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文化之旅:体悟23个国家的文化象征
23209200000050

第50章 尼日利亚的市场(3)

这种论资历排辈的习俗说明尼日利亚社会的权力距离如前面所说非常大。不过除北部各州的豪萨一富拉尼人之外,尼日利亚社会的阶级差别并不那么突出,只是年龄越大就越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罢了。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尊称称呼长辈,但除使用尊称之外还要加上一个共同的动作:男人颔首,女人屈膝。

年轻的尊重年长的,年长的则应该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还应该照顾年轻的。在社会场合中,年龄是决定尊卑的标准,但在有些情况下,年长的要尊重年轻的。例如在工作当中,领导有可能是年轻人,下属则可能年长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领导就希望年长的下属像平时年轻人对待年长者一样尊重自己。

在生意场合和有教养的人当中,西方式的称呼比传统的称呼用得更多,只是在年龄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才依旧使用传统的敬词。外国人不必遵守这套规矩。年轻的外国人可以不使用传统的称呼,而使用西方的称呼。对年长的外国人也不必使用传统的敬词,这倒不是因为觉得他们不配,而是因为他们并不期待这样做。

尼日利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壁垒分明,这可以说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妨碍着国家的经济进步。一方面,大小企业的业主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没日没夜地工作;另一方面,普通工人和职员却得过且过。前一种人不得不雇佣后一种人,于是就产生了目标的冲突。普通人不愿意出大力倒不是因为天生懒惰,而是因为对制度缺乏信心。许多劳动者根本不相信干得好就可以被提拔受重用。他们认为,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走后门、拉关系,或者采取其它不正当的方式。再加上提拔的普遍标准,特别是在国家机关里,并非工作成绩而是资历,他们对工作就更无所谓了。

不难想像这种工作态度会对国家的生产效率产生什么影响。由于这种对体制的不信任,不论什么样的尼日利亚人都不情愿纳税。雇员的税从工资中扣除,因此无法逃避,但雇主可以想办法逃税,而且他们这么做没有丝毫负罪感。尼日利亚人常常把官员腐败和行政管理不善当作糊弄政府和逃税的借口。许多企业家觉得,与其把钱交给政府,让那些官僚决定怎么花,还不如让他们自己把钱用于公共事业,亲自经营。

妇女的角色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抚养子女和料理家务的负担仍然压在她们身上,除此之外,她们还要从事低等的劳动或料理家庭企业。典型的尼日利亚丈夫觉得干家务有损自己的尊严。什么活儿是男人干的,什么活儿是女人干的,常常有明确的划分。这一点在市场上看得尤其清楚。市场上的妇女,不论是买东西的还是卖东西的,都比男人多得多。不了解实情的人也许会觉得市场是女人的天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尽管市场上的女人比男人多,但掌握实权的往往是男人,只不过男人在幕后操纵罢了。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市场原来是由地方首领管理的,如今则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管理。过去的地方首领也好,如今的地方政府也好,都是男人的领地。事实上,即使从事零售的是女人多,但生产、批发和市场的组织管理还是男人的天下。有些商业活动被认为是男人干的,有些则被认为是女人干的。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似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反正从来都是如此。例如屠夫几乎都是男人,卖鱼的则几乎都是女人。被认为是女人干的活计,男人都不屑一顾;被认为是男人干的活计,一般都或明或暗不让女人干。

男人有男人干的工作,女人有女人干的工作,这种讲究在农村尤其盛行。城市里面,受过教育的年轻一代已经学会了如何对付这种讲究。与在农村长大的女人相比,城市里长大的女人独立性强多了。女人提出离婚在城市里算不上什么稀奇事,特别是那些在经济上独立的女企业家。在男女角色定位方面,教育和个人成就往往可以起到消除社会偏见的作用。

自从殖民化初期妇女在市场上反抗对她们课税以来,尼日利亚的妇女就一直活跃在国家和地方的政治中。虽然政治仍然基本上是男人的领地,但妇女正在这一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

妇女表现得最突出的领域是商业,商业也是唯一一个社会允许妇女表现自己的领域。尼日利亚的街道和市场充斥着做生意的妇女,许多妇女还白手起家办起了大型商业企业。在工作岗位上,尼日利亚的妇女同西方的妇女,包括美国的妇女一样,都有发达的机会。

毕竟,尼日利亚仍然存在着对妇女的歧视,既有公开的歧视也有隐蔽的歧视。不管怎么说,尼日利亚的男人绝对不是在男女平等的环境中长大的。一夫多妻制仍然合法,尽管政府不鼓励,妇女也不容忍。除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部地区外,一夫多妻在有教养的阶层中已不再流行,最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

家庭大院的衰落并没有导致大家庭体系同样衰落。大家庭体系是非洲社会的一个特征。简单地说,大家庭的意思就是把近亲、远亲都当作核心家庭的成员。非洲的大家庭体系就相当于西方的社会福利体系。大家庭成员互相照顾,为年轻的成员找工作,齐心协力救助遇到困难的成员,帮助解决夫妻矛盾,一起欢庆喜事,等等。家里有人结婚,或有其它值得庆祝的喜事,根本不用正式发邀请,因为谁都知道自己会受到邀请,会受到欢迎。

此外,尼日利亚人一向在意社会地位的差别。在尼日利亚的市场里,有的摊贩生意做大了,取得了一定的势力,就会成为市场或市场里的行业组织的领袖。虽然尼日利亚人有清晰的地位意识,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赞成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过去,地位最高的是国王,其次是国王的大臣,再往下有战争英雄、巨商、大地主等。如今的尼日利亚人,特别是尼日利亚男人,也像过去一样,希望被人们看成是“有头有脸”的人,这是民间称呼德高望重者的方式。地位可以通过许多途径获取:教育,生意的成功,做善事,以身作则,领导能力,等等。不过单单有钱并不一定就有社会地位。一个有钱人,如果人品不端,为人不善,就可能受到社会的排斥。

现代尼日利亚,人们最希望得到的地位标志就是“首领”的头衔,“首领”的身份比“博士”还高。有博士头衔的人成了自己家乡的头儿,就可以使用“首领”的头衔,后面再加上博士的头衔,放在括号里,如“×××首领(博士)”。有了“首领”的头衔特别荣耀,因为这个头衔表明被某一个乡镇、村落或社区承认为领袖。

尽管“首领”的头衔本身也有高低之分,但凡是被授予这一头衔的人都有权使用。妇女也可以成为“首领”,只是女人的称呼与男人的称呼不大一样。传统的统治者承认现代的首领制度有两大优点:一是鼓励有所成就的公民乐善好施,因为乐善好施是成为首领的重要条件;二是有利于保持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因为授予头衔就等于把接受头衔的人纳入了传统的社会组织结构。

然而“首领”这个头衔越来越令人向往也产生了不好的效果,那就是威胁到这个头衔的价值。许多有所成就的尼日利亚人觉得,如果没有被自己的家乡授予这一头衔就不完美,于是有人不择手段以求之。现在常常可以听到关于暗箱操作、私下交易的传言,说是把这一头衔授给了不配得到的人。

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也侵入了工作领域。人人都希望得到那些较高级的专业头衔和荣耀的职务。评价一个人常常以他做出了什么工作成就和他在专业领域达到了什么地位为标准。然而大多数人工作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对工作理念本身并不在乎。正如前面说到的,工作中处处显示出巨大的权力距离。当上司的都希望得到下属的尊敬,不过上司同某些直接下属关系亲密随便的情况也不少见。权力距离的大小基本上与双方在组织序列表上的垂直距离相对应。

另外一个突出表明变化与传统之间的平衡的因素是时间观念。西方人普遍误以为,尼日利亚人像其他非洲人一样对时间不太在意。其实尼日利亚人完全可以做到守时,他们非常实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守时。上下级之间,下级必须守时,下级通常都会按约定的时间到场。尽管尼日利亚人的工作态度不佳,但通常都会按时上班。上学的孩子如果迟到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凡有条件的人都有手表。不守时的习惯是西方人带进来的,尼日利亚人只是把这种习惯提升为一种艺术。

尼日利亚人对时间采取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有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生活节奏缓慢,根本没有必要看表。城市里,交通堵塞,公交落后,让人难以估计出行时间。城市里的人为了按时上班、上学都要提前出门,但是对于其它社交约会,他们就觉得没有必要这么认真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按时到达不容易,因此错过了约会也就没有谁为此而生气。正像市场里的摊贩在生意不那么红火的时候都会耐心等待下一个顾客光顾一样,尼日利亚的主人也会耐心等待被邀请的客人到来。因此,遇上尼日利亚人迟到好几个小时连抱歉的话都不多说的情况,西方人根本不应感到奇怪。然而如果是生意上的事,尼日利亚人就会尽力如约而至,迟到了也会一个劲儿地抱歉。

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上过大学的年轻一代与没怎么受过教育的老一代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老年人比年轻人保守,他们担心传统的价值观在年轻人当中迅速消失。老年人完全支持经济和社会进步,但反对以牺牲他们所珍视的传统价值观为代价。

关于变化与传统之间的平衡,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部地区与基本上信奉基督教的南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在北部地区几乎完整无损,与南部相比北部极端保守。典型的北部穆斯林,不论老幼,都坚决抵制西方的习俗、文化和价值观,他们更有可能认同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和价值观。开会的时候,北部的穆斯林社区头头更倾向于使用豪萨语或阿拉伯语发言,尽管他们和他们的听众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有的观察家把南部的精英描绘成一群竭力变得比西方人更西方的人。这些观察家的描述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许多南部精英的孩子,他们的母语不是他们父母的母语,而是英语。

自1999年10月起,八个基本上信奉伊斯兰教的北方州实施伊斯兰教法律,为此还发生了宗教骚乱,数以百计的人死于非命。尽管穆斯林领导人们公开宣布伊斯兰教法律只适用于穆斯林,但居住在北方地区的基督教徒和非穆斯林还是有许多迁居到其它地区。

我们在本章中所要做的是为尼日利亚的人民和文化画一幅精确的肖像画。然而正像所有的肖像画一样,我们只能描绘这个民族的瞬间,无法把一个如此复杂的社会描绘得面面俱到。尼日利亚的市场是一个恰当的象征,有助于我们理解传统的尼日利亚和现代的尼日利亚。其实非洲的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在不丧失传统文化精华的前提下实现民族融合和现代化。因此我们选取的这个象征也适用于其他非洲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