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36招摆脱身心痛苦
23885000000006

第6章 精神痛苦解除术(6)

小杨的母亲知道后赶紧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就当着那个同学的面先打了小杨一顿,并强迫小杨把书给了那个同学。“我刚听见他在和别人打架,当时我就气得够戗,也没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揍了他一顿。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早把书还给人家了,这本书是他自己攒钱买的,我也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可我又拉不下脸面道歉。”小杨的母亲事后后悔地说。

自从那件事发生以后,小杨就不怎么和他的母亲说话了,他有什么事情也都不告诉母亲,就连吃饭也不和母亲在一起。刚开始,小杨的母亲并没有在意小杨的行为,只是认为他在赌气。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她发现小杨每天都要洗很多遍手,后来竟然发展到一天要换六七次内裤。而且,他坐的凳子谁也不许碰,要说他爱干净吧,不过他有大半年都没洗过澡,没换过袜子了,说他也不听。

小杨母亲痛苦地说道:“前几天,他突然告诉他爸爸,说自己不想上学了,因为自己一到课堂就想洗手和换内裤,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我找老师谈了很多次,老师也说这种状态不能再继续上学了,那样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一家人为此而痛苦不堪。

[案例2]“江老师,你别再洗了,手都搓出血了。”同事在提醒她。江老师是某高校教师,人长得很文静,生活有条不紊,工作认真,待人和蔼。暑假过后,系里安排清洁卫生劳动。就在劳动中,她的手无意中碰到了一条黑颜色的毛毛虫,吓得她大声惊叫,跳得老远,且一脸的惊慌。

自从那以后,她每天都要把手洗几十次,还拼命地擦洗碰过毛毛虫的那只手,即使是擦破皮、搓出血也不在乎,无论别人怎样劝说都不行。她自己也说这样搓洗毫无意义,但就是觉得不放心,心里还感觉像抓着毛毛虫一样,浑身不舒服。

[案例3]张力,男,两年前高考落榜,因此心情不好,且常胡思乱想。有一天,电视和广播电台同时转播了某报有关打击刑事犯罪的评论。他听到后,脑子里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自己的父亲是干部,若有犯罪行为该怎么办?为此他感到十分紧张,还常谴责自己不该出现这样的念头。

哪儿知道,他越是不想,这念头反而越是缠着他。从此,类似的念头就成了他脑海中的常客。从设想父亲一个人犯罪,发展到五口之家人人犯罪……随着时间的积累,在他脑海中的犯罪情节越来越复杂、越逼真,也越可怕。这些念头常使他惶恐不安,唯恐有“魔法”等将他的念头变成现实。

他也从理智上分析,知道这些念头并不符合事实。因此,不管他做什么,只要这种念头一出现,他就会利用理性进行批驳。例如,若洗脸时这种念头出现了,他就举着毛巾不动;进门时如果念头闪现出来,他就抬着腿不动,并马上用理智批驳这些念头,直到自认为想清楚了,家里的人没有危险了,才继续做未完成的事情。每次批判的时间都长达1~2小时,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最后竟然不得不参加补习班去学习,大大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环境中,那些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具有偏执性或完美主义的人,就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其中具有完美主义的人,表现最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往往会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过度强迫自己和周围的人去达到这个目标,不过依旧会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从小胆小怕事、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谨慎的人,在长期的紧张压抑中,会因焦虑而恐惧,有时,为了缓解焦虑和恐惧,他们也会产生诸如反复洗涤、反复检查等强迫症行为。

随着当今医学的发展,有不少研究表明,有些脑部器质性病变、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都会伴有强迫症的表现。因此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有强迫症状的都是强迫症患者。

还需要指出的是,像反复检查门锁是否锁好这种强迫心理现象,在大多数人身上都曾发生过,如果那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就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不算病态,更不需要治疗。但是,假如强迫行为每天出现数次,而且干扰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有可能患上了强迫症,就需要向心理医生咨询了。

对强迫症的治疗,首先就是不能让患者老想着“我患了强迫症,必须纠正”,强制性地去自我批评、纠正它,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强迫症更加顽固。应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松心情,配合治疗。在治疗时,以心理治疗为主,再辅之以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大致上需要以下四个步骤。

(1)再确认。

首先要学会认清强迫症的想法与行动。每天的观察几乎都是自动的、肤浅的。要做到“全心的觉察”,那是一种更深刻的、更仔细的,经由专注努力才能达成的觉察。记住改变脑部的思维变化,以此来减少强迫性的冲动。在行为治疗中,要学习控制自己,不要对强迫性想法作出反应。“再确认”步骤的目标是控制对强迫症状的反应,而不是去控制强迫思考或冲动。

(2)再归因。

自己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强迫性想法是无意义的,那是脑部错误的信息。你要深切地去了解,为何急着检查或“为何我的手会脏”这么有力量,以致让人无法承受。假如你知道这些想法是没有道理的,那么为何你对它要反应呢?了解为何强迫思考是如此的强烈,与为何无法摆脱它,是增强你的意志力和强化你去抵抗强迫行为的关键。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懂得“再归因”:强迫想法的源头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

用“再归因”可以帮助您避免用仪式行为来让自己好过一些,例如整个完成的感觉。若知道这些强迫思考是来自脑部生化的不平衡,你就可以学着忽略这些冲动,继续做该做的事情。记住:“那不是我,那是强迫症在作怪!”若抗拒听从冲动或抗拒反应,你将改变脑部,且让强迫症的感觉减少。若你对冲动反应,你可能暂时舒缓一些,但是不久之后,冲动势必更加严重。这或许是强迫症病人最需要学习的一课!那将帮助你避免成为呆子或上了强迫症的当。

“再确认”与“再归因”常常一块儿做,因此会让病人对强迫症的成因有更深刻的了解。先全心的察觉强迫症在逼迫我,然后了解它是来自脑部的病态所致。

(3)转移注意力。

这是自我疗法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要将注意力转移出强迫思维,即便几分钟也行。比方说,选择某些特定的行为,取代强迫性洗手或检查等。任何有趣的、建设性的行动都可以成为选择对象,最好是从事自己的嗜好活动。

(4)再评价。

就是根据前三个步骤,利用已有的有关强迫症的知识,帮助自己理清强迫症,认识到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不要受强迫思考的驱逐,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再评价的终极目标就是,贬抑强迫症状的价值,不随着它起舞。

有强迫症的人要锻炼自己的心志,不要依照强迫性的思维去做。要学会用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对强迫症状的反应,并且试图与之对抗。要让患者知道,即使是持续性、强迫性的感受,那也只是暂时的,只要不随之起舞它自然就会消失。

这里介绍两点关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确定适合心理治疗的对象。

首先,要确定患者的强迫症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继发于抑郁症者,应着重治疗抑郁症;继发于精神症者,就应着重治疗精神病;如果是继发于器质性疾病者,应治疗其原发疾病。其次,要确定病人是否愿意参与心理治疗。不愿意主动参与心理治疗者,难以收效,不应对这类患者实施心理治疗。

(2)进行行为分析要详细。

要从对问题的认知、行为仪式、情绪和生理等方面入手。对每个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身心素质、促发因素和维持症状的因素等都要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再确定治疗的具体目标。

强迫症固然可怕,但只要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放宽心胸,我们就能从精神上解放自己。然后,可以多与自己的家人或朋友沟通交流。当自己有强迫意向的时候,可以去做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事情,借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摆脱强迫症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