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生命的价值丝毫也不次于人的。我不愿意为了保养人身而去夺取一只羊的生命,我认为越是无助的生命就越需要人们的保护以远离那些野蛮的人。
——甘地
(一)
希特勒的利爪很快延伸到西欧各国,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英法联军也且战且败。英国张伯伦内阁倒台,丘吉尔组成战时政府。
此时的印度更是人心惶惶,动荡四起。国大党的主战派认为此时是最佳时机,若达成与英国的妥协,便能换来自治的要求。于是决定暂时搁置不合作运动的议论,表示只要英国承认印度自治,战时在中央建立一个临时国民政府,它即愿在战争中给予充分合作。
但是,这样的想法与甘地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甘地信仰他的非暴力主张,也认为只有它才能拯救全人类,他此时依然写文章呼吁“英国军队应该放下武器,以强大的内心赢得战争的胜利和敌人的妥协”。此时的主张自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人们甚至认为这样的论调是不合时宜的。
1940年7月3日,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在德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不顾甘地的强烈反对,提出一项新的决议,要求在印度立即建立中央临时政府与各省政府密切配合,以动员一切力量共起卫国。会议决定不能接受甘地极端非暴力立场,国大党主席阿萨德在会上说,
“国大党是个政治组织,誓为国家赢得政治独立,它不是一个争取世界和平的机构。坦白地说,我们无法做到圣雄甘地要我们做的那些。”
甘地宣布引退。
但是,国大党的这一举措,英国人并不买账。英国政府表示此时不宜讨论此事。
甘地再次回归,准备领导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政府知道甘地的立场,希望他不要反战,为此再度派遣总督林利兹戈与之会谈。总督直接了当地对甘地说:
“你是全心全意地反对履行作战义务,并曾公开表示过。但我不能让你向任何人包括战士或军火厂的工人等,进行任何反战的宣传,削弱民心士气。因为说反战而不危害印度利益,包括你们所要求的言论自由在内,都是不可能的。”
善于雄辩地甘地立即反驳道:
“你和印度殖民事务大臣都说我们是自愿支持作战的,这一点必须弄清楚。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
“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他们看不出纳粹主义与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有任何区别。如果政府承认了印度所要求的自由,那么政府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印度人民的支持。
“主战与非战者之间,本可立于平等地位,只要他们相互之间不使用暴力。”
谈判的破裂昭示着新一轮的不合作运动即将开始。
(二)
甘地决定掀起新一轮的以争取“言论自由”为目标的不合运动。同以往一样,一切活动都是公开的,他亲自挑选队员对群众进行反战游说。维诺巴·巴维——甘地的忠实追随者被第一个挑选出来。
1940年10月17日,巴维在华达附近的波拉村发表反战演说,宣称反战的唯一有效方法是遵循非暴力途径反战。演讲5天之后,他即被捕入狱。随即政府采取行动,封锁了新闻自由,甘地所主持的《哈里真报》也遭到查封。国大党的领袖也相继被捕,尼赫鲁被判4年徒刑,布拉姆·道塔被判刑半年。
11月中旬,甘地展开第二阶段工作,演说由个人改为团体。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全印委员会、中央及地方议会中的国大党藉议员集体发表反战演讲。过去在各省担任部长级职务的党员也纷纷到街头巷尾,高呼反战口号。这一时期的政府当然也绝不手软,一批又一批党员相继入狱。
1941年1月5日,甘地开始了第三阶段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从基层选取党员,走遍一个又一个乡村,召集群众大会,发表反战演说,直至被捕。到1月底,有2250人被捕入狱。
4月是运动的高潮期,所有各级党部的中下级干部均报名参加为志愿队员,进行反战宣传,超过2万的人走上街头,被捕入狱。
与20年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比,这次运动松散而影响扩散,甘地只想让非暴力抵抗成为一种道义上的抵制。而此时国际形势发生的迅速变化也影响着印度的时局。
1941年6月,德苏战争爆发,德军以强大攻势向苏联腹地推进,日本的战线也向南扩展。此时,印度的地位凸显出来。英国政府不能无视,12月3日,印度政府释放了所有参与非暴力的被逮捕人员,包括尼赫鲁、阿扎德等。
5天后,太平洋战争爆发,国大党内部分歧更加剧烈,主张“为自己的自由而战斗,同意与他们努力合作以制止侵略”的观点占了上风。甘地仍然坚持他的原则,声称“不论我是否孤立”也要坚持。
甘地再次被免职,取而代之的是尼赫鲁。
与此同时,丘吉尔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最终同意对国大党作出让步。1942年3月11日,丘吉尔派遣了性格温和、办事老练的掌玺大臣克里浦斯前往印度和谈。
3月22日,克里浦斯抵达新德里,并抛出了“克里浦斯方案”。此方案有一定的妥协性,提出了“建立印度联邦,并将给予它以自治领地位”的措施,但它远远不能满足国大党的要求。特别是其中规定“英国仍将掌管、统治和指挥印度国防”这一条,国大党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4月2日,国大党通知克里浦斯,表示不能接受方案。克里浦斯为此请求专门会见甘地,但遭到了甘地毫不客气的拒绝,克里浦斯只得无功而返。
(三)
当所有的出路都行不通的时候,甘地试图重新创造一条出路。他甚至提出了“英国自动退出印度”的想法,于7月6日得到国大党大会通过。这一决议并没有太明确的目的性,只是在向英国政府施压。
此时,国大党仍然寄希望于甘地的声望和不合作的努力,并通过了由甘地继续领导不合作运动的决议。
1942年8月8日午夜,甘地用他擅长的语调对国人发出呼吁:
“我要求立即获得自由,为此,我向你们提出一个神圣而极为简单的办法:或者行动起来,或者走向死亡。”
埋伏在周围的警察早已准备停当,牢房正在此等待着这位耄耋斗士。与以往不同,甘地对这次入狱毫无心理准备。但政府已经做好了打算:将甘地关押至战争结束。
既然逮捕是有预谋的,自然镇压也是早有准备。面对群众的愤怒和抗议,印度总督又拿出了自己擅长的铁腕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底,死亡群众近千人,被拘押者超过6万。
1943年2月8日,被囚禁了5个月,甘地没有获得任何自由。他抗议政府的镇压行动,并宣称从2月10日开始绝食21天。丘吉尔对甘地的行动气愤不已,竟然在致总督的信中指示:如果甘地打算绝食至死,就随他的便。
同时,政府还颁布了一项长达数千字的公报,宣称甘地坚持在狱中绝食3周,这不是政府的过失。
然而,印度民众仍然十分担心,这位74岁高龄的老人能否挺过这一关?绝食进入的第四天,甘地的心脏益见衰弱。8天之内,甘地的体重减轻了14磅,性命堪忧。12天以后,甘地已进入了弥留阶段,只有一息尚存。
尽管全印度各派领袖谴责,各国报界纷纷呼吁英国政府释放甘地,英国政府仍然无动于衷,并私下开始准备甘地的死后事宜。
就在甘地即将进入死亡之门的时候,这位意志坚强的老人竟然奇迹般地恢复过来。也许是他未竟的事业让他不能就这么离开。从第13天开始,甘地的神志开始渐渐清醒。3月3日上午9时,他顽强地挺过了21天绝食期。全国为之欢庆。
弥留之际仿若重生,让甘地更加顿悟。他恢复了惯有的平静心态,并以书为友,开始了大量的阅读工作:莎士比亚、白朗宁、萧伯纳,甚至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些人的着作他已经翻遍。
这一段难得的日子也使他完成了多年的夙愿,让妻子开始会读会写。这位坚毅的夫人在甘地入狱后的第二天也被捕了。他们相扶相伴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他替夫人编写简易读物,教她史地与诗歌。
监狱的环境毕竟恶劣,夫人身体也大不如前,病情越来越重。尽管甘地写信给政府要求派遣医生前来诊治,但政府根本不予理睬。
1944年2月22日,嘉斯杜白这位始终坚贞不渝地支持丈夫的事业,并作为其亲人、战友、厨子、母亲角色的终身伴侣,远离了他。共同走过了64载的风雨人生后,夫人先他而去了。
2月23日,150名亲友前来狱中为甘地夫人送葬。陷入极度悲伤的甘地守在夫人的遗体旁,首次神思恍惚地面对众人点头致意。
甘地夫人的葬礼简单而隆重。在囚禁他们的阿格罕内搭了一处临时的火化场,颂完几段《薄伽梵歌》与《可兰经》后,甘地夫人的遗体便被放上支架,点燃了檀香木,火花一点点吞噬了她圣洁的躯体。整整6个小时,甘地眼泪婆娑,扶着一根棍子倚在火前,久久不肯离去。
巨大的悲伤加之恶劣的环境,甘地很快也病倒了。丘吉尔政府已经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不希望甘地扫他的兴。5月6日,政府无条件地释放了甘地及其战友们。
这是甘地一生之中最后一次牢狱之灾,而且这次与以往不同,甘地的心情分外沉重。他的夫人也没有看到他们出狱的这一天,永远地留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