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满清大禁烟
2337600000017

第17章 琉璃厂

众人坐了下来,一边品着香茶一边闲聊着,半盏茶的功夫,张三抱着一碟书稿和几件琉璃样品来到林则徐面前道:“公子这是您当时留下的几千个配方烧制的过程和产出的样品的详细记录,这边是老奴选的十件最好的样品请公子过目。”

林则徐把书稿放在一边,拿着那十件样品仔细的端详起来,果然这十件样品的除了颜色各异外,成色都很好,晶莹透亮。

林幼娘一见张三端着样品过来,便不在压抑她早已兴奋异常的心情,立马跑了过来,从林则徐面前抢了几个五颜六色的样品拿在手里把玩,高兴异常,并且把样品逐一分发到众女手上。

众女见了也是齐齐惊讶不已,郑淑卿拿着手中小小的琉璃块,心中更是翻江倒海一样的震惊,她当年去京城是特地去工部的琉璃厂看过的,就是京城工部的琉璃厂生产的琉璃也没自己现在手上拿着的这块成色好,工部琉璃厂生产的琉璃件可是直供内廷使用的,只有极少的流入民间,被各个王侯贵族争抢,往往是天价成交。

郑淑卿怎么也想不明白林则徐居然在张家庄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生产出如此好成色的琉璃,这再一次的震撼了郑淑卿脆弱的心灵,看着林则徐的眼神是更加迷离了。

林则徐的余光漂到郑淑卿看自己的眼神,也是感到一阵得意,接着便从十件样品中选了一件粉红色的样品对张三道:“张叔把这个样品的配方找出来,我们去窑场,我要亲自监督烧制一批琉璃。”

张三听了答应了一声便下去安排了,林则徐则带着众女出了院门直奔窑场而去。

到了窑场,张三已经把一切安排妥当,窑火已经点燃,按林则徐刚才所选样品的配方配制的初料也都准备好了,正在往窑洞里装料。

林则徐让人在窑洞外支了张桌子,与众女一起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等着琉璃出窑,约莫一个时辰左右,烧窑的伙计喊了声,众人便都忙碌了起来,很快一盘液化的粉色琉璃便放在了众人面前,林则徐找来了一支竹管,挑起一块琉璃液,很快便吹出了一个圆形的琉璃瓶,看的众女又是一阵惊奇。

林则徐把吹好的琉璃瓶冷却后送给了郑淑卿当礼物,郑淑卿红着脸接了过去,心里一阵甜蜜,这可是爱郎亲自为她做的。片刻功夫后又突然反应过来,拉着林则徐的胳膊小声道:“这琉璃瓶我淑卿日杂,不淑卿连锁超市要垄断独销,你不可再把它卖给别家。”

林则徐冲她邪邪的笑了一下,心道这次你反应倒是挺积极,不过以后还用分你家和我家嘛。

郑淑卿见林则徐的邪笑,立马反应了过来,娇嗔的白了林则徐一眼便又低下头去把玩粉色琉璃小瓶了。

林幼娘见林则徐送了琉璃瓶给郑淑卿立马不依了,叫嚷着也要林则徐也给他吹一个,林则徐拗不过她,只能给剩下的三女一人吹了一个琉璃小瓶送给她们。

期间众女也尝试自己吹制一个,但尝试了一段时间后都放弃了,她们吹出来的都是奇形怪状的,实在是惨不忍睹,最后只能放弃,林则徐看的一阵得意,自己前世可是因为兴趣原因亲自在玻璃厂学习了半年时间才能这么流利的吹制出玻璃制品,就凭她们这半吊子水平能吹出像样的东西才怪。

接着林则徐让张三挑选一批较为灵活的庄户,让他们学着吹制琉璃瓶,林则徐则准备在张家庄停留几天,负责指导他们尽快掌握吹制方法,张三听完立马下去安排了,很快一批庄丁就被挑选了出来,跟随林则徐一起学习吹制琉璃瓶。林则徐告诉他们一些最基础的要掌握的要点,便让他们多多练习,反正这琉璃液也不会吹少了,凝固了的吹的不好的直接回炉再烧成琉璃液就行。

林则徐在窑场有逗留了一段时间,指导各个庄丁一番,便带着众女回了庄子中间的主宅,张三又急忙去安排午饭,用过午饭众女各自回房休息,忙了一早上各人也都有些乏了,林则徐则是把张三叫到了正厅拿着样品中一块最透明的一块对张三道:“张叔你把这块琉璃的配方公布给庄子里手艺好的琉璃师傅,让他们自己琢磨要是能够把这琉璃烧的完全洁白透明,就赏银一千两。”

张三听的又是一阵惊讶,这琉璃五颜六色的才好看,少爷怎么非得要没颜色的,林则徐也不向他多做解释,张三怎么能明白,他搞这琉璃出来,实在是为了能烧制出品质优良的光学玻璃,未来可以制成望远镜用于战争。

不过张三现在对林则徐已经是盲目信任了,林则徐怎么说他便怎么干,听完林则徐的吩咐,便下去安排了。

张三离开后林则徐便一直坐在厅中考虑土地改革的事情,林则徐知道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朝就开始了,但财产阶级一直不能发展壮大就是因为土地,中国的封建地主的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于官僚集团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压制资产阶级的兴起,直接导致了中国的贫穷落后,等到社会主义的出现,中国才另辟其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到下完成了土地革命。

林则徐想要让中华名族真正的强大起来,就必须要进行土地改革,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出乡村,到城市里面成为新兴的工人阶级才行。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林则徐还在正厅沉思着,而众女这时候也休息的差不多了,纷纷来到中厅闲聊起来,郑淑卿见林则徐在低头想着事情,便开口问道:“不知公子在想何事,这么入神,可否说出来让淑卿知道?”她现在对林则徐脑袋瓜子里面的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可是很好奇的。

林则徐听罢抬起头冲郑淑卿微微一笑,立马高兴的道:“当然,林某正想和小姐探讨一二。”

郑淑卿见林则徐笑的那么奸诈,立马感觉自己又被这杀千刀的摆了一道,感情他是正等着自己问呢,估计又要用啥法子把自己套进去了,便直了直小腰聚精会神的听林则徐接下来的话,深怕林则徐把自己忽悠卖了,自己还傻呵呵的帮他数钱。

林则徐还真的又有事要求郑淑卿,这摊子越铺越大,林则徐越来越感觉身边可用之人太少,这要进行土地改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开一家农业银行,让这些大地主把土地全抵押给银行,把地主耐以生存的地租转变为定期的分红,这样所有的大小地主就能摇身一变成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这些大小地主们不用守着他们的土地就能有固定妇人分红,他们便可以先一步的从乡村里走出来,到城市里面去,从而加快城市的发展。

但组建一家银行,对了大清国叫钱庄,需要天文数字的会记人员,处理繁杂的账目,他林则徐去哪里找这么多会记出来,于是他又把注意打到了郑淑卿身上,她经营的淑卿日杂现在已经在全国大多数城市有了分铺,应该储备有很多的财会人才。

不过当林则徐对郑淑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以后,郑淑卿便面露难色的道:“不是淑卿故意推诿公子,只是这帐房先生淑卿日杂还真的不多,在现今这个时代,识字的文人全跑去参加科举了,就是屡试不中的秀才也大多看不起商人,不愿去干这帐房先生的活计。”这事她还真的帮不了林则徐,就是给林则徐调一两个人过来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林则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