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中外文学之最
24260500000074

第74章 外国部分(25)

捷克最著名的报告文学,是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共产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英雄、英勇的反法西斯战士以及最著名的作家伏契克(1903—1943)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作者于1921年捷共成立时入党。在1939年德军占领捷克捷共转入地下斗争时,他是第二届地下中央委员会负责人之一。他与德国法西斯匪徒和捷克资产阶级卖国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由于叛徒的出卖,他在1942年4月24日被德寇逮捕囚于庞克拉茨监狱,1943年9月8日在柏林英勇就义。《报告》就是他在入狱后至牺牲前的1943年6月这段时间,在遭受严刑拷打的间隙中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秘密写成的。他在写作时,得到了监狱爱国看守阿尔道夫·河林斯基和雅罗霍夫·高拉的冒险帮助,由他们将书稿一页一页地夹带出狱,分散各地保存;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后,由伏契克的妻子古丝达收集整理出版。《报告》以作者在狱中的生活和亲身感受为依据,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组织情节,以插叙和追叙作补充。全书共八章:前三章记叙被捕时的情形和初期的狱中生活;第四章写秘密警察局的拷问室及这里的斗争情况;第五章和第七章,刻画了同志、朋友、敌人的不同面目;第六章写法西斯妄想挽救即将崩溃的统治而加紧血腥镇压的情形;第八章追述第二届党中央委员会被破坏、重建和再度被破坏的经过,以及另外两位中央委员冈沙·意卡和冈沙·捷尔尼被捕后在狱中英勇斗争和牺牲的情形。《报告》是作者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是捷克优秀儿女崇高品德的光辉记录,是捷克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真实写照,是一曲反法西斯英雄的高亢的赞歌。它以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捷克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在祖国沦陷后最艰苦的年代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为反对法西斯占领者和国内反动派所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地揭露了法西斯凶残虚伪的丑恶面目,热情地歌颂了英雄们的崇高思想、伟大人格和为了祖国、为了正义的事业宁死不屈、英勇斗争的行为,表现了捷克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它不仅给当时的捷克人民而且给世界所有坚持正义的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全书在7万字左右的篇幅里,写了70多个不同人物:“忠实者坚持,叛徒出卖,庸俗者绝望,英雄斗争。”“我”就是伏契克。他热爱祖国、忠于党和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他英勇顽强,“不惜尽自己的全力,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为争取民族的彻底解放,争取使它自由平等地生活在全世界自由民族之间而斗争”。他为捍卫捷克人民的利益,保卫祖国的主权,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为争取捷克民族的彻底解放而与捷克卖国政府和德国法西斯斗争的一生。他被捕入狱后,战胜了敌人软硬兼施的种种阴谋。他笑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拷打,尽管一天24小时被打得死去活来,“用舌头舔舔牙龈,试着数一数打掉了多少颗牙齿,怎么也数不清”,但他英勇不屈,坚贞不渝。敌人带他看布拉格迷人的美景,企图动摇其坚毅的革命意志诱其变节,对他说:“纵使你不在人间,它还是这样美??”渴望自由、热爱生活的伏契克打断敌人的话道:“假如你们不在这儿了,它还会更美!”在狱中,他积极地组织斗争,变镇压革命者的监狱为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贡献。在1943年“五一节”时,伏契克已被判处死刑,但他还组织指挥“囚犯”进行了庄严的庆祝宣誓活动。同时,他加紧了“生命的一部分”的《报告》的写作。由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伏契克不但无私无畏,而且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的一生是战斗和歌唱的一生。在敌人带古丝达到拷问室时,伏契克在用舌头舔着血,为的是不让妻子看见。他虽不知道他的《报告》能写多少,但他认为“假若我还没有讲完之前绞绳就套上了我的脖子,那么还有千千万万的人留在世上,他们会用一个幸福的结局来完成它的”。1943年3月25日,柏林法西斯法庭判处伏契克死刑。伏契克昂首挺胸,义正辞严地向匪徒们宣告:“我对你们的判决书却早已通过了,它是用世界上所有正义的人民的鲜血写成的。它说:法西斯主义死亡!资本主义奴役死亡,人类永生!未来属于共产主义!”这是对旧世界的一篇气壮山河的判决书。作者还满怀热情地刻画了其他英雄人物的形象。他们是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他们在占领者虎穴为祖国的自由而斗争。同时,作者也刻画了叛徒和特务等人民的敌人的丑恶形象。

《报告》精心安排,合理结构,用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波澜起伏,生动有力,语言精练,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作品问世后,深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并获得1950年最高国际和平荣誉奖。今天,它已被译成了70多种语言,有200多种版本在全世界流行。

匈牙利

最早用民歌形式创作的伟大诗人

匈牙利最早用民歌形式创作的伟大诗人,是19世纪中叶匈牙利爱国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裴多菲(1823—1849)。他出生于屠户家庭,从小过着穷苦生活。没读完中学就外出谋生,当过兵、做过流浪艺人。对在奥地利帝国统治和本国贵族地主压迫下人民的苦难生活非常熟悉。1842年开始写作,他第一个用自己热爱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匈牙利民歌形式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歌唱祖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鼓舞人民奋起反抗外敌的入侵。1849年7月31日,裴多菲在捍卫匈牙利民族独立的战争中,在同沙俄士兵的搏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800多首抒情诗和9首长篇叙事诗及一些小说、戏剧等。1844年发表了长诗《农村的大棰》和《勇敢的约翰》:前者讽刺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恶现象;后者以民间故事的形式童话般地描述了被压迫人民的痛苦生活,歌颂了他们抗****、争自由的斗争精神。《反对国王》,号召人民拿起武器推翻封建王国。《爱国者之歌》表达诗人对祖国炽烈的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在1848年3月革命时,他发表了著名的政治诗《给贵族老爷们》和《民族之歌》,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统治,为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战,热情赞颂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长诗《使徒》是一篇带有政纲性的、总结性的长诗,也是诗人民主革命思想发展到高峰的标志,表达了诗人对专制****的仇恨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信心,诗中主人公希勒万斯特,是匈牙利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的形象。

裴多菲在诗歌中成功地采用了民歌形式,为匈牙利诗歌创作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的优秀诗篇,因奇妙的想象,火热的情感,逼真的描画,生动的形象,迭句的运用,清新、自然、和谐的韵律而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其中有50多首诗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民歌。资产阶级保守派攻击他“把农民、牧羊人、山盗的粗野的语言带到诗歌的神圣的宫殿里来了”,说“他在为无知的、卑贱的人歌唱了”等等。这些,正从反面证明了裴多菲诗歌的人民性和革新精神。鲁迅先生最早向我国人民介绍了裴多菲的事迹和作品,他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专门介绍了白莽翻译的裴多菲的一首小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鼓舞许多进步青年的诗篇,可以说是裴多菲全部创作的主题歌。裴多菲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对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埃及

最早的文学作品

埃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埃及古代的《亡灵书》(又译《死者之书》)。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包括经文、颂诗、咒语、歌谣和神话传说,内容十分庞杂。远在氏族社会时期,埃及人就崇拜祖先,崇拜死者。他们认为:人的灵魂在人活着的时候是附在人身体之上的,在人死后就离开了躯体,到了另一个世界去了;人死亡之后的生活,是现世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继续,故死者在阴府仍要用他生前所用过的一切。《亡灵书》,就是古代埃及奴隶主帝王死后放在陵墓和石棺里供“亡灵”读的书。今存的《亡灵书》,共有140章,是前3000年至前2000年的作品,大多是从金字塔和十八王朝时(约前1560)底比斯祭司和官吏的陵墓中发掘出来的。其内容包括古王国时期的“金字塔题辞”(国王所用)和中王国时期的“棺椁题辞”(民间所用),大多是对于神的颂歌和对于魔的咒语,为国王、奴隶主歌功颂德并宣扬宗教迷信和冥国观念,同时也保存了丰富而生动的古代埃及神话和民间歌谣,全书多方面地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观念,具有较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对后世埃及文学及世界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埃及乃至阿拉伯地区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埃及当代作家马夫兹。他于1988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生于1911年,他在50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50部小说和100多篇故事和多种剧本。这些作品始终以开罗的平民区为主题。通过描写开罗城市中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颂扬人民对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渴求,抨击君主统治和腐败现象。马夫兹从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出发,通过描写各种人物的活动,表现了埃及社会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埃及社会各个时期的社会思潮。其作品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笔法幽默。198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学院,因“他的充满诗意的作品时而反映出东方文学见解的现实主义特点,时而又隐约地反映出感情和回忆的特色”而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他。马夫兹的创作为推动阿拉伯文学创作活动和发展阿拉伯文学语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小说风行整个阿拉伯世界,被称为阿拉伯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两宫之间》三部曲等10部著作已被译成中文出版。

尼日利亚

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尼日利亚最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尼日利亚当代作家沃莱·索因卡(1924—)。他也是笔力雄劲的小说家和剧作家。瑞典文学院称他是一位“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意般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的一位作家,“是英语剧作家中最富有诗意的剧作家之一”。其代表剧作有《森林舞蹈》和《死亡和国王的骈》。在语言的应用上,他以其非凡的才华而鹤立鸡群。他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和表现手法,并把这些充分运用于机智的对话、讽刺和怪诞的描述以及素雅的诗歌和闪现生命活力的散文之中。作品洋溢着勃勃生气,促人奋发上进。结构尽管纷繁复杂,却条理清楚,强劲有力。其代表小说有《译员》和《反常的季节》。1986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

最早的印第安民族史诗

美国最早的印第安民族史诗,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诗人朗费罗(1807—1882)的代表作、长篇叙事诗《哈依瓦撒之歌》。哈依瓦撒是印第安神话中的英雄,天神派他把文明带给了印第安各部落。他以其卓越的技能,为印第安人清理了河道,灭除了瘟疫,教给人民种植包米等技术,并创造了象形文字。他还结束了印第安各部落之间的混战,引导人民过上了和平劳动的生活。史诗在叙事中穿插了很多象征人民勇敢和智慧的神话传说,在抒情中洋溢着诗人对印第安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地方的自然景色的衷心的喜爱。长诗出版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世界和平理事会在1957年将诗人列为了世界文化名人。

最早的民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