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2381300000058

第58章 欧洲不稳定的和平

1854年到1871年,欧洲没能实现国际间和社会间的完全和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贵族们仍然对人们的思想、书籍、讲学等方面的自由加以干涉,还想恢复不公平的特权;其次是维也纳的外交家们确立的不合理的国界线,这也使欧洲的局势趋于紧张状态。

在西班牙,有着很明显的君主政体复辟倾向,这里甚至恢复了宗教裁判所。到了1808年,当拿破仑把西班牙的统治全权交给他的哥哥时,大西洋的西班牙殖民地却效仿美国,开始起来反抗欧洲的强权体系。在南美洲,与乔治·华盛顿不相上下的首领是玻利瓦尔将军。

西班牙不具备镇压这次起义的力量,于是就和美国独立战争一样,这次起义也被拖延下来。奥地利有了这样一个提议:据神圣同盟的精神,在此次战争中,欧洲各国应该给予西班牙支持和援助。但英国却反对这一提议。由于美国总统门罗的阻止,欧洲列强在西班牙实施君主复辟的计谋才没有实现。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进行了果断的行动,公开声称无论欧洲哪个国家,只要在西半球有所扩张,都会被认为是对美国的敌对行为,这就是“门罗主义”。门罗主义宣称,美洲以外的列强都不能在美洲进行扩张活动,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它一直不准列强干预美洲,西属美洲的新国家也因此能够根据自己的道路安排自己的命运。尽管西班牙丧失管理殖民地的权力,可还能在协约的保护下,在欧洲做一切想做的事情。

1823年,欧洲会议上交给法国一个任务,就是镇压西班牙的一次民众起义。此外,奥地利镇压了那不勒斯的一次起义。

路易十八于1824年驾崩,查理十世继承了王位。查理十世想恢复复辟专制政府,想要破坏出版和大学的自由,他还打算用10亿法郎的高价,作为对1789年大革命中贵族们被烧毁的城堡和被没收财产的赔偿。

1830年,巴黎市民群起反抗专搞复辟的查理十世,并拥立在恐怖政治时代被处死的奥尔良公爵菲利浦的儿子路易·菲利浦为国王。对这次革命,英国持公开支持态度,奥地利与德意志境内又爆发了自由主义运动,因此欧洲大陆上的其他君主没有干预法国。然而法国毕竟是个君主国。路易·菲利浦(1830-1848年)做法国的立宪君主长达18年。

各国君主的倒行逆施,使得维也纳会议所造成的和平陷入了不安和动荡之中。维也纳外交官们做出的不合理的国界线,也使政局变得紧张起来,并对人类和平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把有着不同思想、说着不同语系、读着不同文学的各民族人民的事务推在一起来治理,是一件很难办的事,尤其是当这些分歧因为宗教的纷争而变得加剧和恶化的话,只有某种强烈的共同利益才能使有着不同语言和传统的各民族团结起来,如瑞士山地族人为了抵抗共同的敌人的入侵,各民族就紧密地联系起来。况且瑞士还实施着最大限度的地方自治。像马其顿那样,各种不同的民族居住在一起,村落零散,因此州自治制度是必要的政策。如果读者仔细看看维也纳会议所描绘的欧洲地图,就会发现这次会议似乎是故意激起人民的愤怒。维也纳会议把荷兰共和国摧毁了,它毫无必要地将以前西属(奥属)尼德兰法语系的天主教徒与信仰新教的荷兰人凑在一起,尼德兰王国就这样诞生了。维也纳会议又把原来的威尼斯共和国,以及远到米兰的整个北意大利地区,都交给讲德语的奥地利人管制。意大利的若干部分和讲法语的萨瓦被结合在一起,恢复了撒丁王国。奥地利和匈牙利由捷克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匈牙利人、日耳曼人以及罗马尼亚人组成,这些被结合在一起的民族本来就彼此不和,如今再加上意大利人,局势就更变得更加紧张了。

1772年和1793年,奥地利占领了波兰并得到承认,这就又加剧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波兰人民信仰天主教并具有共和精神,而俄国沙皇信仰希腊正教,波兰的大部分人被俄国沙皇统治着,还把波兰的一些重要地区划分给信奉新教的普鲁士管制。在维也纳会议的承认下,俄国沙皇得到了异族的芬兰。同一个国王统治着有很大差异的挪威和瑞典。读者应该已经发现,德国正处在非常危险的混乱状态了。奥地利和普鲁士既有一部分在包含着若干小邦的德意志联邦之内,也有一部分置身于联邦之外;由于丹麦国王在荷尔斯泰有一些讲德语的地区,所以也加入了德意志联邦;虽然真正掌握卢森堡大权的人是尼德兰国王,并且这个国家有很多人说法语,却也被包括在德意志的联邦之内。倘若让德语系、信仰德国思想的德国人,意大利语系、信仰意大利文学的意大利人,波兰语系、信仰波兰文学的波兰人各自为政,以区域的语言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的国界,这样他们自己不仅有益处,对其他民族也必然是利多弊少。但这一事实却没引起维也纳会议的注意。怪不得当时德国最流行的一首歌谣里唱到:只要是讲德语的地方,就是德国人的祖国!

l830年,受到法国革命影响的法语系的比利时人,对尼德兰王国和荷兰人的联合,持反对态度,并开始起来反抗。欧洲列强担心比利时成立共和国,又担心比利时被法国吞并,所以急忙镇压这次叛乱,并让萨克斯·科堡·哥达的列奥波特一世成为比利时的统治者。同年,爆发起义的还有意大利、德国,但都没有获得成功。由于共和政府反对尼古拉一世(他于1825年接任亚历山大),在华沙经过长达1年的反抗斗争,最终被沙皇的暴行镇压下去。从这以后,波兰语遭禁,罗马天主教被希腊正教取代了,希腊正教成为波兰国教。

1821年,希腊人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两个民族进行的艰苦战争长达6年之久,但欧洲各国却漠不关心。那些信仰自由的人都反对这种袖手旁观的态度,欧洲各国的人民自发组织加入了起义的队伍,与起义者们并肩作战。最后,俄国、英国和法国采取了联合行动。在接下来的纳瓦里诺战役中,英法舰队击败了土耳其舰队,沙皇侵入了土耳其。依照亚得里亚那堡条约(1839年),希腊重新拥有了自由,但却未被允许恢复其古代的共和传统。列强给希腊找了一个日耳曼国王,他就是巴伐利亚的奥托亲王,此外,列强还在塞尔维亚(原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和多瑙河诸省(如今的罗马尼亚)各设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总督。不过要想把这一地区的所有土耳其人都赶出去,肯定会有更多的人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