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中国新股民必备全书
22524900000024

第24章 揣摩大势(3)

在弱市中,一旦有某只股票连续走强,往往会从其行业属性上寻找原因,挖掘一系列所谓行业“利好”,行业中的其他个股便趁机借题发挥,事后发现领头羊的炒作基础与行业无关,便又一窝蜂下跌。例如,1998年年底作阿城钢铁时,市场舆论宣称是“钢铁股的复兴”,邯郸钢铁等钢铁股亦小涨,随后却发现非但不是“复兴”,反而是要跳出钢铁行,板块联动效应也就随即烟消云散了。另一方面,在牛市中,行业板块的联动确实也可以起到壮声威的作用,因此往往成为一波行情的主流。当大潮退去后,领头羊固然已成过去,板块升势亦如烟散去,但有时其中却会有个别股票甘当“落后分子”,并未随行业板块整体上攻和下调。这种现象很难察觉,但其中却蕴藏玄机。

以2006年的牛股天鸿宝业(600376)为例。它属于房地产板块,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上半年,房地产板块的深万科、华侨城、金地集团、大房发展、栖霞建设股价翻番,惟有天鸿宝业仍在延续自己的步伐。板块上涨时它小幅震荡,但成交量明显放大,掌握了上述技术的人,无疑可以比较容易地把它识别出来。对这种情况,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主力此时尚未控制足够多的筹码或拉升所需资金尚未到位,而只好按照原有的步伐进行,不理睬板块的波动。一般来说,完全不理会板块波动的个股,如果不是完全没有主力操作,就必然是其题材所带来的潜在上涨空间远大于行轮较大级别的反弹行情,但由于国内长江特大洪水暴发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等诸多因素使国内经济形势相对严峻,沪综指在上摸1122点后形成顶部。随后展开沪深综指回调幅度分别达26.75%和29.86%的调整行情。

弱市中的操作策略

当股价指数处于高位时,许多投资者的仓位都是满满的,而一旦大盘见顶回调又不能及时减轻仓位,这样自然就加大了亏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主要是下面这些心理因素造成的。

1.方钱不卖心理。许多投资者一旦套牢就盲目信奉长线投资的策略,而不管自己买入时大盘及个股所处的价位。设想一下,如果你60元买入了东力在电子、37元买了银广夏,由于信奉长线投资而没有及时止损的话,方损将会是多大?

2.贪心造成心理不平衡。许多股民高位持有的股票并非没有利润,而是因为在最高价没卖出而愤愤不平,我30元都没卖,为什么现在28元要卖出,过了两天又想,我28元没卖现在为什么还卖?最终跌破买入价就更不会卖了,赚钱都没卖亏钱还卖什么。

其实一旦大市确立了调整,不管你手里持有的股票赚没赚钱,如果它没有潜力,又处于相对高位,那就应该坚决卖出,为下一波行情做好准备。在牛市中,由于大市及个股一直上升,适当追涨是不错的投资策略。但大市一旦转弱,盲目追涨将会有较大的风险,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前一天涨停板追进的股票第二天就跌了下来。大市转弱以后,赢的概率将会减少,亏钱的风险将会加大,这时本应休养生息等待下一次大行情,不少投资者却不甘心错过任何获利机会。但是这时选股可千万要慎之又慎,因为在牛市中即使选错股,只要有耐心总有轮涨机会,也就容易解套,而弱市中一旦买错股票,轻则斩仓割肉,重则可能会长时间深度套牢。

那么,弱市中获利的机会在哪里呢?

1.申购新股

沪深股市的历史上,参与新股申购,往往能够获得暴利。假设把资金完全用在申购新股上,一年的收益率远远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997年,申购新股的年收益率为95%,1998年为40%,2000年为20.67%,至2001年,虽然下降至9.79%,但仍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数倍。在新股零风险的情况下,数千亿资金专吃“新股饭”。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如果有闲散资金,完全可以参与新股申购,虽然不能获得大资金一样的稳定收益率,但通过一些技巧,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许多人都抱怨申购新股的难度太大,其实,申购新股有诀窍,运用得当,中签机会就更大一些:

策略一是抓大放小。有的人在申购新股时,也像买二级市场股票一样,刻意选质地、选盘子。说实话,股票再好,买不到还是白搭;再不好的股票,中上了,多少也能赚几个钱。同次发行数量较多的选取上网发行量较大的进行申购,中签率往往较高。在2000年1月至6月发行的50家上市公司中,上网定价发行数量在5000万股以上(含5000万股)的有6家,平均中签率水平为0.4692%,较全部新股申购中签率0.2852%的水平高出0.1840个百分点。其中也不乏表现较好的青岛碱业、首创股份、浪潮信息等个股,收益率水平不亚于其他个股。近期典型的例子,如2006年6月13日,云南盐化、大同煤业同时上网发行,发行量分别为5600万股、22400万股,两者中签率分别为0.44%和1.08%。

策略二是集中取后。一次申购新股资金冻结范围内连续集中发行时选取靠后的个股申购。我们知道参与市场认购的资金总是有限的,在短期内新股认购可以采取“忍让”策略。因为根据统计发现,在一次申购新股资金冻结范围内连续集中发行时,越靠后参与中购获得中签号的概率越高。例如,2006年6月12日,同洲电子上网发行,中签率0.31%。第二天发行的云南盐化和大同煤业的中签率就高得多。

策略二是尾市申报。曾有券商对此进行了一次精心的统计分析:根据某只新股中签概率的时间段调查分析,得出结论:10:31~11:30是申购新股的“黄金时段”,中签命中率最高,14:31~15:00次之。原因是资金都集中在那个时间段申购,造成该时段配号数是当日的峰值。按照概率论理论,中签的号码往往出现在配号最密集的区域,故而何不虎口夺食呢?

2.短炒新股次新股

在市场热点凌乱没有明显热点,处于低迷状态时,新股,特别是小盘新股极易炒作成功。因为市场低迷,中小散户进场意愿不强烈,市场筹码锁定程度不高,主力只有在新股中快速收集到筹码,从而引发段强劲升势。例如,1997年2月29日,天天天财(000836)在深交所上市,从开盘的15.28元到最高时的41.77元,仅仅花了69个交易日,最高涨幅高达173.36%,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高的涨幅,这在新股的炒作中堪称经典案例,难怪当时股市流传着“买了天天天财,天大发财”的俗语。再如深沪股市2000年8月底开始下挫,市场一度外于低迷状态,看淡后市者居多,而在9月l日,两市4只新股,足能说明扩容速度的加快及扩容给市场所带来的压力,而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大主力相中了国际实业(000159)、新中基(000972),集中吸纳后,随即逐波上行,激活了新股板块。

3.并购重组股

并购重组是股市永恒的题材。这类股票是主力一年四季都可炒作的目标。如2000年9、10月间的金瑞矿业(607011)就是一只比较典型的重组潜力股,该股属当时钢铁行业,总股本仅9000多万股,流通股2500万股,中期业绩每股仅0.15元。且企业规模比较小,在本行业无竞争优势,因而如何突破现行业的制约,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成为其今后发展的关键。市场表现方面,自8月底回调以来,成交量一直比较小,主力无出局迹象,9月27日在消息面处于真空的情况下更是无量打至跌停。我想新的一轮上升行情可能就要到了,于是于收盘时买了一部分,果然,第二天就展开了一波新的上升行情。

再如2006年5月介入的ST长控(600137)也是重组小盘股。另外,ST板块与大盘的“跷跷板”效应由来已久,大市上升时该板块可能滞涨或下跌,大市回调时,该板块就往往会走出独立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