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2381300000034

第34章 崛起的罗马帝国(2)

罗马共和国从来没有实施代议政体这一模式,也从来没有人提出以推举市民代表来表达民意。对研究历史的人而言,这一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英国的下议院和美国的众议院相比,平民会议是微不足道的。它只是一种空有的模式,虽然它在理论上包括全体市民,但在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境内的百姓过着极为贫寒的生活。有的人失去土地,有的人家徒四壁,还有的人被奴隶挤出了有利可图的行业。但更不幸的是,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也没有任何途径能表达自己的政见。暴动和罢工是他们唯一表达自己意见的途径。公元前2世纪至前l世纪,关于罗马的历史,就其国内政治而言,乏善可陈,这是一段成效不大的革命暴动史。因为篇幅的限制,我们不能一一介绍当时复杂的斗争场景,如为恢复自由民田地进行的斗争,试图削弱和废除贵族地产进行的斗争,提出对全部和部分债务免除的议案等。总之,那个时期的暴动和内战屡次发生。

公元前73年,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掀起了奴隶起义,这也使意大利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安。这些暴动的意大利奴隶,很多都是竞技场训练有素的角斗士,因此这次暴动来势汹汹,其战斗力也十分强悍。斯巴达克斯的大军坚守在当时维苏威火山的死火山口,奋力作战,坚持了整整两年。然而,这次的奴隶起义不仅没有取得成功,还受到了血腥的镇压。公元前71年,在亚壁古道,六千名斯巴达克斯战士被俘,并被活活地钉死在两旁的十字架上,那是一条罗马通往南部国境的大道。

罗马的百姓从来没有站起来想要反抗压迫和奴役他们的人,而那些有权势的富人并没有满足于对他们的压榨,他们在取得对平民的支配权后,还建立一种新的力量,即军队,用来压迫平民。

在发动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前,罗马军队是由征召而来的自由民组成的。农民们都根据自己情况,有的骑马,有的走步前往战场,以这种方式作战的部队比较适合近距离的战斗,而长期作战和远征就力不从心了。后来,奴隶的数量越来越多,私有的领地也与日俱增,久而久之,具有自由精神的农民士兵也变得少之又少。这时,出现了一位平明领袖——马略,他引进了一种新的战斗力量。迦太基渐渐地衰落,而北非也随之成为一个半开化的努米希亚王国。罗马帝国与该国国王朱古达经常发生冲突,虽然也多次发动战争,但罗马帝国却一直没能攻陷这座城市。为了能尽早结束这场有失颜面的战争,便推举马略为执政官。上任后,马略开始招募雇佣兵,并严格地训练他们,终于战胜了朱古达军队。朱古达于公元前106年带着镣铐押往罗马。后来,马略担任领袖的时间已到,但他不同意交出兵权,他凭借自己新建成的部队继续进行非法执政,然而,罗马又没有压制他的力量。

这一刻,马略的出现标志着罗马帝国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军统共和国时期。为了争夺罗马的统治权,雇佣军的将领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略在非洲时曾经有一个部下叫苏拉,当时这个贵族苏拉与马略对着干。这两方大开杀戒,遭到杀戮和放逐的人非常之多,他们的财产也难逃拍卖的命运。罗马帝国在经历两方残酷的激战和斯巴达克斯起义的血色恐怖后,到来的是各种政权掌控实权的时代,这些政权的领袖分别为卢卡拉斯、庞培大帝、克拉苏和凯撒把持的军队。卢卡拉斯不仅攻陷了小亚细亚,继而又进军亚美尼亚,之后抢夺了大量的财富,并隐居起来;斯巴达克斯一度遭到克拉苏的镇压。后来,克拉苏大举进军波斯,但没有成功,帕提亚人击败了他的大军,死在了战场上。公元前48年,在经历很长时间的抗衡后,凯撒终于打败了庞培大帝,死在了埃及。最后,罗马就成了凯撒一个人的天下了。

像凯撒大帝这样的人物,是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的,因此,他的形象也被想象得过于夸张,超越了人物本身的价值和真实性,为此,他便成了一个象征和传奇。对我们而言,他的伟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这就是标志着罗马从军人冒险家时期过渡到罗马扩张的第四个阶段,即早期的罗马帝国时期。虽然当时罗马帝国内部频发政治暴乱、社会秩序混乱、多次发生内战、经济动荡不安,然而,罗马的领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不断扩展,公元前100年达到了罗马历史的巅峰时期。

当第二次布匿战争胜负未分时,罗马疆域的扩展也出现过低潮。此后,在马略重新整顿部队之前,也出现过一个显着的停滞不前的时期,而斯巴达克斯起义也使罗马扩展领土的实施遭到第三次受阻。当时,凯撒在高卢境内,也就是现在的比利时、法国一带,确立了自己作为军事统领的名望。那时,与高卢人一样,高卢境内的主要百姓也属于凯尔特族,当他们征服了意大利北部后,继而向小亚细亚攻击,还在那儿开始定居,被称为加拉提亚人。当日耳曼人占领了高卢后,凯撒把他们驱逐出境,并将高卢归为罗马的版图。凯撒在公元前55年和公元前54年曾两次渡过多佛海峡,进攻不列颠,然而,他却没有取得永久性的征服。这期间,庞培大帝也在加倍巩固罗马帝国东抵黑海的各征服区域。

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的行政中心名义上仍然是元老院,并有权利任命执政官和别的官吏,政府还赋予他们权力等;为了使罗马共和国的伟大传统和法律的尊严不受侵害,很多政治家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而西塞罗最为突出。但是当时随着自由农民的减少,市民权的精神也从意大利消失了。那时,意大利到处都是贫穷的自由民和奴隶,他们不但没有争取自由的欲望,甚至不知道自由是什么东西。元老院领袖们的身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依靠了,而他们对曾经想控制的军人冒险家也产生了畏惧,因为这些军人冒险家的背后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撑腰。有这几支队伍凌驾于元老院的领袖之上: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的势力,罗马帝国被他们瓜分,这便是古罗马历史上的“前三头政治”。后来,克拉苏发动了卡尔战争,但被帕提亚人杀死,凯斯和庞培之间也随之反目。于是,庞培转开始支持共和政体,他以凯撒不听从元老院命令,违反法律作为理由,主持通过了对凯撒做出判决的议案。

当时,在罗马帝国,如果有哪位军事领袖胆敢率领部下,越过该部防区,就会被认为是违法行为。卢比肯河位于凯撒的防区和意大利之间。到了公元前49年,凯撒宣布“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率领部下越过卢比肯河,向庞培和罗马进发。

古罗马有着这样的习俗:当军情处于危机时刻,他们就会选出一位“独裁者”,这位独裁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用以解决当前的危机。

当庞培的统治被凯撒彻底推翻以后,又推举凯撒为罗马的独裁者,任期为十年。他又于公元前45年被推选为终身独裁者。实际上,罗马终身的统治者权力已经属于他了。这期间,有人提出让他称帝的事,但考虑到自从500年前罗马人驱逐伊特鲁里亚人后,人们就对帝制产生了憎恶,因此,凯撒没有称帝为皇,但他接受宝座和权力。庞培被凯撒击败后,凯撒也曾乘胜进军埃及,并对埃及美艳绝伦的克娄巴特拉产生了深深的爱慕之情,她是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凯撒的思想之所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似乎是克娄巴特拉的原因。

“神兼君王”

的埃及观念被凯撒带到罗马,之后,他将自己的雕像设在了神庙里,并题了词,写道“献给无敌之神”。罗马共和之火在行将熄灭之时绽放出了最后抗争的火花,元老院杀死了凯撒,巧的是,他倒地的地方正是他最大的政敌庞培大帝的雕像的脚下。

后来,为争夺权力,野心勃勃的人又持续了十三年的斗争,形成了三头鼎立的局势,分别是李必达、马克·安东尼奥和凯撒的侄子屋大维,这就是罗马史上的“后三头政治”。屋大维和他的叔父一样,掌管着贫穷而强悍的西部各省,招募最精锐的的士兵。公元前31年的亚克西姆海战中,他唯一的对手,即安东尼奥被他击败,于是屋大维成了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然而,屋大维却与他的叔父凯撒大帝有着一个不同的做法,他从来没想过做神当皇帝,也没有哪个女王使他神魂颠倒,他将自由还给了罗马人们和元老院,还拒绝了独裁官一职。元老院为了感激他,让他享有实权而非名义上的权力。屋大维不称帝,而是被称为“奥古斯都”,或者“元首”。屋大维于公元前27年被封为“奥古斯都·凯撒”,又于公元前27年至公元14年成为罗马的第一位皇帝。

继承他的王位的依次是提比略·凯撒(公元14-37年)、卡利古拉、克劳狄、尼禄和后来的图拉真(公元98年)、哈德良(公元117年)、安东尼奥·庇乌(公元138年)以及马可·奥勒利乌斯(公元161-180年)。这几个皇帝都曾经是罗马部队的领袖,他们被士兵们推举为皇帝的,但这些皇帝中也有的被士兵拉下了王位。久而久之,元老院在罗马的历史上消失了,皇帝和他的官吏取代了他们的位置。

到这里,罗马帝国领土的扩张已经达到了顶峰。大部分不列颠的区域都成了罗马的领土;罗马帝国还把特兰西瓦尼亚归入版图,并为它改名为“达契亚”。图拉真越过幼发拉底河,而哈德良的构想使我们不得不想到了世界另一端的东方古国——中国所发生过的事情。哈德良像中国的秦始皇那样,也建造了长城,用来防御北方蛮族的攻击,这条长城有一段横亘于不列颠境内。除此之外,他在多瑙河与莱茵河之间,还建造了防卫栅栏。但同时,他也放弃了一部分图拉真时代占领的疆域。

至此,罗马帝国势力的扩张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