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以腹部胀满疼痛为主症,病机若以六经为别,则“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即实热腹满多与阳明胃肠有关,一般用泄热攻下法治疗;虚寒腹满多与太阴脾(胃)有关,一般用温中散寒法治疗;如属寒实内结,则以温下法治之。
寒疝专指发作性的、阴寒性的腹部疼痛证,由阴寒内结、阳气虚衰所致,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
宿食由饮食不节、脾运失健、胃肠气机紊乱所致,主症为腹满胀痛、泛恶呕吐、大便燥结或不爽等,治疗以吐下为主,因势利导,排除积滞。
一、腹满
【原文】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要点】
本条论述虚寒腹满的病机与治法。“趺阳脉微弦”,“虚寒从下上”说明病机为脾胃虚寒,厥阴(肝)气上逆,可以发生腹满、便难、胁痛等症。治法当以温药服之,采用温补或温下等法。
【原文】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要点】
本条论述腹满的虚实辨证和实证腹满的治法。一般来说,腹满属于实证者,按之多痛;属于虚证者,按之不痛。实证腹满的治疗还需结合舌诊,舌黄未经攻下,才能使用下法。
【原文】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要点】
本条论述虚寒腹满的证治。虚寒腹满以腹满时减、复如故为临床表现,治法当与温药调补。
【原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喜嚏。
【要点】
本条论述中寒下利的腹满证。感受寒邪,表虚者,邪常着于表,表现为清涕出,发热色和,喜欠善嚏。本证表寒相对较重,为腹满表里俱寒之轻证。
【原文】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其人肚中寒一云痛。
【要点】
本条论述中寒下利的腹满证。感受寒邪,里虚者,邪常着于里,表现为下利,肚中寒(里虚),欲嚏不能。本证表寒轻,里寒较重,属腹满表里俱寒之重证。
【原文】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甘草大黄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要点】
本条论述腹满兼表证的证治。辨证要点:
发热十日,脉浮数,腹满,饮食如故。病机: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治法:行气除满,疏表散寒。方用厚朴七物汤。
【歌诀】
厚朴七物表里双,桂枝去芍三物加。
腹满发热脉浮数,行气除满兼发散。
【原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要点】
本条论述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证治。
辨证要点: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肢冷,脉细迟,苔白滑)。病机: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寒气上逆。治法:温中止痛,散寒降逆。方用附子粳米汤。
【歌诀】
附子粳米疗效奇,半夏草枣五药齐。
温中化湿功偏擅,雷鸣切痛此方医。
【原文】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要点】
本条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辨证要点:痛而闭(腹部胀满、疼痛,便秘)。病机:实热内结,气滞不行。治法:行气攻下。方用厚朴三物汤。
【歌诀】
厚朴三物小承气,重用厚朴运气机。
腹满腹痛大便闭,泄热通便效亦奇。
【原文】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要点】
本条论述少阳阳明合病的腹满证治。脉证:以按之心下满痛为辨证要点,另可见郁郁微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黄脉弦等症。病机:实邪郁滞胆胃。治法:和解少阳,攻逐阳明,双解表里。方用大柴胡汤。
【歌诀】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心下急痛呕不止,少阳实证用之良。
【原文】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病中。
【要点】
本条论述胀积俱重的腹满证治。辨证要点: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绕脐满痛,胀积俱重)。病机:燥屎内结胃肠。治法:攻下里实。
方用大承气汤。
【原文】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大建中汤方:
蜀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要点】
本条论述脾胃虚寒、寒甚虚重的腹满痛证治。主症:心胸中大寒痛(上下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似腹部隆起之肠形)。病机:脾胃阳虚,阴寒内盛。治法:温中补虚散寒,缓急止痛。方用大建中汤。
【歌诀】
大建中汤建中阳,饴糖人参配椒姜。
中焦寒气胸腹痛,痛而拒按服之康。
【原文】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要点】
本条论述寒实内结的腹满痛证治。主症:
胁下偏痛(胁腹疼痛),发热,脉弦紧(伴大便不通,恶寒肢冷,舌苔黏腻等)。病机:寒实内结。
治法:温下寒实。方用大黄附子汤。
【原文】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赤丸方:
茯苓四两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乌头二两(炮)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要点】
本条论述阳虚饮逆的腹痛证治。主症:寒气厥逆(腹痛,肢冷,呕逆,或悸动)。病机:脾肾阳虚,水饮内盛,寒气挟水饮上逆。治法: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用赤丸。
【歌诀】
寒而厥逆孰为珍,四两夏苓一两辛。
中有乌头二两炮,蜜丸朱色妙通神。
二、寒疝
【原文】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咀)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
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要点】
本条论述寒疝的病机和典型证治。病机:
寒盛之因由于阳虚,阳气不能行于外,则恶寒,阳气衰于内,则不欲饮食;寒气内结而阳气不行,则绕脐痛。主症:寒疝发作时,腹痛绕脐,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脉沉紧。治法:破积散寒止痛。方用乌头煎。
【歌诀】
沉紧而弦痛绕脐,白津厥逆冷凄凄。
乌头五个煮添蜜,顷刻颠危快挈提。
【原文】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要点】
本条论述血虚内寒的寒疝证治。主症:腹痛及胁痛里急(痛势轻缓,喜温喜按,脉弦带涩或微紧无力)。病机:血虚,血不足则气虚,气虚则寒内生,胁腹部失去气的温煦和血的滋养。
治法:养血散寒补虚。方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歌诀】
腹痛胁疼急不堪,羊斤姜五并归三。
寒多增到一斤姜,痛呕宜加橘术商。
术用一兮橘二两,祛痰止呕补中方。
【原文】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上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要点】
本条论述内外皆寒的寒疝证治。主症:寒疝腹痛,手足逆冷,手足不仁,身痛。病机:表里皆寒。治法:散寒止痛,调和营卫。方用乌头桂枝汤方。
【歌诀】
腹痛身疼肢不仁,药攻刺灸治非真。
桂枝汤照原方煮,蜜煮乌头合用神。
三、宿食
【原文】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要点】
本条论述宿食可用下法的证治。宿食内结,气壅于上,故寸口脉浮而大,因积滞较久,胃肠气滞不通,故按之反涩,而且尺脉重按亦沉滞有力。当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原文】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要点】
本条论述宿食可用下法的证治。脉滑主宿食,数脉主热,滑而兼数,是胃肠有实热,由于宿食新停,胃肠气机壅滞不甚,故脉象滑利。当用大承气汤下其宿食。
【原文】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要点】
本条论述宿食可用下法的证治。下利不欲食者,可知宿食尚未悉去,可用大承气汤通因通用,因势利导,攻下积滞。
【原文】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煮)上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要点】
本条论述宿食可用吐法的证治。宿食在上脘,有胸闷泛恶欲吐的症状出现,可用瓜蒂散酸苦涌泄胸中实邪,因其势而吐之。
(张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