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殇蜀殇
24271500000052

第52章

槛车:古代运送囚犯的车子。有利的战机,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先退兵汉寿或白水关,待过了这多雨的季节,再重返大剑山与姜维决一雌雄?这样,必然会在朝廷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那许多原本对此时伐蜀持有异议的朝臣,肯定会趁机煽风点火,对他进行大肆攻击。而急于灭蜀的司马昭,也会大为恼火。说不定司马昭一怒之下,还会翻脸无情,把一切过错全部推到他的身上,用他来做替罪羊,以此来平息朝臣中的怨气和朝廷上的风波……

瞻前顾后,左思右想,钟会再次领教到了邓艾的厉害。看来,邓艾对此时伐蜀屡陈异议是有道理的,只要姜维还在执掌着蜀国的兵权,若想灭蜀是难上加难;只有静观待变,等蜀国兵权易主以后再挥师远征,才可一举平定巴蜀。但是,事到如今,一切都已无法挽回,若再失去了司马昭的信任,他无疑将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还可能成为邓敦第二。他绝不能步邓敦的后尘,也不能与邓艾相比而黯然失色;他要尽快地想出攻取剑门关的好办法,使他在少损失兵马或不大损兵马的情况下,把剑门关夺取到手,扫清人蜀的障碍!可好办法又在哪里?他绞尽脑汁地苦苦思索着,搜肠刮肚地反复寻求着,希望能有奇迹出现,使他摆脱目前的困境……

然而,无论钟会如何苦思冥想,奇迹却始终没有出现,他有些失望了,茫然四顾。蓦地,他发现从大剑山上走下两个魏军兵士,正在大步向他走来。是昨晚偷袭剑门关时幸存下来的兵士?还是蜀军的探子化装下山刺探军情?

钟会正疑惑着,那两个兵士已来到了他的马前,躬身施礼,齐声说:“末将参见镇西将军!”

钟会仔细一瞧,才发现来者并不是普通的兵士,而是护军胡烈和参军羊琇,忙惊奇地问:“胡将军与羊参军为何这种装扮?为何从大剑山上而来?”

胡烈拱手答道:“暴雨停息之后,羊参军约末将化装成兵士去察看剑门关,故而……”

羊琇也拱着手抱歉地说:“末将只想尽快找到攻破剑门关之法,急切中一时疏忽,行前没有向镇西将军禀报。”

“胡将军与羊参军竟敢去摸老虎鼻子,难道就不怕被蜀军之檑木滚石碾成肉泥?”钟会半责怪半后怕地说,“假如发生不测,不仅我失去了左膀右臂,而且也无法向大都督交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羊琇款款一笑,低声说,“剑门关险固,若不把道路察看清楚便贸然进攻,定会损失惨重。末将迫于无奈,才铤而走险。请镇西将军鉴谅!”

胡烈和羊琇是钟会的得力助手,他们冒险去探关也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现在他们既然已经安全地返回了,钟会不好再多加责备,以免影响他们的情绪,对今后的作战不利。所以,钟会也就没有再去追究他们自作主张之过,只是不疼不痒地说了句:“此等冒险之事,今后不可私自行动。”

“末将知过了,下不为例!”胡烈和羊琇对视了一下,齐声说道。

钟会正为寻找不到攻关的好办法而苦恼,今见胡烈和羊琇探关回来,就抱着病笃乱投医的心情问:“不知胡将军与羊参军可曾找到破关之妙法?”

胡烈笑眯眯地回答:“羊参军方才思得一法,末将以为不妨一试。”

“噢——”钟会睁大眼睛瞅着羊琇,急不可待地问:“不知羊参军有何破关之妙法?”

羊琇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回答:“末将以为:诸葛绪几次攻关均遭惨败,甚而全军覆没,究其根源,皆因蜀军之檑木滚石太厉害,使攻关兵将躲不胜躲,防不胜防,被碾压撞砸而死。因而,我主力大军攻关时,必须先设法遏制住蜀军之檑木滚石,使其无法对我军形成威胁。惟有如此,我军方可避免重蹈雍州军之覆辙。”

“羊参军之言,一针见血。”钟会连连点头,心急火燎地问,“羊参军有何妙法可遏制住蜀军之檑木滚石?”

羊琇不慌不忙地回答:“蜀军之檑木滚石之所以威力巨大,所依赖者是那条狭陡之山路。那些檑木滚石一从剑门关上落下来,无异于山洪冲入了峡谷,立刻便形成奔腾之势。我军若要遏制住飞滚而下之檑木滚石,必须如此……”

钟会听罢羊琇之言,马上转忧为喜,眉眼带笑地说:“羊参军此法抵得上千军万马,今晚就依此法行事。”

在云雾的笼罩之中,剑门关度过了一个平静的白天。傍晚时分,云消雾散,剑门关重又现出它那巍峨的雄姿,犹如一只攒足了力气的巨兽,蹲踞在大剑山之巅,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山下的魏军,随时都准备张开血盆大口,吞掉敢于侵扰它的人们。通往山下的那条陡路,又恢复了先前的样子,像是一条干枯的河道,静静地摆在那里,等待着洪水的再次到来。

鉴于昨日守关的经验,姜维料定钟会是不敢在白日里冒险前来攻关的。于是,他下令让大部分将士回营歇息,城头上只留下三千兵将防守。他和张翼、廖化、董厥也只留一人轮流在城头监视敌军,其余的人回城楼休息。

傍晚的时候,万余名吃饱、喝足、睡好的兵将走上城头,姜维等人也纷纷走出城楼,沉寂了一天的剑门关上又变得热闹了起来:兵士们把一根根粗大的檑木架在城墙之上,将大块的滚石摆在垛口之间;弓弩手带着弓,抱着箭,各就各位;来忠带领着他的部下,喊着号子,将沉重的檑木和大块的滚石源源不断地运上城头。

姜维瞧了瞧瓘积在城墙上的檑木滚石,满意地笑了,对来忠说:“来参军,城头上之檑木滚石已经足够用了,汝带着弟兄们下去歇息吧。”

“弟兄们,先下去歇息,明日一早再上后山去伐木凿石。”来忠把他的部下打发下城头,而他却迟迟不肯离去。

姜维见来忠还留在城头上,再次笑着说:“汝这几日砍伐檑木,搬运滚石,多有辛苦,快回去歇息吧。”

“辛苦倒是不怕,只是这几日光啃骨头不吃肉,心里有些馋得慌。”来忠搓着双手,笑嘻嘻地说,“好多天没有打仗了,手都有点发痒……”

“其实汝也每天都在打仗。”姜维宽慰着来忠,“没有檑木滚石,我军何以能连续击溃魏军进攻!若论功劳,有一半当属汝与那些弟兄。”

“末将并非贪恋战功,只是想亲手把檑木滚石推下城头,亲眼看着魏军被碾压成肉泥,才觉得过瘾、解馋。”来忠恳求着姜维,“大将军,让末将在城头呆上一夜,推下几根檑木,扔下几块滚石。”

姜维并没为之所动,而是故作认真地说:“军令如山,不容违抗。汝立即下去歇息,不得有误!”

“末将遵令!”来忠也知道姜维是一片好心,只得恋恋不舍地走下城头。

来忠刚刚离去,向充带着王锋走上城头。向充把一个新造出的连弩机交给姜维,掩饰不住内心激动地说:“王锋已将‘元戎’打造出来,请大将军过目。”

姜维接过‘元戎’,仔细认真地端详了好一阵,连声称赞道:“妙!妙!同当年蒲元打造之弩机如出一辙!”

“任何物件,都不能只观其表,不顾其里。”王锋谦逊地说,“请大将军亲手试试其功效如何?若有不妥之处,小人立即再加以改造。”

弩机是一种装有机括的弓,其用途虽与弓相同,但其射程远,杀伤力强,命中率高。弩机产生于周代,至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其后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进,种类日益繁多。弩机初为铜制,后改为铁制。其外匣称为“郭”;郭内前有挂弦的钩,称为“牙”;固定牙的部件称为“牛”;牙的后面有用于瞄准的部件,称为“望山”;望山之上,刻有定距离的分划;望山与牙的后部相连;郭的下面有扳机,称为“悬刀”。使用时,弦被扣在牙上,牙由牛托住,牛的长端由悬刀卡住。发射时,将悬刀一扳,牛即顺势松开,牙缩下,钩住的弦猛然向前弹去,把放在弩槽里的弩矢射出去……诸葛亮在蜀国为相时,将秦代的连弩机加以改造,设计出了一种新型弩机,称之为‘元戎’。此种弩机由蒲元打造出来,在jE伐曹魏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元戎’的弩槽内一次可放十支弩矢,每扣动一次扳机,便射出一支,可连续发射十次,大大提高了弩机的发射速度。然而,由于‘元戎’的构造十分精巧,制造起来尤为困难。所以,自从蒲元去世以后,‘元戎’便无人再能制造,以致失传。没想到,在事隔三十余年以后,这失传了多年的‘元戎’又被蒲元的徒弟王锋仿造了出来。

姜维手托着新造出的‘元戎’,思绪万端,感慨不已,久久不能平静。后经向充和王锋的多次提醒,他才端起‘元戎’,瞄准关下的一块巨石,啪,啪,啪……连续扣动了十下扳机。只见十支弩矢,嗖,嗖,嗖……一支接一支地从弩槽中弹射了出去,像十颗流星似的飞向目标,乒乒乓乓,关下的那块巨石上火星闪烁,石屑四溅,支支中的,无一落空!

在城头围观的将士,亲眼目睹了‘元戎’的威力,无不拍手喝彩,交口称赞。张翼、廖化等几位当年见过蒲元所造‘元戎’的老将,把王锋仿造出的‘元戎’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了一遍,无不翘起大拇指,纷纷夸赞王锋技艺高超。而当他们得知王锋仿造‘元戎’的经过时,都不由得对这位老兵肃然起敬:蒲元当年造‘元戎’时,还有诸葛丞相画的图为依据,他只是照图而制;可今天王锋造出的‘元戎’,是依照姜维的描述,匠心独运而制成的,其难度远大于当年。对这位身怀绝技而甘居人下的老兵,他们岂能不敬!

久居人下的王锋,对世人轻蔑的白眼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人们、特别是对几位老将敬佩的目光反倒觉得无法承受。他惶恐不安地低下头,如芒在背地说:“不知大将军对小人仿造之‘元戎’有何指教?”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维赞叹地说,“此‘元戎’和当年之‘元戎’如出一人之手!”

“既如此,小人告退。”王锋说罢。一溜儿小跑地奔下城头。

“老兄请留步!”姜维高喊着,要去追赶。

向充上前拦住姜维,感叹地说:“大将军且慢。为赶造这批‘元戎’王锋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让他回去好好地睡一觉吧!”说完,他又吩咐亲兵,“去把那二百只‘元戎’运到城头上来,说不定今晚就可派上用场。”

“好一个王锋!”姜维望着暮色四合的天空,由衷地说道,“比起王锋来,我自惭形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