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 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关云长在樊城一战中,右臂被毒箭射中,而且箭毒已渗入骨头,整个右臂也已青肿,不能活动。关公为了不贻误战机,不肯撤至荆州休息。全军将士正在为这件事着急时,有一个医生来到中军帐前,愿为关公治病,这位医生看过伤势之后,决定立刻进行手术,可又担心关公受不了疼痛。关公笑着说道:“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关公喝完几杯酒,一面与马良下棋,一面伸出右臂让医生进行手术。这医生用一把锋利的刀将皮肉割开,见到箭毒果真已渗入骨头,就用刀在骨头上刮箭毒,悉悉作声。箭毒刮干净后,敷上药,用线再将皮肉缝好,顺利地结束了手术。又过了些日子,关公的箭伤就痊愈了。
后人有诗说:“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若无多。神感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这位医生正是生活在东汉末年的华佗。华佗,别名敷,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徽省县人。
华佗年轻时曾到徐州游学,是个精通我国古代医学经典著作,并且知道养生之道的一位书生。他淡薄名利,不求富贵,沛相陈宫曾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也想召他做官,可都被他拒绝了。他钻研医术,宁愿在民间做个医生,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他行医的足迹遍及现在的安徽、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深受群众敬爱,享有很高声誉。
我们都知道,病人在动手术之前,麻醉师一般会根据需要对病人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有人以为麻药是近代才有的,其实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中国,著名的外科医生华佗,就已经在使用全身麻醉病人的方法了。
前面讲的“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可能有些依托附会。但史籍《后汉书》里记载了华佗遇到身体内部发生病变、针灸、吃药都不见效用的患者时,他先让病人用酒将自制麻醉药麻沸散和匀服下。过一会儿,病人渐渐醉倒,没有知觉时,用刀在患病的部位割开皮肉,见到有脓液或积水,就想办法取出。如果是肠胃的疾病,则先将肠子截断,清洗,去除积聚的脏东西或是其他引起疾病的东西,然后再缝合,涂上他自己配制的药膏,四五天以后伤口就会愈合,再过一个月创伤就会完全平复。用科学的观点看,华佗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他的手术步骤也是真实可信的。
有一次,一名船夫来找华佗看病。这个船夫的肚子痛得非常厉害,华佗经过诊断,认为问题出在脾上,而且他的脾脏可能已经烂掉了一半,必须尽早割掉。船夫同意了。华佗拿出一包麻沸散,让船夫和在酒里喝下去。过了一会儿,船夫像喝醉了似的昏昏沉沉地睡了过去。华佗拿出手术刀,迅速地把船夫的肚皮剖开,看到果然是脾脏烂了一大块。华佗敏捷地把烂脾切下来,止了血,又迅速地把船夫的肚皮缝合好,在伤口上涂上生肌收口的药膏。船夫醒来以后,肚子不再疼痛难忍了。华佗又给船夫开了些药,经过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服药、调养,伤口渐渐愈合,肚子也不痛了。
这里华佗使用的“麻沸散”,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用酒冲服是为了增强麻醉药的效力,因为酒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记载的麻醉药品。根据《华佗神方》中记载的麻沸散,是由羊踯躅、茉莉花根、当归和菖蒲这四味药组成的。欧洲人发明麻醉药,则是19世纪中期的事,据今不过一个半世纪。在这之前多采用放血的方法。但是,血流多了人会晕过去,再进行手术就极为危险,病人多半会死亡。1842年,法国人黑克曼开始用二氧化碳作为麻醉药,可这二氧化碳只能用来麻醉动物,在人身上不能用。1844年,美国人柯尔顿用一氧化二氮(也就是笑气)作为麻醉药,效果也不理想,直到1848
年,从美国人莫尔开始使用乙醚来做麻醉药。现在的西医动手术前,仍会使用乙醚来麻醉全身,西医所用麻醉药至少比华佗晚了1600年左右,可见华佗不仅仅是外科医学的鼻祖,也是药物麻醉的先驱。
华佗精通各种医术。在临床诊断方面,他是利用观形察色来决定病情轻重的。对生命垂危的病人,他用“虚脱,发绀,浮肿,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等词准确描述病人的面容、颜色和行为举止等。
例如盐渎(今江苏省盐城)有一个叫严昕的人,他视酒如命。华佗对他说:“从你的脸上我看出了病兆,奉劝你少饮些酒。”严昕对华佗的话不屑一顾,结果一次喝完酒后,行车数里,就因为头晕目眩而从车上摔下来,回家便死了。还有一次,华佗看见一个名叫梅平的军官脸色发青发紫,华佗断定梅平五日内将会死亡。结果事实也正如他所说的一样。
在针灸学方面,华佗也很有研究。在针刺时,他告诉病人,当感到针刺到病痛之处时,请病人说“扎到了”,他就立即将针抽出,今天“新针疗法”其实是和华佗的针刺治病术一脉相承的。华佗还首先提出在脊椎骨两侧的穴位上扎针治病,直到现在人们还把这些穴位称为“华佗夹脊穴”。华佗还知道,这些穴位治病效果虽然显著,但扎得不好,容易伤着肺,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有一次,有个叫徐毅的人请华佗看病,说昨天请一位医生看病扎针,结果扎针后,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不停地咳嗽起来。华佗给徐毅做了详细的检查后,悄悄告诉他的家人说,那个医生的针可能扎到了徐毅的内脏,没办法救治了。徐毅果然很快就死了。
现在看来,那个医生可能扎伤了徐毅的胸膜,空气进入胸腔,压迫心和肺,造成“人工气胸”。这靠当时的医疗技术是很难救治的。
华佗在临床治疗方面,精通医道,熟知药性。他的药方选药多种,而且全凭眼睛和手,不用秤称药,煮熟后便给病人饮用,常常是药到病除,华佗也很注意收集并应用民间单秘验方,善于采用辨证施治。例如同病异治,或是异病同治。同是产科病,同是死胎不下,华佗有时用针灸法,有时用汤药,有时按摩,也有时采用剖腹手术的办法,结果都能治病救人。
华佗在诊脉方面也很有建树。一次,他为督邮顿子献诊脉时说,虽然你的病看似痊愈了,但身体仍很虚弱,一定要忌房事,否则会暴亡,而且死亡时会吐舌数寸。督邮不信华佗所说,结果果真如华佗所言。
广陵(今江苏省淮阴县一带)地方有个名叫陈登的官,经常肚子痛。华佗诊脉后,认为他的肚子里有虫子,而且是因为陈登吃了没有煮熟的鱼肉荤腥造成的。华佗为他开了打虫药,从肠道里打出不少寄生虫,后来,陈登的肚子也就不痛了。现代医学证实,如果吃了带有寄生虫幼虫的生鱼生肉,会引起寄生虫病。例如吃了带猪肉绦虫的未煮熟的猪肉,那么肠子里就很可能长绦虫;吃了带肝吸虫的生鱼或半生的鱼肉,那么肝脏里有可能长肝吸虫。这些长在鱼、肉里的幼虫,只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长在牛肉,猪肉里的绦虫幼虫,是一粒粒黄白色的囊包,和小米差不多大小。华佗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发现并认识这些寄生虫的特点,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还有一次,一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的夫人看病。李将军说,他的妻子摔了一跤,肚子痛的要命。华佗为李将军夫人认真诊脉之后说,是因为肚子里的胎儿受了伤。将军夫人刚刚生完孩子,大家都不相信华佗的话。李将军笑着说:“胎儿已经生下来了,怎么可能还会有个胎儿呢?”过了两天,李将军的妻子肚子痛得更厉害了,没办法只好再来找华佗。华佗仍坚持说将军夫人肚子里有个胎儿,而且已经死了,必须立即取出来。李将军和夫人这次相信了华佗的话,准备立即动手术。华佗请一位妇人给李将军的妻子按摩肚子,自己做手术,果然取出了一个死胎。李将军对华佗又佩服,又感谢。原来李夫人怀的是双胞胎,一个生了下来,另一个死在肚子里了,所以肚子才会那么疼。
华佗长期在民间行医给药,因为医术精湛,医道高尚,声誉极高。后人形容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常常说他是“华佗再世”。
华佗不仅精通麻醉术和医术,还对预防医学和医疗体育也有贡献。有一次,他在书房里读书,看见有个孩子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由此他想起古书上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长流不止,不会腐败变坏,门的枢纽如果老在转动,就不会被虫蛀掉)。他认为大多数疾病是因为气血不通而发生的,如果人体也能经常活动,像流水和户枢一样,气血通畅,不瘀不塞,也就能保持身体健康,不容易得病。
华佗懂得锻炼身体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他参考古时的“导引术”——一种锻炼身体延年祛病的方法,编制了一套练身的拳法——“五禽戏”,即仿照虎、鹿之跳跃,猿之敏捷,熊之敦厚,鸟之灵巧。只要打一套五禽戏,全身的关节、筋骨、肌肉就基本上都活动过了。华佗每天早早起床,在庭院里活动,伸伸胳膊,抬抬腿,弯弯腰,扭扭脖子;看书诊病坐得久了,就站起来活动活动。
华佗有两个徒弟,一个叫吴普,擅长药物学,写了一部专讲药物的书,叫《吴普本草》;另一个叫樊阿,精于针灸。两人都按照华佗的“五禽戏”天天锻炼,吴普活到九十多岁,樊阿也是长寿之人,两人年老时仍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曹操在东汉末年当了丞相,权势很大。他得了“偏头痛”的病,半边头痛起来,难受异常,没有人治得了。曹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就召他到河南许昌,为他治偏头痛。华佗经过细心的诊断和认真的分析,选定穴位扎了几针,就把曹操的偏头痛治好了。
曹操很想把华佗留下来,以便华佗能随时为他治病。可华佗不愿意在官府里为他一个人服务,就借口妻子病了,请求回家为妻子治病。曹操答应让他暂时回去,等妻子病好后立刻回来。
华佗一回到家乡就忙于给百姓看病。曹操派人催了几次,他总推托说妻子的病还没有好。曹操起了疑心,派人去探听虚实。后来华佗被曹操抓回,却怎么也不肯给曹操治病。这回惹怒了曹操,他把华佗投入监牢,并用死来威胁他。华佗还是不屈服。最后,曹操把他杀了。直到曹操的儿子仓舒病危时,曹操才懊悔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得我儿子也无法救治。”
华佗临死前一天,把记录他一生行医经验的几部书拿出来,交给看管他的狱卒,希望这些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能流传下来。可这个狱卒胆小怕事,不敢接受。华佗只好眼含泪水,烧掉了这些资料。
华佗的医学著作有《观形察色并三部脉经》一卷,《枕中灸刺经》一卷,《华佗方》十卷,《华佗内事》五卷,均已散失。但在王叔和的《脉经》和后世《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都可以看到华佗论脉和诊病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