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简史
2381300000069

第69章 俄国的十月革命

那个半东方的俄国沙皇曾公开宣称要继承拜占庭皇帝,但在同盟国瓦解的前一年,他已经被推翻了。早在战争开始前的一年中,沙皇俄国已经显露出颓败的迹象了,居然让一个宗教骗子拉斯普丁掌管宫廷的大事,在军事和民事上的管理也显现出一种腐败和极度无能的状态。战争初期,全国弥漫着爱国气息,很快就组织好一支庞大的军队,然而,这支军队不仅没有适用的武器装备,就连优秀的将领和军官也寥寥无几。就这样,一支没有充足的供给,没有优秀指挥官的军队上了德、奥的前线。

1914年9月,当德军即将在巴黎取得胜利时,东普鲁士突然出现了俄国军队,这使德军的精神和注意力有所转移。在这次俄军出征中,没有出色的指挥,就等于让那些俄国农民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再加上那些数万人的牺牲,这也使法国从失败中脱离出来,整个欧洲也因此感激这个伟大而惨烈的民族。对这个毫无计划的帝国来说,并不是其能力有限,而是战争已经极大超出其国力的承受限度。俄国士兵投入战斗,不仅没有炮火的支援,就连充足的步枪子弹也没有,然而就是在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欺骗下,这些参战人员白白地牺牲了性命。他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就算是再忠厚的人,他的忍耐力也是有限度的。于是,这些被出卖和被屠杀的军人中,有了一种强烈的想法,他们要反抗,他们对沙皇政府极度不满和憎恨。

1915年后,俄国的西方盟国对这个国家已经感到了忧虑。到了1916年,俄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守势状态。到处都流传着它要和德国单独媾和的谣言。.1916年12月29日,在彼得堡的一次晚宴上,僧侣拉斯普丁被刺身亡。随后人们开展了一次为时已晚的整顿沙皇政府的计划。到了3月,事态有了迅速的发展,彼得堡的粮食骚乱引发了一场革命起义。

起义者迫切希望推翻国家代议机构杜马,并试图逮捕自由派领袖,成立一个以临时政府,以里沃夫亲王为首。沙皇在3月15日被迫退位。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好像只想着展开一场温和有限的革命,如换一位新沙皇。不过很快,事态越来越明显,沙俄彻底失去了市民的信心,无论哪种类似的调整,都无济于事。此时的俄国人民,都十分痛恨欧洲秩序、痛恨沙皇的统治、痛恨战争,他们只希望早点脱离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协约国的各个成员国对俄国的现状不了解,即便是他们的外交官对俄国的境况的了解也很有限。这些所谓高雅的外交官,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到了俄国宫廷,并没有去查探俄国下层阶级的境况。

因此,他们对俄国做出了估计,但这种估计是极其错误的。而这些外交官大部分都讨厌共和政治,所以他们为了新政府,会不择手段地设置各种障碍。克伦斯基领导俄国共和政府,他是一位善于雄辩、极具风采的人,他为两方面的事情困扰着,其一是国内正遭受着某种更彻底的革命运动,即社会革命力量的攻击,其二是受到了国外各协约国政府的冷遇。协约国不同意他把边界以外的土地交给俄国农民,也不赞同他在境外停战的做法。法国、英国在报纸上大发言论,甚至想要逼迫俄国重新发起进攻,然而,德军从海上登陆向里加发动攻击时,英国海军却丧失了远征波罗的海去援助俄国的大好机会。俄罗斯只能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进行殊死的战斗。然而有一点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虽然各协约国在海上处于上风,英国海军上将费希尔勋爵(1841-1921年)也曾提出过抗议,但是在战争期间,英国和协约国只在局部地区开展了几次潜艇攻击,最终还是把波罗的海的管制权送过了德国。

为了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俄国人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在彼得堡,苏维埃政权成立,这是一个代表工人和普通士兵的组织。它号召社会主义者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国际大会。这期间柏林又发生了粮荒,德、奥的厌战气息更浓了。从以后发生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样的国际大会一定会在1917年促成根据民主原则实现的正义和平,并最终引发德国的革命。克伦斯基也曾恳求他的西方同盟准许召开这次会议,英国工党也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了这一要求,但因为担心这会引起一场世界规模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革命,所以同盟国仍不同意。这个不幸的俄国,在没有协约国道义上的支持,在没有物质援助下,仍然继续进行着战斗,在7月展开了一场猛烈的攻击,曾获得过几次胜利,但还是以失败告终,俄国人民再次遭到了血腥的屠杀。

俄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军队中经常有兵变的情况发生,特别是在北方前线这种情况更为明显。1917年11月7日,克伦斯基的政府被苏维埃推翻,并夺取了政权。这个政权掌控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者手中,对西方列强的警告,它不予理睬,下定决心要让和平变为可能。

1918年3月2日,它单独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布尔什维克社会主义者在本质上,与口头上的立宪主义者、克伦斯基革命党人完全不一样,很快,这一特点就明确地呈现出来。他们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为推动全世界社会主义的革命起了主导作用。

他们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靠着美好的信念致力于改造社会和经济秩序的建设。面对这个新政府,西欧诸国和美国政府没有什么远见,也没有力量干预它,因此,没有为苏俄进行的这个非凡的实验做过任何引导或帮助。然而,媒介报纸与统治阶级站在同一个立场,因此报纸为了攻击这些新势力,愿意付出一切名义和代价。全世界的报纸公开进行着无耻的、恶心的、虚伪的宣传活动。报纸把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形同为一群荒淫、恐怖、嗜杀成性的强盗和魔鬼。与之相比,拉斯普丁参政时期的沙皇宫廷就显得纯洁和清白了。在这样不利的情形下,这个国家已经筋疲力尽,那些汉奸和偷袭者反而得到鼓励,得到资助和武装。为了使布尔什维克政权陷入困境,敌方用尽一切卑鄙和可怕的手段。1919年,这个国家在5年的大战期间,变得伤痕累累,极度混乱,但布尔什维克政权带领着这个国家,不得不在各条战线上进行苦战:与俄国旧军官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交战;与日本入侵部队在东西伯利亚战斗;与英国干涉军在阿尔汉格尔斯展开斗争;与罗马尼亚、希腊和法国的军队在南方进行战斗;与法国舰队支持下的邓尼金在克里米亚交战。同年7月,一支爱沙尼亚军队在尤登尼奇的带领下,差点就攻下了彼得堡。

1920年,法国挑拨波兰军队对苏俄展开了新一轮的进攻。还有一个反动的弗兰格尔继承邓尼金,带领着一支新成立的反动叛军,袭击自己的祖国。珂琅施塔德的士兵于1921年3月也发起了暴动。苏俄政府在列宁的领导下,成功地打败了四面八方的围击,这个政府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关注的。无论环境多么艰苦,苏俄人民一直坚信自己的政权。

1921年底,这个共产党政权首先得到了英国和意大利的认可。

与尔什维克政府在其反抗外国侵扰与本国叛乱的斗争中做出的努力相比,布尔什维克政府要想在俄国建立一个基于共产主义信念的新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俄国的农民都是有着很少土地的小资产家,他们的观念与共产主义的观念相差实在是太大了,这种差距就像鱼和鸟一样悬殊。革命的胜利只给他们带来了大地主的土地,然而,种地仅是换来一些能流通的货币,可货币早就因战争贬值了。因为战争,百姓的生活混乱不堪,陷入了困境,铁路瘫痪了,农业产量大大减少,粮食也仅仅能维持农民自己的生活,城镇则被饥饿折磨着。根据共产主义理念,制定出了恢复工业生产的计划,但这计划是漏洞百出的,同样失败了。到了1920年,俄国陷入极度的崩溃状态。铁路报废,城镇也成了一片废墟,尽是一片颓败的景象。而此时,整个国家还与各方面的敌人在边界交战。

1921年,战争下的东南几省已经变得疮痍满目,而干旱和饥荒无疑使这个国家雪上加霜。

数以百计的人民苦苦地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

迄今为止,关于俄国境况和恢复经济问题,各界人士仍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本书对此不作过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