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沈钧儒
23272700000007

第7章 反对内战,拥抱新中国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不久,派军队进攻解放区,结果都以惨败告终,被迫于1946年1月10日签订《停战协定》。这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沈钧儒作为民主同盟救国会的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他与中共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经过各民主党派及进步力量努力,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而不利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改组,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议案。沈钧儒等人的正义行动,国民党反动派对此恨之入骨。大会于2月10日闭幕,就在重庆各界在较场口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时,突然被一群国民党特务暴徒所捣乱、李公朴、郭沫若及新闻记者数十人被打伤。沈钧儒自然成为特务们攻击的对象,特务见到他时叫嚣“打死他”。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学范的汽车经过,沈钧儒跳上汽车,方脱离险境。事后他没有躲避而是亲自到医院慰问受伤的朋友,使大家信心倍增。根据政协安排,他到上海工作。就在到沪当天他便向新闻界披露较场口惨案真像,批判蒋介石的无耻行径。

1946年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中共代表团和民盟总部也从重庆迁到南京,南京和上海成为全国民主运动的中心。6月上海10万群众举行要求和平的游行示威,并推出马叙伦、雷洁琼等10人前往南京请愿。当代表来到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和毒打,时间长达4小时之久。事发后沈钧儒和救国会的陶行知、史良等人致电被打志士:“先生等为和平奔走,竟遭毒手,全国人民同声愤慨,钧儒等一息尚存,誓必为先生后盾,不达永久和平不止。”7月间,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先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一个接一个惨案的发生,令沈钧儒愤怒至极,他写道:“杀一二人而欲天下再不会有三四人,以至百千万人,那真是梦想。”同时也使他越来越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并在11月捍然召开伪国民大会。民盟发表声明,抵制和拒绝参加伪“国大”,只有极少数民社盟员违反盟约参加伪“国大”。民盟立刻宣布将这些人开除出籍。沈钧儒和民盟为维护民主进行积极工作,1947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使之停止公开活动。同时对沈钧儒进行恐吓和施加压力,逼其屈服。沈钧儒决定离开上海到香港继续工作,然而要离开决非易事。特别是他的胡子很是显眼,为了能到香港开展工作,他宁愿牺牲心爱的胡子。后来经过周密的部署,他乔装重病人,戴个帽子,又戴个大口罩把胡子掩盖起来,由护送的同志搀扶从容上船。到香港后他逢人就会轻轻捻抚斑白的美髯,微笑着说:“这胡子还是保存下来了。”言语间表露出一种决不投降国民党反动派的胜利者的神态。

到香港后沈钧儒和章伯钧马上着手恢复民盟工作并于1948年1月主持召开民盟三中全会。会议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同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并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此次大会是民盟与美蒋反动派彻底决裂,从“中间路线”走上革命道路的转折点,为民盟历史掀开新的一页。

随着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9月29日沈钧儒和章伯钧等在中共驻香港代表潘汉年帮助下,乘船离开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哈尔滨,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从四面八方汇聚北平,筹备新中国成立各项事宜。2月25日沈钧儒、郭沫若、李济深等到达北平。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到车站迎接。此刻车站鼓乐喧天,群情激昂,这时只见有几个年轻人异常兴奋族拥而上,将最受人们敬仰的两位老先生抬起来,一位是郭沫若,一位就是沈钧儒。被抬得高高的沈老如神话中的南山老寿星,这时人们看到在他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是的,经历过晚清、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终于看到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怎么不令他兴奋令他高兴呢?

6月,沈钧儒作为民盟代表出席新政协筹备会。9月下旬,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他并被选为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做主站立起来。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终于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怎么不令他激动,此时沈钧儒已是70岁的老人了。然而,他确感到自己像青年人一样充满活力,他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为入民多做工作。解放初期他对于建立人民的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很大贡献。1954年又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当第一部宪法草案公布后,他非常高兴:“宪法,真正人民的宪法,决不是容易得来。”“我从前清以来,就从事宪政运动,在历次运动中不知花了多少心血,结果都是枉费心机。今天在党的领导下,才见到社会主义的宪法,是真正人民的宪法,是真正民主的宪法。”这更坚定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成为共产党一分子,1957年他郑重写信给董必武表示要求入党的愿望。1962年9月他再次提出入党请求。他说:“我身体精力已不如前,常常乏力,举步沉重,为了身后事,与你们说说,说明我的愿望。我很早就期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我仍恳求党加以考虑,如生前不能入党,希望在我死后追认为共产党员。”中共中央在接到沈钧儒的申请后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他已具备人党条件。同时又考虑到他作为党外的共产主义者,鼓励团结广大党外朋友,就更有特殊的意义,其作用远比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还要大。于是以民主人士中的左派旗帜肯定沈钧儒的重大贡献。

沈钧儒一生嗜石成癖,在他的书斋里除图书外,还有几个书架陈列着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头。他对石头的喜爱程度,他儿子曾写道:”父亲对于石头喜爱程度,几乎跟对待自己的儿女差不多,每得到一块新的石头,一定要把它放在水里,亲自用刷子来洗濯,一洗再洗,把粘附在上面的污泥都洗掉,露出石头的本来面目。养在盆里的石子,他每天要替它换水。书桌上放着长满青苔的大石头。他常常亲自拿了一把水匙把清水慢慢地浇在上面,工作之外,一有闲暇的时间,就摩挲玩弄,乐此不倦。”抗日战争时期,沈钧儒曾为他的书斋命名为“与石居”。沈对石头的喜爱,实际是他一生刚正的写照。

1963年6月11日凌晨3时55分,沈钧儒在北京与世长辞,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周恩来、董必武、彭真等出席追悼会,董必武在致悼词中指出:“沈钧儒先生的一生,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特别是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杰出的党外共产主义战士,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