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
——甘地
(一)
甘地的入狱激起了印度侨胞的怒火,此后,不断有人因为非暴力抵抗而入狱。他们来自印度各地,包括不同的宗教信仰与不同阶级的印侨。
在狱中,甘地仍然坚持进行斗争。他看到很多不平等现象,如犯人只能吃面糊;白人可以有床有牙膏有毛巾,印侨和华侨都没有。他利用雄辩的口才和对法律的谙熟迫使监狱改善了伙食,并且允许有色人种同白人待遇相同,甚至囚室内还有了书桌和少量的书籍。
由于因非暴力入狱的人越来越多和外界舆论的压力,英国政府曾一再召集内阁会议,并派来史末资将军作为代表与甘地谈判。经过交涉,双方达成一项谅解协议。甘地答应去登记,史末资则保证修改“黑法”。
重获自由的甘地当晚便直奔纽敦伊斯兰教清真寺。午夜时分,他就组织起了一次群众演讲会,鼓动人们自愿去登记。
天亮之前,他又赶回狱中,迎接他的战友们出狱。当他和其他印侨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天际。
1908年2月10日,甘地信守承诺,与他的同志们离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总部,出发前往印侨登记处注册。面对甘地的“出尔反尔”,很多印度同胞不理解,甚至以为他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很多帕西族人聚在门口等待,领头的米尔·阿兰见到甘地说:
“听说你得了15000镑,把我们出卖给史末资了,我们决不按手印,也不准任何人这样做。我敢对天发誓,有谁敢带头去登记,我一定要宰了他!”
甘地想解释,还没等开口,一记重拳已经打在他的额头上。一阵拳打脚踢之后,瘦小的甘地才被赶来的警察救下,紧急送往医院。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一定要领到第一张登记证。”他在床上把登记表一一填好后才算放心。
甘地还给警长打了电报,表明他对阿兰的行为不予追究,目击殴打甘地的欧洲人实在看不惯这种暴行,坚持要将阿兰治罪。最终,阿兰等人被判处了3个月的苦役。
5月9日,志愿登记的最后一天,已有8000名印侨申请登记,其中6000人获准。印度侨民已履行了诺言。然而,政府却背信弃义,史末资将军没有按照约定撤回“黑法”,而且还进一步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规定新来的印侨或在限期以后申请注册的印侨均需依旧法办理。尽管甘地前去质问他,他仍然置若罔闻。
甘地这才明白,这是当局耍的政治把戏。他开始反击,并很快恢复了非暴力抵抗运动,还警告德兰士瓦政府:
如果亚细亚法不按先前谈判的协议予以撤回,并在一个明确的日期公诸于众,那么印侨所领到的注册证将当众焚毁。
新一轮的较量开始了。一夜之间,出现了众多的无证经营小贩。他们宁愿坐牢也拒绝缴纳罚金。被关押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监狱里已经人满为患。
5月23日,甘地又组织了德兰士瓦的印度商人罢市。看到政府仍无动于衷,甘地又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群众集会。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甘地开始演讲,他将上次与史末资将军交涉的全过程详尽说明,并说:
“同胞们,假如有谁改变主意的,现在还来得及拿走你们的证件。但大家要知道,我们这样做,是要表示我们反抗‘黑法’的决心,而且有毁弃证件的力量,我希望大家三思而后行。”
人群中马上爆发出“反对黑法”的呐喊。2000多张注册证被当众投入火中,全场欢声雷动。印度侨胞的断然措施令南非政府极为难堪。
8月18日,史末资将军再次约见甘地。甘地迅速戳穿了政府的延缓战术,谈判破裂,焚烧登记证运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9月29日,南非政府再次拘捕甘地,同入狱的还有150名非暴力抵抗者。同时间,伦敦印侨举行集会,强烈抗议南非政府的卑鄙行径。
(二)
两个月的拘役很快地结束了,12月初,甘地刑满出狱。他正准备前往约翰内斯堡开展行动的时候,妻子嘉斯杜白重病的消息传来。甘地拒绝了德班医生给患者饮用牛肉汤的建议,带领病重的夫人经过14英里的长途跋涉回到凤凰村。
在这里,甘地亲自采用水疗法悉心照顾妻子,但妻子所患的病相当顽固,甘地所深信的水疗法似乎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嘉斯杜白其实对甘地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太多的信心,但是,出于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她只能以性命相托,这样的情谊自然不浅。
甘地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都收效甚微。眼看妻子一天天憔悴下去,他又想起在一本书中看到,这种重病要戒绝盐和豆类。但嘉斯杜白深爱豆类,她不同意丈夫的话,并且无论甘地如何引经据典她都不理会。
甘地最终没有办法,就恳切地说:
“如果我有病,医生劝我戒食这些或其他的东西,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听从。你瞧吧,哪怕没有医生的劝告,我决定一年不吃盐和豆类,不论你是否这样做。”
妻子听到丈夫这样说,很是心疼,她十分了解甘地说到做到的脾气,只好说:
“那好吧,你赢了。我答应戒食这些东西,但看在老天爷的份上,千万请你收回你许下的愿吧,这太使我难过了。”
但甘地并不打算收回他的话,妻子感动地留下泪来,说:
“你太倔强了,谁的话你都不听!”
就这样,两个人一起戒除食盐和豆类。没过久,嘉斯杜白的病果然好了,身体又变得结实起来,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甘地也不清楚究竟是哪种方法起了作用,但他医病的名声却因此而广为远扬了。
1909年1月15日,甘地返回德兰士瓦时,又以没有登记证为由被拘捕。在此期间,因为没有登记证,甘地反复入狱、反复被驱逐,而他则以异乎寻常的精力与毅力坚持与德兰士瓦政府进行斗争。
此间,甘地又获知博瑟将军和史末资将军于6月中旬赴伦敦,与皇家政府商讨在南非成立联邦的前途问题,甘地也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伦敦游说。
虽然甘地优雅的举止和言辞博得不少舆论的支持,但无奈史末资与博瑟两人先声夺人,英国政府也无意与甘地交涉,只得到一封措辞强硬的回信。甘地明白前途艰难,在归途的路上,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之前的斗争过程,写出一部3万字的书稿——《印度自治》。
全书用古吉拉特文写成,分12章,分别讨论了自治、文明、律师、医生、机器、教育、非暴力抵抗等问题,文字简洁,结构严谨。
甘地还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自治”观,并痛定思痛地指出:
“印度起而争取自治是唯一的出路。”
《印度舆论》上连载了此书,获得一阵赞扬之声。随着甘地领导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甘地也赢得了更多的褒奖。国大党主席戈克利评价甘地:
“有着超人的精神力量,有着英雄烈士所具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所从事的斗争,不是为了他们自己,乃是为了我们祖国的光荣与前途。”
孟买国大党省党部提议以甘地为下届大会主席候选人,甘地谦虚地婉言拒绝了,他认为南非的斗争仍然需要他。
(三)
在1909年12月底举行的的国大党拉合尔全国大会上,戈克利向大会提交了一项有关南非问题的提案,甘地的名字首次出现于国大党的决议案中。此后,来自印度国内的支持源源不断地传来。
1910年5月30日,来自德国的建筑师朋友卡伦巴赫将他的农场捐献给甘地,对托尔斯泰乌托邦思想相当推崇的甘地将其命名为“托尔斯泰新村”。1100英亩的面积足以组成一个比凤凰村更大的大家庭。
新村刚刚命名不久,那些支持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者、家属们都陆续地搬了进来。这里俨然成为另一个凤凰村,成为印度同胞的庇护所和精神家园,大家一起过着辛勤劳作、自给自足、布衣素食、分工协作的田园般生活。
甘地想在这里提倡一种自制的能力,他选择了以绝食为手段。因为他认为,一个人若能克制那些与生俱来的欲望,才能放弃一切奢念,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宽厚。所以,他常常同新村的人一起绝食,认为这样做是有益处的,大家可以相互鼓励。他认为,食欲与情欲相生相伴,如果能克制饮食,也就能克制情欲,并且要肉体和精神共同绝食才能达到效果,否则将前功尽弃。
托尔斯泰新村的种族是复杂的,既有穆斯林教徒,也有印度教徒,还有基督教徒和拜火教徒;既有老人,也有青年,还有小孩,因此,他们很快便为这些青年和儿童办了一所学校,并要求每个宗教的教徒都要遵守他们的宗教习俗。
甘地一直认为:只有与大家同苦难,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带领者。秉持着“为真理必须使自己减为零”的理想,他完全放弃了律师业务,每月只领取3英镑的生活费,并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于公益开支。
迫于舆论和外界的压力,1910年10月,英国政府致电南非联邦政府,敦促其废止1907年的第2号法令,并主张撤销种族歧视法。1911年2月25日,南非政府将新法案公诸于世。这项新法宣布废止1907年的第2号法令,对亚洲人的入境不采取直接拒绝方式,而是代以严格的教育考试。新法案换汤不换药,只是南非政府的变相应对之策而已。
甘地立即看出新法案的不公平之处,他继续与政策周旋,最后取得了一项临时协议。史末资答应德兰士瓦的印度人、中国人可以自由营业,至少是8个月,并且不再通过歧视性立法;印侨则暂停非暴力抵抗运动。
1911年6月1日,被拘捕的非暴力抵抗者全部获释。前来托尔斯泰新村里的眷属们也渐渐搬走,甘地将剩下的人迁回凤凰村,并在那里建立了托尔斯泰新村学校。
局势渐稳,1913年,甘地正准备回国,南非的抵抗运动又旁生枝节了。
(四)
虽然与甘地签署了临时协议,但南非当局又采取了一贯的拖延方式,迟迟未予执行。而此时的一个案件却让南非当局不得不与甘地再次正面交锋。
1912年,一个印籍居民想把家眷接到南非定居。当抵达南非的时候,移民当局却不准他的妻子登岸,勒令返回印度。最高法院的裁决以移民局的利益优先。甘地虽多次呼吁,但并不见效。
1913年3月30日,甘地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群众大会,指出维护妇女的地位和印度婚姻法的合理性,南非印侨责无旁贷。
6月,南非政府当局的移民法正式通过,但却并没有将临时协议磋商的细节加入进去。甘地明白,这又是一场骗局。
9月13日,甘地在《印度舆论》上宣称,“与其休战僵持,不如公开作战。”
9月20日,甘地在《印度舆论》上又公开披露了行动计划,以期引起舆论的足够重视。这次斗争准备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越境进入德兰士瓦,无照贸易或有照而不出示,获得被判入狱,并准备作长期抵抗。
9月25日,甘地等人非法进入德兰士瓦,同行4人均被捕,唯独甘地没事。27日,甘地进抵约翰内斯堡。次日,他就召开了群众大会并发表演讲。29日,数名非暴力抵抗者,包括甘地的儿子曼尼拉尔在约翰内斯堡乔装成小贩,头顶篮子,沿街叫卖。第一天还安然无恙,第二天就全部被捕了,被判处7天拘役或罚金1英镑,结果大家都选择了拘役。
这一次行动,妇女们都踊跃参加。甘地让妇女们从德兰士瓦进入纳塔耳,一些到处乱撞的妇女并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接着,甘地又指挥她们前往新堡。这些女性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工人同胞。10月17日,3000余名产业工人罢工。
10月21日,恍然大悟的南非政府才立即将违令越境的妇女们拘捕。
女性是家庭的后盾和屏障,妇女们的被捕马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新堡的工人们纷纷放下工作,一批批地进入城区。有些人甚至变卖家产,头顶包袱,携家带口投奔甘地而来。
甘地将这些人——2037名男人、127名妇女和77名孩童——组织起来,一行人满怀信心地向德兰士瓦进发。
中途休息时,甘地从营地拍电报让政府履行承诺,顽固的南非政府却置之不理。队伍继续前行,预计再过4天就能走完全程了,大家都士气高昂,甘地在营地又发表了讲话继续鼓劲。虽然甘地不断被捕,可他一获释便立即追赶上来,继续鼓舞呼吁大家坚持斗争。
11月9日,甘地第三次被捕,被押往海德伯格,队伍仍然不受影响地继续前进。
11月10日,当队伍行至巴尔伏时,早已守候在那里的三节专列将所有人全部逮捕,这次被捕让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吃尽了苦头,遭到毒打,受尽欺凌,最后被押往纳塔耳监狱。
队伍被关押的第二天,甘地也以三项罪名被提起公诉。甘地宁死不屈,表现了继续斗争下去的决心,法官旋即判处他9个月的苦刑。
此时,纳塔耳两万工人也自发地举行了罢工,政府开枪射击也无济于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斗争的队伍中。南非政府无计可施,监狱内又人满为患,来自遥远印度的支援也随声而至,英国报界也发表同情的言论。《泰晤士报》指出:
“就我们的记忆所及,印度工人的长征是历史上非暴力抵抗者的精神表现得最动人的一次。”
内外的压力,使得南非政府不得通判考虑。为了收买人心,政府还成立了名义上的委员会,以负责调查纳塔耳罢工事件,并提出释放甘地。
12月18日,甘地获释,并且还见到了多次食言的史末资将军。甘地答应取消接下来的罢工,但南非政府必须履行之前的协定,并释放所有的被捕人士。
面对这个顽强的小个子,史末资将军无计可施,只得答应甘地的要求:承诺废除3英镑人头税,认可印度婚姻的有效性,持有本人手印的移民证即可准许进入南非各地等条件。
1914年1月26日,《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正式通过。
甘地也履行了承诺,自1906年9月起所发动的一系列非暴力抵抗运动也宣告终止。
21年的奋斗,南非印度同胞终于迎来了春天,甘地也最终实现了他的宗教观、人生观及社会政治观的基本定型。21年前的那个束手束脚、无足轻重的小律师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一个成熟稳重、口才一流、思维缜密、声名显赫的社会活动家。
朋友们为甘地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期间他的战友、朋友,甚至他的敌人都聚集于此,表达对他的敬意。
多年以后,在甘地70岁的寿辰上,史末资将军感慨地说:
“这是我的运气,要反对一个连我都敬仰不已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