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县长与牛
23519300000028

第28章 后记

这是我继《谈笑风生》、《晨窗集》之后的第三部杂文集。

这部杂文集收集了我1991年到2000年问发表于全国各地报刊杂志上的139篇杂文作品。全书分为“理政漫笔”、“不吐不快”、“大潮思辩”、“世相走笔”、“艺文杂弹”、“读书手记”等章节。这些年来只顾埋头耕耘而不顾收获,回头看看,那杂文“果实”纷红黄绿,错杂斑驳,该是“小收”一下的时候了。

给自个儿的书起个好书名,可是费脑筋的事,冥思苦想了老半天,拟了一大串,总不满意。忽然想到那年有一篇叫《县长与牛》的东西获《人民日报》“金台奖”,这算是熬煮杂文以来所获得的最得意的奖项。还是给自己留点特色,添点生力和自豪为好,这书,姑且就叫《县长与牛》吧!

中国人素来很重视“三”这个数字,所谓“事不过三”,很多好事、成功的事都讲这个“三”,不就有“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三顾茅庐”之类的经典盛事么。可我的这“第三部”杂文集究竟怎么样?实在不敢说“好”,更遑论“成功”。总的说来,集子中的作品较之先前的作品有所长进,有所持重和成熟,但仍不能令人满意,有的越看越汗颜,这号粗浅的玩意是断然不能“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不过,它们毕竟是自己的东西,是费了多少心血潜心经营的成果,因此总有点儿“敝帚自珍”的感觉。有些篇章读着读着,居然会喃喃地说:“这玩意,当初是怎么写出来的!”

在当今,写杂文是并不见得怎么牛气怎么吃香的事业。相反,它属“雕虫小技”,专“挑刺”,“伤人事”,“难登文艺辉煌之殿堂”也罢了,还往往遭人之不屑甚至是嫌恶。有人问我,你的杂文集出了一本又一本,为什么不写些别的什么,如牛气风光的大部头小说之类?是不是“单打一”——一心想做鲁迅式的杂文家?答案很简单,我在《谈笑风生》后记里已写得明白,主要是兴味所致,情志所致。人贵有自知之明,才气不足,得“扬长避短”,玩不得大部头,只能玩“雕虫小技”,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大狗叫,小狗也叫”;再就是“情有独钟”,杂文这东西,有益,管用,好玩,正像鲁迅所说,能使文坛热闹,“使那些不是东西的东西缩头”等等。至于想做杂文家,名留文坛于×世,虽想,但从来不敢认认真真想过,杂文家不是想做就做得的,写杂文的能“名留文坛”的又能有几个?

有时候还真的想,别再自讨苦吃啦,写完这本杂文集后就洗手不干了,玩些别的吧。可是没那么容易,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像四川人吃惯了麻辣烫却让他改吃甜食,该有多憋。人的自由就在于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最喜欢干的事往往也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本书的出版得到海南省作家协会及诸多同仁、朋友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尤其是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蒋子丹拨冗指点并为之作序,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符江

2002年7月10日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