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识基础上的自我肯定。自信心越强,行动就越果敢,压力就会在行动中消退。压力是一种欺软怕硬的东西,你越不自信,它就越得寸进尺。只要你自信心进一步,它就会退两步。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内心没有对自己完全肯定,那么即使拥有大量的金钱和显赫的地位,也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不管你拥有万贯家财还是不名一文,不管你是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心中都要有一座坚强的堡垒,护佑着自己。哪怕对自己有些不满的想法或者有一点不自信的情绪,都有很大的破坏性。也许你认为这很正常,其实,这说明你的心态已经出现了问题。你必须立即想办法纠正和弥补,不能在产生烦恼和忧虑的原因上过多纠缠,更不可得过且过,与消极情绪妥协。
总而言之,你必须肯定自我,这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暴自弃。
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你将迷失自己的方向
即使我们已经有了主见,但如果受到大多数人的质疑,恐怕你也会动摇乃至放弃。但许多伟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比别人看得更高、想得更远,更坚定地忠于自己所作出的选择。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剑拔弩张。曹操北踞中原却还试图吞并江南。在南下征战之前,曹操向孙修书表示,欲“与将军会猎于吴”,威胁之意溢于纸面。吴国朝野顿时人心惶惶,大臣们分成两派,有人主战,有人主降。吴主孙权主战,而张绍等一班老臣却竭力劝孙权降曹。国运到底何去何从?战者不保,降者易安,就在关键时刻,孙仲谋听取了周瑜的建议,坚定了与曹操战斗到底的信念,并在朝会上拔下佩剑,砍下案头一角,斩钉截铁地说:“孤意已决,再有言降者,如斯!”于是,在英主的带领之下,有了后来赤壁一战的辉煌,打得曹军“樯橹灰飞烟灭”,让不可一世的曹操最后败走华容,离开江南。
孙权是个有魄力的人,在众声喧哗的时候,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坚持自己的看法,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留名青史。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始终能坚持自己的梦想,坚持走自己的路,这种精神是成功必备的。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率兵进攻中山。刚开始还算顺利,但不久便遭到中山国的猛烈反击,节节败退。赵武灵王认为,要反败为胜,摒除中山国这个“心腹之患”,靠传统的作战方式是不行的,必须学习胡兵的长处,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灵活地对战况作出应变:以骑兵对抗骑兵,改宽袖长袍为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这样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这就是“胡服骑射”的想法。
赵武灵王与大臣们谈论这一设想,大臣楼缓当即表示同意,相国肥义不仅认为这是英明的设想,更引出苗氏学习舞乐、大禹治水时经过裸国也随之裸身的事例来坚定大家的信念。赵武灵王随即以身作则,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并发誓易服改装,骑射教民,不管世人怎么笑话,只要胡地和中山归属赵国,就是“胡服骑射”最大的成功。
但是,由于这项改革不仅是一个军事改革措施,更是涉及国家民风民俗和传统观念的改革,因此在施行之初,不仅百姓不接受,连朝廷官员都不配合。比如以公予成为代表的贵族官僚就拒绝改穿胡服,他们公开发表反对言论,或者干脆抱病在家不理政事。
在重重阻力面前,赵武灵王并没有退却,他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征服了公予成,并以顺天应时的道理说服了众人。公予成终于和武灵王一起穿上胡服上朝,众大臣见状也纷纷效仿,不再反对。于是赵武灵王向全国下达了“胡服令”,至此,“胡服骑射”的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行。
在遇到非议的时候,不要为外界的议论所动,只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有这种毅力和魄力,那么,就一定会冲破难关,奔向胜利的终点。
一个文质彬彬,充满才气,富有冒险精神,对朋友真诚、友善的小男孩伴着他那传奇的经历,征服了全球亿万读者。他就是哈利·波特,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的主人公。
和其他作家一样,年轻的罗琳酷爱写作,是一个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英语教师。幸福的家庭,称心的工作都足以让罗琳满足。可没想到,甜蜜的家庭、美满的婚姻和理想的工作在一瞬间变成了昨日烟云。丈夫离她而去,工作没有了,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女儿,罗琳一下子变得穷困潦倒。有人劝她放弃写作,找个文员的工作,能有个固定的收入来养活女儿和自己。
但是,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并没有打消罗琳写作的积极性,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写作梦想。她成天不停地写呀写,有时为了省钱省电,她甚至待在咖啡馆里写上一天。就这样,第一本《哈利·波特》诞生了。然而,罗琳向出版社推荐这本书的时候,却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没有谁对这本写给孩子的童话书感兴趣。可罗琳并不气馁,直到英国学者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创下了出版界的奇迹,被翻成35种语言在11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罗琳成功了,可谁又知道,这成功的背后包含着多少坚持。她在最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不管别人用什么眼光看待自己,都要肯定自己,坚持自己的梦想。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我们的生命需要肯定,这样才会让我们在一次次感受失败的苦涩后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从而使生命在行走的年轮中感受激情,感受成功。
汤姆养了100只鹅。每天他都把鹅带到外面去放,希望这些鹅长大后能够卖个好价钱。可是有一天,鹅突然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一个牧师那里,说自己的鹅死了,请教怎样牧鹅。那位牧师专注地听完汤姆的叙述,就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
汤姆说:“我每天一大早就去放牧。”
“哎呀,这是个不吉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汤姆很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了家。可是3天后,他又跑到牧师那里。
“牧师,我的鹅又死了20只。”
“你是在哪里放牧的?”
“我就在我们家门口的小河的右岸。”
“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
过了3天,汤姆再次来到牧师那里,带着哭腔对牧师说:“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
“不会吧,我可怜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啊?”
“喂了苞谷,苞谷粒。”牧师坐着深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你做错了,应该把苞谷磨碎喂给鹅吃,苞谷粒太大,鹅消化不了。”
第3天,汤姆有点不快、但又充满希望地敲开了牧师的房门。“唔,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牧师问道。
“昨晚又死了20只鹅。”
“没关系,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
“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
“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
汤姆再次敲开牧师的门进来时,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书。“向您问好,牧师。”汤姆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
“看,现在我都替你的鹅操心。”
汤姆哭着说道:“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我以后该怎么办啊。”
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深思许久后,他叹息道:“我还有几个忠告没对你说呢,多可惜啊!”
故事里的汤姆由于只听了牧师的意见,自己没有去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导致自己的鹅接二连三地死了。
如果能够独立思考、富有主见,而非事事听从别人的意见,犯了错误、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所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很有好处。
特别是我们有了比较新奇的想法,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时,更是需要顶着舆论的强大压力。这时,如果没有勇往直前的精神,没有心无旁骛的执著,没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那是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的。
木桶理论:学会让自己的短板变长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在德国史诗小说《尼伯龙根的宝藏》中,有一位屠龙英雄齐格飞,他英勇无比,力量过人,经过激烈搏斗,杀死了尼伯龙根岛的恐龙,用龙血沐浴全身后,成了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身。可是因为当时他的后背粘了一片菩提叶,没有沐浴到龙血,这就成了他身上唯一的致命之处。
后来,敌人想尽一切办法,终于从他的妻子那里得到了这一秘密,在交战中用长矛刺入齐格飞的致命之处,终于夺去了英雄的性命。
无独有偶,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一位著名英雄——战神阿喀琉斯。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头号英雄,他的母亲是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传说他出生后,母亲白天用神酒搽他的身体,夜里在神火中煅烧,并且提着他的脚跟把他浸泡在冥界的斯得克斯河中,使他获得了刀枪不入之身。
但是因为在河水中浸泡时,他的脚跟被母亲握着,没有被冥河水浸过,所以留下了全身唯一可能致命的弱点。阿喀琉斯长大后,在特洛伊战争中屡建功勋,所向无敌。后来,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知道了阿喀琉斯这个弱点,就从远处向他发射暗箭。帕里斯是位神射手,这一箭正好射中阿喀琉斯的脚跟,这位大英雄瞬间毙命。
上面两位大英雄的死,都是缘于自身的唯一一点不足,但正是这一点点的不足却成为导致悲剧的关键因素。感慨之余,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一个著名的定律:木桶定律。
木桶理论认为,木桶装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和所有木板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呢?其实这没有一个定量或定性的标准,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和最长的那块木板很可能相互转化,即优势或者劣势很可能是会相互转化的。
美国有个农场主,为方便拴牛,在庄园一棵榆树的树干上箍了一个铁圈。随着树的长大,铁圈慢慢长进树身里,榆树表皮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有一年,当地发生一种榆树病,方圆几十公里的榆树全部死亡,唯独那棵榆树活了下来。植物学家研究后发现,正是那个给它带来伤害的铁圈救了它。因为它从铁圈里吸收了大量的铁,对真菌产生了免疫力——这棵榆树的劣势竟然就这样转化成了优势。
上述实例说明,事物的劣势和优势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所说即为此理。然而,要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该事物具有自强奋进的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产经营往往会显现这样或那样的劣势,但只要因势利导,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完全可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可以说,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面对自己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有些人从没察觉到,有些人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于是,他们永远只能在原地踏步或每况愈下。
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要保持充沛的竞争力,不能单靠在某一方面的超群和突出之处,而是要看整体的状况和实力,看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
有个下属单位向股东公司申请调兵前来协助完成一项任务,正巧董事长最近对一位员工颇有想法,因为那个员工的业绩表现不佳,明明能够做得更好却不努力。这样消极的态度又影响了团队中的其他人,导致整个团队效率不高。于是董事长决定把这个员工派下去,接受一下考验,也吃一点苦头,多获取一些进取心。
走之前,董事长对那个员工说:“你要知道,我最相信你才派你去的。在外工作,代表的是整个公司的形象,千万不要给我丢脸!”
这位员工很高兴。以前,他总是觉得在自己的公司待得太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所以才形成了消极的工作态度。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施展拳脚的机会,一定要好好表现。于是,他在下属公司里表现得颇为出色。三个月的借调期过后,他再回到原公司,仿佛脱胎换骨。
作为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就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带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
做人要取长补短,你的短处往往对你的个人长处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