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神游三国
23616600000006

第6章 北支线三国遗迹一览

另外,在川北三国旅游线上还有两条支线,虽然它们没有形成以三国遗迹为特色的旅游线路,但作为有代表意义的三国遗迹,有必要在此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第一条支线是从绵阳向西北方向走,经江油市可参观李白故里到平武县南坝镇,路途约107公里,有通客车的高等级公路,交通非常便利。在南坝镇就能参观到三国时重要关隘——江油关。江油关在三国时称江油戍,它和东面的剑门关一样,是把守蜀国的重要险关。

江油关扼涪江上游,涪江逶迤穿过,两岸悬崖峭壁,江水冲出峡口地势豁然平坦,江油关就是设立在这块较为开阔的平坝间,它的四周都是群山环绕,诸葛亮将此地视为涪县今绵阳北方的屏障,派重要将领设关守卫。可惜的是诸葛亮设关就是为防备从阴平道偷袭的入侵者,但诸葛亮死后屯守江油关的马邈却是贪生怕死之辈,面对从阴平道突袭而至的邓艾,竟不予抵抗立即献关投降了。

现在,三国时的江油关城早已废弃,只剩下一块面积不大的古城遗迹。由此四望,三面都是山,牛心山、凤翔山如屏障壁立。另一面是滚滚东流的涪水,正当阴平道口。古城旧址的南坝葛麻岩,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汉守马邈忠义妻李氏故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有关史料上说:邓艾偷渡阴平道成功,突然出现在江油关前,马邈对来敌不予防范,其妻李氏问他为何这样?马邈回答道:天子宠信奸臣,国家祸不远了,待魏兵一来我就投降。

李氏朝他脸上唾口水,痛责他不忠不义,坚决反对投降。后来马邈果然就献关降魏了,李氏坚贞不降,上吊殉国。现在那通石碑,是明代万历年间刻立。可见自古忠臣烈士留芳名,叛逆奸人臭万年。

作为三国遗迹,江油关的旅游知名度和价值都不算大,但你不必为此而遗憾,因为平武县就在近处,世界级的风景名胜九寨沟、黄龙寺会给你带来旅游的无限乐趣。当你从成都到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时,你经过江油关,可以顺道看看那里的三国遗迹,南坝镇那块“蜀汉江油关”的刻碑,将成为踏寻三国遗迹的标志而摄入你的镜头之中。

而那条使蜀国灭亡的阴平古道,如今依然隐没在崇山峻岭中,若不是专门去踏勘或有当地人带路,要寻找到那古道,几乎不可能。所以那里也没有旅游线路,也没有旅游者,至今也仅有极少数的学者作过一些探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里是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珍贵动物保护区,风光、景色都美极了。

另一条支路在川北线之东,有两条道路可达。一是由剑阁往东到阆中;一是从成都经三台到阆中。

阆中位于梓潼东面约100公里,地处嘉陵江中游,历代都将此视为巴蜀重镇。三国时,刘备定益州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准备兴兵伐吴为关羽复仇而强令东征,张飞正准备率兵由阆中东进江州,就在发兵时,张飞部将茫强、张达谋害了张飞。张飞遇害后,阆中人敬慕他的忠勇,将他安葬于此地。

阆中最着名的三国遗迹就是张桓侯庙,俗称张飞庙,在县城西街。其始建年代应在张飞安葬此地时,当初还有墓阙,到明代正德年间,朝廷又重新整修,万历四十年和宣德四十七年又分别于庙外铸一对铁狮、张飞像前铸油鼎。现在看到的张飞庙虽历代兴废之后,还保存了一组四合院式的明清古建筑群。由山门、敌万楼、左右牌坊、大殿、后殿和张飞墓冢组成。山门为明代建筑,敌万楼取张飞在三国时有“万人敌”之勇而得名,建于明代,清代曾作较大维修。穿过左右牌坊进入正殿,正殿最上面镇以金鼎。殿中张飞像原塑毁于“十年浩劫”,现在的塑像是近年恢复的。高约2米,头戴冕旒,身披黑色蟒服,手握玉笏,两侧是张苞和马齐的塑像。还有一尊张飞像塑于正殿后墓亭内,张飞头扎紫巾,身着铠甲,外披蟒袍,怒目虬髯,威武之极。后殿左右厢房内有六组表现张飞一生辉煌功绩的雕塑,有桃园结义、鞭督邮、当阳桥拒曹、义释严颜、夜战马超、立马勒铭等。

张飞墓冢在后殿之后,前有墓亭,后为墓冢。封土高8米,呈椭圆形,南北径32米,东西径22米,占地约1000平方米,坐北向南,封土由黄沙土垒成。

张飞庙历时千余年,现存有明清碑、匾24通,庙内陈列有据传为张飞生前使用过的铁矛、丈八蛇矛、点钢鞭等,以及唐代铜钟,锦屏全图和近代张善孖画虎石刻等珍贵文物。

阆中是座历史古城,近年已撤县建市,但城内古朴的街道、小巷,淳厚的民风依然,人民过着淡泊的生活。游人至此,大可领略淡淡的古音乡情。此地不仅有三国遗迹张飞庙,而且还有留传了数百年的名特产——张飞牛肉。张飞牛肉店祖传在李白寺街19号,其制作选黄牛腿上精肉进行腌制,时间大约两周出缸,调料有精盐、花椒、八角等,关键是用中药熏制。

成品后的牛肉外黑内红,如民间传说张飞面黑心红一样,因而得名张飞牛肉。旅游者可购来食用或送客人,味道好极了。而张飞庙每年还有各类民间的祭祀活动,若有机会参与,热闹的庙会定会令你兴奋不已。

在阆中去汉中的官道上,还有张飞大败张合的瓦口关。先前我们已介绍过梓潼的瓦口关,但此处的瓦口关才是三国史上真正发生过战斗的地方。

瓦口关在双山垭,又叫瓦口隘。这里沟壑纵横,山峦重叠,绝壁断崖相连。旧关址原有一道石砌的城墙:高约2米,宽10米,长1000米。城墙中段拱形门上嵌有“瓦口关”三个字,有清代咸丰年间修关时的石碑刻。但城墙和拱形门在七十年代末被拆毁,现只有一些遗迹可寻。

在瓦口关附近的棋盘山,民间传说是张飞下棋的地方。说当时张合守关不出,张飞又无计可施,只有跟部将雷铜坐在这里下棋解闷。张飞因心情急躁又喝了不少酒,不觉有些醉意。雷铜乘机调兵遣将进攻,但张飞人醉心未醉而且妙手连发连胜数盘,搞得雷铜不知张飞是真醉还是假醉。忽然间,张飞却从中悟出醉酒诱敌的妙计,并将其运用到与张合的实战中。张合果然中计,以为张飞酗酒大醉,而派兵下山劫营,结果被张飞击败。如今关下那个叫营盘湾的地方,人们说就是当年张飞佯醉大骂张合处。

不论民间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但猛张飞用巧计智取瓦口隘的历史却是真的,而这里双山垭瓦口关和棋盘山,的确是着名的三国遗迹而引人遐想、关注。

由阆中往东南方向行约40公里,是川北名城南充市。南充建县于西汉,初名安汉,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当地最着名的三国遗迹是陈寿的“万卷楼”。

陈寿少年时师从蜀汉名儒谯周,三国归晋后,他做了西晋史官,撰写出了今天研究三国史最重要的着作——《三国志》。“万卷楼”就是陈寿少时读书和后来撰写《三国志》的地方。

万卷楼始建于蜀汉时期,在今南充市城西一公里的果山上。唐代,人们在此专门建楼纪念陈寿,并在万卷楼下增修了甘露寺。到明代,又在甘露寺添修文昌阁和观音阁,还增置金泉书院。明代的万卷楼,竹木葱茏,楼阁栉比,为名人诗客、商贾官吏们闲赋、宴饮、游逸之所。

可惜的是在1959年,万卷楼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作为危房部分拆毁,“文化大革命”

中全部被毁。

1990年,当地政府将万卷楼重建,并迁移于玉屏山,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如今万卷楼依山布列,由万卷楼、陈寿堂二重楼阁加回廊组成。两楼之间有陈寿的青铜巨型坐像。

当今,有学者认为,没有陈寿的《三国志》,三国文化就不能流传至今。因此,南充的万卷楼和陈寿的着作,可视为三国文化源。

南充市区的另一重要三国遗迹是谯周墓。谯周是蜀汉历史上的重要文臣,他博学多才,弟子众多,撰《三国志》的陈寿就是他的学生。在蜀汉后期,他因劝刘禅投降而受到后人的非议,但人们对他的学识却给予很高的评价。

谯周死后葬在南充,因史书失载而无法确定。元代建南充县城时发现其墓道,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谯周墓迁建于城西,不久又迁至县衙之后。1988年谯周墓重建于南充市文化宫内。墓冢高1.9米,周长10.8米,用砖石紧紧地护住。墓前立有石碑,上书“汉谯周墓”四个大字,碑高2米多。墓后有一道高4米、长10米的白色砖墙,正中嵌有大理石,刻“汉谯周生平简介”,墓侧另立有《重建汉谯周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