住,吵得杜斌脑子里生疼。杜斌挥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我请你们相信我,不管如何,我一定把你们的意见转达到市长那,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来保障你们的权益和饭碗!请你们相信我!”

有的教师认识杜斌,知道他还是为老百姓说话做事的,就带头鼓起掌来。也有的教师根本就不相信杜斌,说,“别相信他,他能帮助我们说话?他敢得罪刘玉林?见鬼去吧!”

杜斌对那个质疑他的教师说:“你也不用吵吵,我也不跟你发誓,但我会凭着我的良心,替你们说话的!”

杜斌走出人群,陈鹏、俞思卿和于雷也走出来。高铭忧心忡忡地说:

“我安排在人群中的人说,这些教师正在跟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联系呢,事情要闹大了啊!”

“这样不行!不能允许他们这么胡闹!我看,先把那些带头闹事的教师抓起来,杀一儆百,其他的人就老实了。”车永蓄对于雷和陈鹏说。

“对,他们已经严重地影响了交通运输的正常畅通,妨害了公共秩序,抓几个没问题。”高铭赞同车永蓄的意见。

陈鹏看看原道石,原道石看看于雷,于雷看看胡丰林,胡丰林看看杜斌。

“不能抓人!”杜斌说,“这个时候抓人,只能激化矛盾。再说,这些教师只是静坐,也没闹事,也没毁坏公共财物。”

“你跟玉林市长请示一下,看看咋办?”原道石对陈鹏说。

这时,杜斌的手机响了,他一看号码是赵法瑶的,就走到人群外边接听。“杜斌,听说昌海市的教师到高速公路上静坐,阻断了跨省大动脉?”

赵法瑶问道。

“是啊,”杜斌看着远处黑压压的人群,低声说,“来了有一万多人。”

“刘玉林在现场吗?”赵法瑶问。“刚才在,”杜斌说,“他跟这些教师对话,被骂走了。”

“杜斌,”赵法瑶说,“我已把这个情况跟省委副书记李明达和太岭市委副书记王保平汇报了,李明达副书记非常重视,也很恼火,他责成王保平副书记立即疏通现场静坐的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跨省交通大动脉,免得惊动中央。你现在,主要是随时和我保持通讯联系,把那的情况告诉我。另外,尽量安抚住那些情绪激动的教师,不要让他们采取伤害自身和他人的过激行为。”

“好的,”杜斌说,“您放心吧,赵书记,我会按照您交代的去做。”“千万,千万,不要死人、伤人,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你可以直接向太岭市委副书记王保平汇报,取得他的支持!”赵法瑶最后叮嘱道。

关上手机,杜斌这才知道赵法瑶以前虽然让自己有事直接找刘玉林汇报,其他人打手机请示工作,他也都推到刘玉林身上,说他完全不再过问昌海市的事,只想安心地学习,现在看来,其实他是始终在关注着昌海市的动态,并对昌海市的情况了如指掌。现在到了危急关头,他开始发挥重大作用了。

其实,刘玉林刚回到办公室,刚喘了口气,还没喝口茶水呢,迟永刚的电话就打了过来,他的语气相当严厉,说:“你是怎么整的?连几个教师都镇不住,事情闹大了吧,刚才,省委李明达书记给我来了电话,说省人事厅把你们教师上访的事,捅到他那去了。说你们不执行省政府2000年的文件,不承认太岭市人事局和党校的转干班……哎呀,还有一些事,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是不少嗦事。你们这不是把省教育厅也装进去了吗?以后,还怎么跟人家办事?真是的!”

听迟永刚的口气,他还不知道昌海市的两千多名教师集体带着家眷到高速公路上静坐的事。而此时,刘玉林想瞒也不敢瞒了,于是他一边检讨,一边把教师集体静坐的事,跟迟永刚说了。他知道事情闹大了,如果上面追究起来,是需要迟永刚替他说话的。

但刘玉林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他完全是为了贯彻省里的精神,才率先在昌海市实行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他清楚,只要咬住这一点,即使将来出现问题,或者省、市的领导追究起来,这也是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是摸着石头过河,即使出现了失误,也是可以凭借着敢于改革的精神,而免于被处分的。

就在刘玉林向迟永刚汇报之前,太岭市主管信访的副书记王保平接到了赵法瑶从北京打来的电话,告知他在昌海市出现了近万人静坐跨省高速公路,以抗议昌海市教育人事改革中不合理方案的消息。王保平感觉到事态严重,马上派人电话核实。这时,他又接到省委副书记李明达的电话,指示他立即妥善处理此事,千万不要因此影响与邻省的交通,避免把事态扩大。

放下李明达的电话,王保平知道赵法瑶说的是真的,当即就给刘玉林挂了电话。要求他不管什么理由,不管什么情况,先把参加静坐的教师动员、疏散回家,立即恢复跨省高速公路的交通顺畅。

刘玉林还想拿改革的幌子为自己辩解,王保平根本就不听他的辩解,态度非常强硬地说:“你啥也别说了,这不是你们昌海市的事情,也不是太岭市的事情,而是直接关系到两个省的交通大动脉能否畅通的事情。再说,这么大规模的教师静坐行动,无异于集体卧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否则,一旦静坐时间久了,将事态扩大,必定会引起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到时候给你捅到内参上,你可吃不了兜着走了!”

那边,迟永刚的电话还没撂下,刘玉林就想向王保平解释几句,他说:“保平书记,您先别发火,先听我解释。这些教师,都是我们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被切下来的那些人。我们搞改革试点,解决教育部门人浮于事、无所事事的现象,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这些人就煽风点火,鼓动教师闹事……”

“那是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