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必备全书
22524900000011

第11章 必须树立科学的选股观(1)

选股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找一个最好的进庄时机,一般是当宏观经济运行至低谷而有启动迹象时,此时入庄会在日后的操控过程中能得到来自基本面的正面配合,也能顺应市场大趋势的发展。

中国新股民必备全书

选股的眼界要宽阔

如果你只是抢个短线,赚个小钱,那么听一些小道消息,或追逐一些短线热点股就能办到。但是如果你想放长线钓大鱼,那么选股就要有宽阔的眼光,要有全球观。

要从国内股市的眼光转换到全球观,对于国内一般投资人而言并不容易,只有法人机构因为国际化人才多,比较容易进入状况。但是纵使是权威的顶尖大机构,在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可见其难度之高。

1985年微软的视窗系统问世,电脑的功能大幅提升。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格局终于成型。一般的说法,1985年是经济全球化开始的第一年,至今已二十多年,这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印两国经济起飞,成为全球瞩目的对象。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在2%以下达三年之久,造成后来资金泛滥的现象。2004年起才开始升息,不过资金泛滥已造成了原材料价格的一路大涨。

这个巨大的影响导致资源型国家的股市大涨,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的股市在三年内皆大涨三倍。沪深股市的资源股在全球化的前提下也出现惊人的涨幅,不少资源股上涨5~7倍。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选股一定要有全球观,以全球观的视角找寻潜力板块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全球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全球的联动性,第二是全球的竞争力。

全球联动性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上,一旦金价上涨,黄金股就联动上涨。全球竞争力指的是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例如中国的军工板块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所以军工板块的个股也都出现惊人的涨幅。

从商业规模效益来看,中国的内需正处于开始提速的阶段,商业流通股具有长线想象空间,如苏宁电器和大商股份就有着出色的表现。就未来的成长空间来看,商业流通板块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国际化的角度看商业流通股,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一、摸清全球行情

投资应该看到全球大形势。

目前全球资金处于严重过剩的阶段,必然有好几波大的资金行情。第一波掀起房地产的大行情,第二波掀起原材料的大行情,第三波将掀起股市的大行情。等到这三波大行情结束,全球资金才会进入另外一个冬眠期。目前的流动资金是由美元来主导,下一个大循环将由其他货币体制取代美元的地位。但美元要从世界货币下台之前,必然掀起一连串的大投机行情,这个大投机行情就是美元的谢幕行情。所以说目前看谈美元还太早,双赤问题不是美元的致命伤,只有美国失去世界经济主导权,美元才会崩溃。

为什么资金严重过剩,而又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是虚拟经济吸纳了大部分资金,这虚拟经济包括股市、期市、汇市、债市等。目前货币市场的每日交易额是全球贸易额的20倍,可见其吸纳能力之强。一旦虚拟经济无法吸纳这么多的过剩资金,只有一条出路——金融危机。为了避免金融大震荡,美联储要很有技巧地不断提高利率,同时,在必要时,美国还会强迫其他国家提升汇率。利率是资金的国内成本,汇率是资金的国外成本,只要把利率和汇率操纵好,资金成本就可以有效控制,经济循环就可以自由运作下去。

当美国的平均房价达到每户20万美元时,联邦储备局就不断提升利率,诱导房地产价格的逐步软着陆。一旦房地产不再上涨,资金就转移战场,转移到原材料上面。因为原材料具有不可再生性,加上未来的稀缺性,全面上涨是很正常的。依照中国和印度的人口结构来看,目前已逐步进入消费的高峰期,所以对原材料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价格的长期上涨乃势所必然。

我们首先从石油来看,石油是战略物资具有特殊的战略含义,所以油价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工具。要探讨石油问题不能单纯地从供需关系来探讨,必须深入战略层面,才能把握其未来趋势。

油价的高涨对中国是不利的,因为中国每年必须进口1.2亿吨石油,油价一提高,必须多付巨额外汇,并且石化产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威胁。如果由国家来吸收涨价的部分,一方面无法持久,另一方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经济的无效率,所以油价一提高,就可以抑制中国的国力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被美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如果中国因高油价想降低竞争力,对美国而言,是可以缓解其压力的。在此前提下,拉高油价合乎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时,英美的石油公司还可以从高油价中获取暴利——一家石油公司单季盈余居然高达100亿美元,实在有点不可思议。

从石油的长期走势图可以看出,石油每桶从10美元到40美元是一个长达30年的大箱体,一旦突破至少会挑战70美元,可是为什么小幅度继续往上拉,以谋求更大的暴利和更大的战略效果呢?原因是,油价上了70美元,美国的庞大消费者开始抗议汽油的大涨,布什政府基于群众的抗议,不得不释出战备石油,以压抑油价。另外,油价抬高也会降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和提高通货膨胀率。

如果说原材料的大泡沫是从石油大涨揭开序幕,铜的轧空和黄金大涨就是中场好戏,那么最后的压轴好戏必然是谷物的大涨。

美国的外汇储备中,黄金占了60%,德国、法国的外汇储备,黄金也占50%,可见黄金大涨对欧美来讲是有利的。

从黄金的长期走势图可以看出,黄金的大涨跟美国的策略息息相关,而非单纯的供需关系而已。1979年底,黄金涨到每盎司870美元,最主要作用是,通过黄金大涨,把石油美元从中东国家捞回来。从1973年石油禁运产生第一次石油危机,油价第一次涨到每桶10美元,到了1979年两伊战争产生第二次石油危机,油价再度挑战每桶10美元,阿拉伯产油国家在两次石油大涨中,获得大举的石油美元,这么庞大的石油美元如何又回流到美国手中?美国就是利用1979年的黄金大投机行情来达成的。当时黄金冲上800美元以上,最主要的买方就是阿拉伯国家,结果三年后在1982年又跌到每盎司300美元,让阿拉伯的石油美元大量吐出来。到1999年,金价还进一步跌到每盎司250美元的新低点才正式止跌,黄金的空头市场一共长达20年,对中东的石油美元来了一次大换手。

2003年金价重新冲上每盎司400美元的大关,暗示另一波的多头行情已正式启动。虽然2006年5月在730美元产生大幅震荡,但只要不跌破500美元的重要支撑区,美国又会重施故伎,让金价再大涨一次,使石油美元大量回流美国手中,如果以上情况成立,那么金价一定会有一波惊人的诱多行情。

而最佳的诱多策略,就是把金价拉到870美元以上,创下历史新高,其诱多效果才会显著,到时候舆论一片乐观。上看1500美元甚至2000美元者会大有人在。因此,金价未来是否大涨,供需关系只是推波助浪的表面理由,真正的理由将是“美国策略”。

至于铜价的轧空行情更是美国策略的杰作,从铜价的长期走势图可以看出,铜价在每吨3100美元与1100美元之间构筑了一个长达30年以上的大箱体。中国的国储铜调节中心以及一些铜矿企业,在3200美元开始大量放空,并且还是招朋引伴的集体放空,引起欧美大基金的关注。因为中国是铜的最大买家,居然放起空来,就被基金逮到机会,一路轧空,直到2006年春节,政府明令禁止国储铜进入期货市场,以免亏损扩大。后来,铜的轧空游戏直到每吨8800美元的高价才告一段落,部分大型基金大获全胜,国储铜惨败出场。

我们拿铝价来对比,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1999年时,铝价和铜价都是每吨11000美元,但事隔6年,价格居然相差两倍多,2006年7月铝价是每吨2500美元,铜价是每吨7400美元。其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中国国储铜进行轧空,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在了解全球大投机行情的过程中“美国策略”是一个关键性的主导因素。

只有从“上兵伐谋”和“攻心为上”的角度来理解“美国策略”,才能深入掌握未来全球行情的大变化,也只有了解“美国策略”,金融操作才能深入未来。至于原材料大行情之后,是否出现美国股市的大投机行情,留待下文分晓。

二、看透股市大泡沫

因为过度的投机行为,股市会有大泡沫产生。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大泡沫都跟资金行情有关,每次资金泛滥的时候都会造成股市的大泡沫。例如1美元兑换240日元升值到1美元只能兑换80日元,涨了3倍,加上低利率的原因,资金不愿存在银行,都跑到股市和房地产,才造成资产大泡沫。后来泡沫崩溃,银行产生巨额呆账,消化14年才逐步恢复正常。

资金泛滥的情节是否会在美国股市重演?如果美股形成大泡沫,全球股市可能追随美股的节拍,同样形成大泡沫。因此,全球股市是否形成大泡沫,关键在美国。

格林斯潘在2006年1月31日卸任,继任者伯南克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让美元软着陆。为什么这么说呢?2006年7月,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已提升到5.25%,和国外的利差高达3%,一旦美国停止升息,其他国家逐步升息,利差就会缩小,资金就会从美国流出。因此,不少人担心美国一旦停止升息,美元会继续看贬。

美国的金融形势已变得十分复杂,远非一般经济理论所能分析,纯经济的推理往往太单纯化了,不足以窥其全貌。事实上,美国正在进行一次资金的大回流,把海外的美元回收。本土投资法就是海外的美国企业将所得汇回美国本土进行投资,其所得税从35%降到5.5%。在2005年,美国企业汇回美国本土的资金单月就高达800亿美元,远超过贸易逆差的数额。这一股美元回流运动正在不断加强,但是本土投资法的时效只有一年,接下来怎么办?接下来就是通过原材料大涨,让资金继续回流到美国,因为在原材料的大投机行情中,美国拥有定价权,价格高低可以控制,任何国家都玩不过美国,尤其是大型基金操纵原材料价格。获取暴利之后,资金自然回流美国本土。基金表现好,参与基金的人更多,也是一种间接吸收资金的方法。

原材料价格一旦涨完,美国靠什么方法来继续吸金?那就是默许股市大涨,让美国股市变成全球资金的最大吸纳者。股市的获利动辄30%或数倍,比起利差的3%大得太多了。纵使美元跟其他货币的利差缩小,只要股市大涨,资金照样会大量回流美国。所以美国为了避免美元崩盘,已经走上不归路,明知股市上涨会演变成大泡沫,但为了避免美元崩溃,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因为股市泡沫崩溃以后,休养生息十余年,照样能恢复正常的经济运行,就像日本的资产大泡沫一样。可是一旦美元崩溃,全球经济秩序会整个瓦解。美国将长期衰退,因此美元只能进行软着陆,让新的货币体制有时间来取代平均的角色。

美元一旦崩盘,不但全球受到巨大伤害,美国也将面临类似苏联解体的厄运。美国的GDP只占全球的20%,但全球的金融及贸易交易有60%是通过美元来进行的,所以美元一旦崩盘,全球的交易秩序必然大乱,造成国际贸易及金融行业的无序现象,但美元要想不崩盘,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尽各种不同手段不断吸金,让过多的境外资金不断回流美国。

也许大家会想,美国的资金情况会造成资金泛滥吗?答案是可能性很高,首先,美国为了维持美元的强势,只有不断地把海外美元吸回美国本土;其次,房地产的投资资金在进行转向,从房地产转移到其他商品;再次,升息一旦达到极限,债市资金会大量转移到股市。原材料的大涨跟美国资金转向有关,一旦原材料涨太高,会造成经济衰退与通胀加剧,政府会出面干预,所以这股庞大的投机资金,会进一步从原材料转向股市,因为只有股市的吸纳资金能力最强。据专家估计,全球的投机热钱大约有7万亿美元,而美国股市的总市值高达10万亿美元以上,足以完全吸纳这股投机热钱,只有大海洋才能容纳大鲸鱼的翻滚。

全球美元过剩加上美元回流,会引爆一波资金行情。目前道-琼斯指数在11000点上下盘整,虽然有人担心这里可能在进行头部震荡,后市下挫的几率不小,但如果从资金泛滥的角度来看,11000点可能只是大投机行情的起步阶段而已。日本股市从10000点涨到38900点,香港股市从6500多点涨到18000多点,这两者几乎都上涨3倍左右,都可以作为美股未来走势的参考。

一旦美股进行超长线第五大浪的最后冲刺,泡沫肯定会出现。如果美股的市盈率提升到60倍,那么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会涨到哪里,读者朋友不妨自己猜猜看。从英美股市的超级大周期可以看出,未来的大涨肯定是300年来的第一个大头部,其杀伤力不可小看。

美国一旦出现泡沫式大涨,东亚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股也都会同时百花齐放。最近,3年半,巴西股市已经从2002年的8300点涨到2006年初的38000多点。

印度股市从2001年的2700点涨到2006年初的10000点;韩国股市从2003年的512点涨到2006年初的1452点,这几个国家可能是全球股市的领先指标,只有把全球股市的上涨作一个完整的比较,才会发现另一个大多头市场正在蓄势待发。大量资金没有出路,只好挤进股市,这是一种全球普遍的现象。只不过等到股市大涨以后,大家才会恍然大悟。

就全球大投机行情而言,从2002年底开始的原材料大涨行情,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主升段结束,大量美元回流美国本土。这么庞大的美元一旦回流美国,势必会造成美国股市的另一个大泡沫,因此,尽管道-琼斯指数目前在11000点上下整理,但是一旦大量美元回流,美国股市的最后大投机行情就会出现。届时,美股的大泡沫将十分惊人,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会涨到哪里,将很难预测,也有可能像日本股市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疯狂大涨一般,去挑战不可思议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