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68

第68章 外国部分(19)

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塞万提斯(1547—1616)。他那冒险和苦难的一生,是他逐渐走上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的重要原因。他出生于西班牙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569年到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1570年参加西班牙驻意大利部队。1571年抱病参加了著名的抗击土耳其的勒邦德海战,英勇负伤,左手致残。他说:“断了左臂,右臂因此更加光荣。”其后南北转战,颇具战功,正如海涅所说“这个大诗人也是大英雄”。1575年在归国途中被土耳其海军俘至阿尔及利亚服苦役5年。其间多次组织逃跑未成,备受凌辱。面对困境,他却说要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百倍的勇气来对付一切的不幸。1580年他被亲友赎回,以一个英雄的身份回到了祖国,他后半生穷愁潦倒,并因不满现实、同情人民而数度入狱。这使他更看清了社会的不平,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的黑暗。从80年代起,他开始了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了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唐·吉诃德》,辛辣地讽刺了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学和残余的骑士制度的荒唐和危害,深刻地反映了16至17世纪初西班牙广阔的社会现实,嘲讽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它的问世,宣判了西班牙骑士文学的死刑,是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他主要作品有悲剧《奴曼西亚》和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等。前者以奴曼西亚保卫战为题材,歌颂古代西班牙人民抗击罗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后者真实地反映了西班牙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表达作者反对封建压迫、向往自由和同情人民遭遇的人文主义思想。

最高产的作家

西班牙乃至世界上最高产的作家,是西班牙当代作家科琳·特利亚多女士。她至1991年,就创作了4000多部小说。她一生以惊人的速度从事文学创作。几乎是每天完成一部,而且每部都在150页左右,有的还长达400页。书店随时都有她的新作出售。她不少作品还被译成了多国文字,其中两部已被改编搬上了银幕。

最早的流浪汉小说

西班牙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流浪汉小说,是西班牙一个不知名的作家在1553年写的《小赖子》(《托美思河的小拉撒路》)。它也是最流行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流浪汉小说。它通过主人公小赖子的流浪史,描写社会上各阶层的人物。它以其幽默俏皮的手法,大胆地讽刺了僧侣的欺骗、吝啬、贪婪与伪善,以及贵族的傲慢和空虚,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的腐朽和破落。小赖子从小离家流浪,先为一个瞎子领路,后先后侍候过一个吝啬的教士、一个穷无分文的绅士、一个穿着破烂的修士、一个经销免罪符的骗子和一个公差。这些人贪婪、狡诈,不顾廉耻。小赖子自己也受他们的影响学会了欺诈,一心只想发迹。最后他在城里做了个叫喊消息的报子,赚不义之财,甚至还靠老婆与神甫私通获得幸福生活。小说发表后,仿作很多。这类作品多以失业者和下层平民为主人公,以其流浪生活为线索,以城市下层平民生活为题材,反映西班牙的社会生活,讽刺社会的丑恶现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小赖子》不仅对西班牙流浪汉小说乃至整个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对欧洲小说的发展特别是长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方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小说家塞万提斯代表作《唐·吉诃德》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写作的。

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西班牙乃至欧洲最早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西班牙最有成就的长篇小说家塞万提斯(1547—1616)的代表作《唐·吉诃德》。小说共两部。第一部1605年出版,第二部1615年出版。小说通过对唐·吉诃德和桑丘潘沙主仆二人的“游侠史”的描述,广泛地描写了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揭露了西班牙百孔千疮的黑暗现实,尖锐地抨击了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辛辣地讽刺了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深切同情和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它也是最早塑造并着力刻画人物典型的小说。主人公唐·吉诃德是个深受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毒害的穷乡绅,因读骑士小说入了迷,陷入了疯癫状态。他为了做一个打遍天下不平事的骑士,开始了荒唐可笑的游侠生涯。他对社会极为不满,好打抱不平,性格复杂又很矛盾。他可爱、可笑但又可悲。他脱离实际,迂腐而顽固,总以幻想代替现实。他把风车当巨人,视旅店为城堡,误将铜盆做头盔,把羊群当军队,把皮酒囊当成魔鬼,做出了许多可笑的蠢事。但他所做的一切都出于善良的动机,不论是解放苦役犯,还是从皮鞭下救出牧童,都是为了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然而,事与愿违,他每次给人带来的都是更大的灾难与不幸。他一片好心没有被人们所理解,结局总是十分可悲。尽管如此,他仍坚信骑士道,不怕讥讽打击,并随时以英勇的行动来维护它。他有着惊人的勇敢,敢与非洲雄师比高低。他在头脑清醒时,是个人文主义战士,对社会进行着有力的批判。他对战争、道德、教育与法律等方面都有着正确的见解。他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反对等级观念。他坚定地追求真理,毫不动摇甚至随时可以为之献出生命。这些崇高的精神境界,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但因受骑士文学的毒害过深,他所采取的一切是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的过时手段,以致违背历史进程,结果事与愿违而遭到了生活无情的惩罚。他一生为维护正义,锄强扶弱,英勇冲杀,结果闹尽笑话,搞得头破血流,到临终时才醒悟过来,反而对以前信奉的骑士精神深恶痛绝。小说的问世,实现了作者要使骑士文学一扫而空的目的,自此以后,西班牙再也没有出现过骑士传奇。小说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特别是在塑造人物典型性格上,都超过了欧洲以往所有的小说。可以说,它是西班牙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百科全书”。唐·吉诃德这个性格复杂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典型。别林斯基说:“终于在17世纪,完成了艺术方面的最后改革,塞万提斯用无与伦比的《唐·吉诃德》击败了诗歌的理想倾向。”并且说他“对小说的理想倾向给了决定性的打击,使它面向现实”。《唐·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欧洲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一块里程碑。小说的问世,引起了封建贵族、天主教会及其帮凶和帮闲文人的憎恨,他们伪造续篇,肆意诽谤,因此这部小说的创作史,也是作者和西班牙反动势力的斗争史。

丹麦

最著名的童话作家

丹麦乃至欧洲最著名的童话作家,是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1875)。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11岁丧父,后其母改嫁,只好当学徒。14岁到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做杂役。17岁才正式上学,当年便发表了诗剧《阿尔芙索尔》,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从30岁起,开始了童话的创作,并将其作为“争取未来一代”“不朽的工作”。他在每年圣诞节时,均以出版一册童话集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在至去世前两年的43年中,共发表了164篇童话和故事。1875年8月4日,终身未婚的安徒生,病死在哥本哈根一个朋友家中。他的童话,深切地同情那些善良、正直的普通人的不幸遭遇,颂扬他们的智慧与才干和质朴而高尚的品质;肯定穷苦的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向往;表达对生活中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心,对善良、正直、诚实战胜虚伪、势利、暴行的坚定信念;谴责、嘲讽达官显贵的横暴、穷侈极欲,以及他们对穷人欺诈的罪行。作者从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通过童话式的奇幻境界、鲜明活泼的形象,从多方面表达民主主义思想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海的女儿》是一篇美丽动人的童话,它歌颂海的女儿(小人鱼)为了获得人类的爱情,不惜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丹麦人民为了永久纪念安徒生,在哥本哈根为“海的女儿”铸造了一尊铜像。《皇帝的新装》,是脍炙人口的童话名篇,它幽默而辛辣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虚荣、愚蠢、无耻献媚和自欺欺人。《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穷女孩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丹麦社会的基本矛盾。它通过强烈的对比,对贫富悬殊不平等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了血泪的控诉。安徒生的童话,形象鲜明,故事生动,想象丰富,思想深刻,不仅对儿童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对成人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在安徒生之前的童话,一般都是重述民间传说故事,而他却以大量的童话作品,为真正创作文学作品的童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童话,不仅是欧洲文学中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反映了19世纪丹麦的社会现实,为童话文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安徒生以其丰硕的童话创作成就,成为了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赢得了世界“童话大师”的称誉。

挪威

最早写社会问题剧的人

挪威最早写社会问题剧的人,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乃至整个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作家、著名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商人家庭,在父亲破产后在药店当学徒。1849年,他在欧洲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开始创作,一生共写了25个剧本。他的早期作品是浪漫主义的。1877年以后,写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剧”。这些剧作以《社会栋梁》、《玩偶之家》、《群鬼》和《人民公敌》等为代表。它们尖锐地提出了道德、法律、教育和妇女解放等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败行劣迹。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典型的是《玩偶之家》和《人民公敌》。《玩偶之家》,通过主人公、中产阶级出身的妇女娜拉追求生活意义和人的权利,最后毅然出走离开玩偶之家的觉醒过程,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歌颂了妇女的解放。作品第一次通过艺术形式将社会问题放在剧本中加以讨论。做为其丈夫海尔茂的玩偶的娜拉,在目睹了丈夫一场变色龙似的表演之后,终于看清了他在甜言蜜语掩盖下的虚伪、自私和卑鄙的市侩嘴脸及丑恶的灵魂,认识到了当时社会婚姻、道德、法律、宗教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以离家出走表示了自己的反抗精神。这个剧本的问世,就像一颗投入资产阶级中心堡垒的重磅炸弹,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受到了人民热忱的欢迎,在不少国家纷纷上演。但资产阶级对它却恨之入骨,认为娜拉出走大逆不道,攻击易卜生是一个败坏道德的人,污蔑他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从而提议禁演或以“狗尾续貂”之作加以歪曲。易卜生为了反击资产阶级的恶毒攻击,写了《群鬼》一剧。它通过私有制家庭牺牲品的阿尔文太太的悲惨命运,号召观众向“群鬼”开战。《人民公敌》是剧作家为了反击敌人对《群鬼》的攻击而创作的。主人公斯多克芒因敢于反对反动的资产阶级统治,与庸俗的“多数”资产阶级对立,被宣布为“人民公敌”,成为了“孤立”的“少数”,但他所代表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剧本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民主与自由的虚伪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反人民本质。易卜生发扬了欧洲戏剧现实主义传统,针对现存的社会问题,把剧场这一娱乐场所变为了激发观众思考社会问题的教育场所,使高度的思想内容与戏剧性统一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易卜生是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是欧洲资产阶级戏剧史上继莎士比亚和莫里哀后的第三个高峰。他的剧本,不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丰富发展了欧洲戏剧艺术,在戏剧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而且对近代戏剧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卜生被誉为了世界“现代戏剧之父”。1956年,他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林。

瑞典

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瑞典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她也是瑞典和世界文学史上最早获得该项大奖的女作家。她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曾任多年教师,晚年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她的作品大多取材瑞典民间故事和英雄传说,反映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贵族地主的没落破产,缅怀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农村生活。她处女作、长篇小说《古泰斯·贝林的传说》风格独创,作品一发表就使她一举成名。其它主要作品还有《假基督的奇迹》、《耶路撒冷》、《尼尔斯历险记》和三部曲《吕温斯葛尔德的戒指》、《舍洛塔·吕温斯葛尔特》和《安娜·斯维尔特》。特别是《尼尔斯历险记》的发表,使她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小说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发表。1909年,瑞典皇家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他。

最著名的文学奖

瑞典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在1833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他是著名的化学家、工程师,在文学创作方面亦有成就。他终生未婚,一生共获129项发明专利。诺贝尔文学奖,是诺贝尔奖金中的一种。诺贝尔奖金是用诺贝尔的遗产所设立的奖金。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将其遗产中的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了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奖,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这些奖分别由四个单位评定,其中的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其奖金数额视当年收益而定,多时可达20万美元。它从1901年开始,基本是每年评选一次,在诺贝尔逝世日颁发。该项奖金是迄今世界上数额最大、声誉最高、影响最广的一种世界性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