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上卷)
22490100000041

第41章 社会民主与政治自由(3)

对非常多的人来说,虚拟的现实有力地排挤了实际存在的现实生活的难题。给一些人准备了‘肥皂剧’,给另一些人准备了侦探故事片和打斗片,给第三部分人准备了色情表演,当权者之间的抢夺是给第四部分人准备的,体育和新闻则是为所有人准备的。整个世界都进了我们家,而这个事实本身就能吸引人,降低社会中的社会紧张程度。比起报刊、无线电和其他大众通讯工具,电视更能被用作前所未有的影响社会意识和操纵社会舆论的手段。”的确,作为前所未有的影响社会意识和操纵社会舆论的手段,电视、广播等新闻传媒起着重要的安抚居民的作用,但它们的最主要功能还是在政治方面。多数或明或暗受控于当权者的传媒工具长期地、潜移默化地,有时甚至是公然肆无忌惮地根据当权者、当权阶层的需要向人们灌输某些观念:“……宣传材料要好好收拾干净,好比要擦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的枪筒一样,为的是每天射中电视观众的脑袋。”在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中,受各大金融寡头、大财团所控制的新闻媒体一直保持着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最明显地反映在1996年总统选举的宣传报道上。“根据欧洲大众传媒研究所的监控资料,三个全俄电视频道系统尽是说叶利钦的好话,最后一段时间还讲了些列别德的好话。其余所有总统候选人实际上根本不提及。这里有几个数字:第二轮投票前的两个星期内,正面提及叶利钦的有247次,批评性的论述一次也没有。批评久加诺夫的有241次,正面提及的一次也没有。”在政治家之间、寡头之间的角逐争斗中,新闻媒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更确切些说是寡头们开动各自控制的传媒工具向自己的对手发起攻击,互相“泼脏水”。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发生在1997年,当时围绕着“通讯投资”公司的拍卖活动,两个著名寡头波塔宁和古辛斯基展开激烈争斗,他们控制的传媒工具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媒体大战”。由于别列佐夫斯基、丘拜斯等政府要员在背后各自支持一方,“媒体大战”

不断升级,爆出了“稿费丑闻”,导致别列佐夫斯基、丘拜斯的相继被解职。

正如普京所说:“新闻自由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并且是民主国家发展的保障。我曾经说过‘新闻自由’。

实际上很难达到新闻自由状态。报刊常常为……寡头们的利益、集团的利益等服务。实际上,如果国家能向所有人保障同样的规则,那么这将是全社会的自由状态。”看来,俄罗斯离这种全社会的自由状态还有相当的距离。

(第三节)建立“民主、法制、有行为能力的联邦国家”

叶利钦执政后期,俄罗斯社会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1998年8月俄罗斯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政权危机、政治危机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尽管叶利钦依靠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主要依赖强力部门的支撑始终牢牢控制着国家政权,但是他的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显然,“叶利钦时代”已进入尾声。这时,人们开始议论会不会爆发社会动荡,会不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提前非正常更迭,2000年叶利钦第二个总统任期结束时能否进行国家最高权力的正常交接。然而,正如亚先·扎苏尔斯基所说:“尽管有各种议论,说爆炸已临近,民主制不完善,但恰恰是民主和言论自由成了防止这些爆炸的解救办法。锅在沸腾,但热气跑了……现在最危险的是背离民主程序。”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随着政治紧张状态的逐步缓解,俄罗斯终于平静地完成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最高权力的和平交接。

普京一经开始向权力顶峰迈进,无论是在他出任政府总理之时,担任俄罗斯代总统期间,还是通过竞选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俄罗斯国内外舆论关于普京会不会搞专制、俄罗斯民主成果是否就此葬送的议论就始终伴随着他。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评论家对普京上任后可能出现的专制、独裁、中断民主进程的趋势忧心忡忡。认为他来自强力部门,有苏联时期克格勃的背景,他的上任增加了采取“违反宪法”措施的可能性。

“鲍里斯·叶利钦从自己换来换去的一堆平庸下属里,拖出一个矮小难看的联邦安全局局长,并宣布他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毫无超凡脱俗能力、也无一点个人魅力、在人们记忆中留不下一点痕迹的晦暗人物,他能做成什么?我认为,把赌注下在普京身上,表明叶利钦班子已经完全无计可施了。”的确,普京是叶利钦精心考察、“选拔”出来接替他完成“俄罗斯民主大业”的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佼佼者,叶利钦也确实到了“英雄末路”之时,然而这并没有妨碍叶利钦为俄罗斯挑选出新一代领袖人物,并不妨碍普京调整、修改叶利钦时期的改革路线以及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政绩。普京出任政府总理以来对恢复国家秩序、打击车臣非法武装、限制各种势力干预国家政治决策的各种言行,使普通民众看到了国家的希望,也使在叶利钦执政后期习惯于对国家政治进程指手划脚,甚至暗中操纵国家权力的寡头们感到恐惧。

普京对俄罗斯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叶利钦执政后期所积累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确提出以“俄罗斯思想”、爱国主义作为动员、团结人民、加强民族凝聚力的旗帜,以“法律专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整肃国家管理体系为核心强化国家政权建设,保持政局的稳定,改进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为经济建设和恢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奠定基础。显然,这是针对叶利钦时期国家政权软弱、政治斗争频仍、整个社会一盘散沙的状况所作出的回答。为整顿秩序,结束无政府状态,普京在民主与法制问题上更强调法制与秩序,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民真正的民主与自由。

普京对90年代在俄罗斯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思潮进行了反思,认识到自由主义的改革造成社会思想混乱和无序状态,“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经精疲力竭。”认为俄罗斯改革年代长期陷入“政治内讧”,根本原因是“公民意见不一致,社会不团结”。“历史已有力地证明,任何专制和独裁统治都只能是昙花一现。只有民主制度才能保持长久。尽管民主制度也存在着种种不足,但人类还没有想出比这更好的制度。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这对俄罗斯是指一个民主、法制、有行为能力的联邦国家。”普京提出要改变俄罗斯社会缺乏共同奋斗目标和相对统一的意识形态而处于一盘散沙的现状,就必须形成一种能够凝聚全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这就是俄罗斯“传统的价值观”,即“俄罗斯思想”。普京所理解的“俄罗斯思想”包括:

“爱国主义”——即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成就的自豪感”和建设强大国家的心愿;“强国意识”——强调俄罗斯过去和将来都是“伟大国家”,正是这一点始终决定俄罗斯人的思想和国家政策;“国家权威”——强调“拥有强大政权的国家”是“秩序的源泉和保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社会互助精神”——认为俄罗斯人的传统习惯是更重视“集体活动”,“习惯于借助国家和社会的帮助”改善自己的状况。

普京虽然是叶利钦提拔上来的,但他有着不同于叶利钦和大多数“民主派”的政治主张。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权威主义、现实主义在他身上良好地结合起来,并各有侧重。他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民主框架下的国家权威主义;经济上实行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带有自由主义的痕迹;在对外关系上奉行以现实主义为指导的独立的大国外交,并带有明显的民族爱国主义色彩。就是在社会政治方面这四种“主义”也十分突出。

在这里,自由主义是口号、追求的目标,但未必是普京所真正坚持的改革方向;民族主义或称爱国主义是动员人民的旗帜;权威主义是统治、治理国家的方法;现实主义是实现战略目标的策略手段。

普京对民主与法制的理解是十分清楚而坚定的:“我们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学会利用国家工具来保证自由,个人自由、经营自由、公民社会机制发展自由。有关权力与自由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争论由来已久。但至今在这场争论中还有人利用专制和独裁来进行投机。”“我们的立场十分明确。只有强有力的、有效的(如果有人不喜欢强有力这个词,我们就使用有效的)和民主的国家才能保护公民的政治和经济自由,能够为人们的幸福生活,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创造条件。”同时申明:

“法律禁止检查和干预媒体的活动。当局严格地遵循着这一原则。”然而,“相当一部分媒体经济效益不好,只好屈从于其主人或赞助者的商业和政治利益。媒体被用于打击竞争对手,有时甚至变成了搞歪曲报道的媒体,变成了与国家斗争的工具。”显然,这种状况再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必须确保新闻工作者享有真正的而非装饰门面的自由,为文明的新闻业创造法律和经济条件。言论自由过去是,今后也仍将是俄罗斯民主的一个牢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当政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措施,但并没有贸然采取使某些人感到担心的“专制、集权、压制民主”

的行动。新闻媒体依然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客观、及时的报道,只是对1999年开始的对车臣非法武装的军事清剿行动进行了必要的新闻控制。对各类突发性、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均给予了充分、翔实的报道,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莫斯科奥斯坦基诺电视塔火灾、莫斯科地下通道爆炸事件等。各种观点通过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节目仍能够较为充分地表露。与叶利钦中后时期的情况所有不同的是,各种媒体对于当局和政府的批评明显减少,但这与新闻自由并没有多大关系,而主要的是由于普京上任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得到了民众支持和拥护。

针对金融寡头、各个财团利用手中控制的媒体对政府施加影响的现象,当局采取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比较明智的,这就是以反腐败、严惩犯罪为由,展开“法律专政”,削弱“不听话的”寡头们的势力,起到“杀一儆百”的威慑作用。2000年6月,俄罗斯司法部门曾一度逮捕一直公开批评普京总统和俄罗斯政府的“桥”新闻媒介控股公司总裁古辛斯基,理由是他涉嫌侵吞国家财产。普京执政前后,古辛斯基控制下的独立电视台不断抨击政府政策,特别是在对俄罗斯政府车臣反恐怖行动的报道上,用西方的电视报道和对车臣反政府武装头目的采访,攻击俄军的行动。在当局看来,这无疑是滥用新闻自由权利,危及国家利益。到2001年情况进一步发展,围绕独立电视台的产权问题,俄罗斯爆发了有关新闻言论自由的争论。由于古辛斯基没有能力偿还由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担保的银行贷款,独立电视台面临一系列债务危机。4月3日召开的董事会上,“天然气工业公司——梅季阿”领导人科赫被推选为董事长,独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群起抵制,由此引发了关于民主和自由的争论。最终天然气公司借助政权的背后支持解决了独立电视台问题。显而易见,当局将此事件归结为财产所有权纠纷及刑事问题,严格依法由司法部门解决,而古辛斯基及其支持者们则力图使这一事件披上政治色彩,把自己装扮成为民主、自由,为捍卫新闻自由而战的斗士。其实,当局的行动除了遭到一些寡头和自由派政党无力的抗议之外,在社会政治领域并未引起太大的震动。

可以说,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民主发展进程并未停顿,然而,变化还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当局通过法律手段整顿秩序——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加强制度建设,确立法律尊严,以使民主走上健康发育的轨道。正如普京所说:“修改宪法并不是刻不容缓和首要的任务。我们已拥有一部真正的好宪法。

这部宪法中关于个人权利与自由的章节被认为是世界上同类宪法法律中最好的。是的,重要任务不在于制定一部新的国家基本法,而在于使履行现行宪法及在其基础上通过的法律成为国家、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准则。因此,重要问题在于所通过的法律是否符合宪法”;“俄罗斯当局的任务是使民主自由的原则不可逆转,经济方针不变。当局的任务是为改善俄罗斯各阶层居民生活的政策提供保证,使改善实业活动气候的做法具有法律依据并且不能朝令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