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李大钊
23272100000014

第14章 最勇敢的战士 不朽的光辉

中国革命首先发生发展于南方。北方,无论是清末、民初还是北洋军阀时期,都受到封建势力更严密的控制与统治。1919年“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已逐渐南移。在南方一些城市地方,人们的思想、言论、集会、结社已可以相当自由,而在北京却受到更严的限制。当时,相当多的新人物已纷纷南下,而李大钊仍依然地坚守在北方。

据李星华回忆:“1926年’三·一八”以后,段祺瑞下令通缉那些领导学生爱国斗争的所谓‘暴徒’,‘名列第一’的就是李大钊。”从那以后,李大钊转入地下斗争。1926年6月,奉系军阀张作霖进入北京,首先捕杀了《京报》主笔邵飘萍,接着又杀了进步小报主编林白水,形势十分险恶。1927年春,蒋介石在南方不断制造反共屠杀事件,李大钊的处境就更加险恶了。一些同志都劝李大钊转移,他也安排别人转移,而他自己就是要坚守战斗岗位,决不离开北京。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突然派兵包围苏使馆,逮捕了李大钊和他的战友。章士钊、杨度、北京学界及社会各界都积极设法营救,但都不能改变反动当局对他加害的罪恶用心。在法庭上,李大钊“著棉袍,青布马褂,满脸髭须,精神极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是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反动当局加给他“扰乱治安,图谋不轨”等罪名,则予以辩驳。在刑场上他首登绞刑台,神色未变,从容就义。时为1927年4月28日,年仅38岁。

李大钊遇难,全国民众莫不哀痛,纷纷举行悼念活动,愤怒声讨帝国主义及其军阀走狗的反革命暴行。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发表文章,称李大钊是“最勇敢的革命战士”。

苏浙沪党部驻武汉办事处发表宣言,称李大钊是“诚实勇敢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的先锋。”

在西安召开的追悼会上,苏联代表称李大钊的死,“非特中国革命之损失,实全世界之损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说:“黄河流域青年运动发展,皆李所推动,即中国青年运动,亦受李之影响非浅。李大钊以全时间、全精神献给革命”,“吾侪唯时继李大钊之志而奋斗”,“则李大钊精神不死”。

李大钊遇害时,冯玉祥正率师潼关,“哭之甚哀”,谓李大钊是“在北方指导国民革命运动最忠实、最努力和最有力之领袖”,“为中国‘五四’以来新思想的泰斗”。还说:“李同志因地域关系,与本军在南口转进以后,发生最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继死者革命精神而奋斗”。令全军上下举行大规模悼念活动。

1933年4月24日,在北京地下党组织下,北京各界为李大钊举行公祭,在数百人护送下,灵柩由宣外淅寺发引,抬赴香山万安公墓。在西单、西四两地举行路祭,清华、燕京两校师生,在西郊路祭。最前一幅挽联是“北平青年恭送李大钊安葬”。李大钊的思想业绩,真正扎根于中华大地,铭记于亿万人民的心中。

在北京大学校园,1977、1978两届毕业生志愿捐款,为李大钊建立塑像。

1983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为李大钊陵园落成举行隆重典礼,邓小平为墓碑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