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8—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他出身贫寒。1900年,他刚一岁,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父亲在侵略者的炮火下丧身。母亲拖着5个孩子靠给别人洗衣、做活养家度日。
老舍7岁那年,靠一位乐于行善的大叔才进了私塾,开始他的学生生活。后来靠他苦读勤学,考上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21年,他进英文夜校时认识了一位英国教授,又跟着这位教授补习英文。25岁时,他被推荐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讲师,教英国人学中国普通话和“四书”。他在伦敦先后和一位作家及一位翻译家住在一起。他看见他们不论白天夜晚,总是写个不停。一向爱好文学的老舍想,自己念过唐诗宋词,读过许多小说和新文艺作品,又能唱京戏、昆曲,也写过小说习作。又有满肚子的苦汁,何不吐出来?我要大声呐喊!他下定决心拿起笔。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开始了小说的创作。
凡事开头难。尽管过去他也写过论文,写过讲演稿,可正式要写起小说来,并不那么容易。在远离故土的英国伦敦,他怀念祖国,思念家乡,回忆往事,创作的冲动激励着他勤奋苦练,边学边写。他想:“十成不能则五成,五成不能则一成半成,灰心则半成皆无。生命断矣!”他还想:“字纸篓子是我的好朋友,常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就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终于,他熬了整整一年写出了第一本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国内发表了,他快活得要飞起来了。接着,他又写了三本小说。
1930年春回到祖国后,老舍应聘担任了齐鲁大学的教授。从这以后,他在教书的业余时间写作,每年寒假、暑假,是他写作的最佳时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力,也不管条件有多么困难,他天天坚持写作。从开始写小说起,他一连10年都没有歇过夏。
有一年,暑假期间,山东济南遇上了奇热,小孩整天哭号,吃不下奶;大人一个劲儿地喝水,吃不下饭。当时老舍正忙着写一本书。他坐在小桌前,左手挥扇打苍蝇,右手握笔写稿,汗不停地流着,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手臂流到了写字的纸上,他便把毛巾垫在肘下当吸汗器,坚持写作。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好两千字,否则决不罢休。
不久,老舍离开了教学岗位,成了专业作家,他更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实在疲倦了,就朗读外文小说,调济调济精神。老舍的辛勤耕耘,果然结出了硕果。在山东7年间,他写了6部长篇小说,40篇短篇小说。
这以后,老舍在抗日战争期间,又写了《四世同堂》等两部长篇小说,7个话剧,出版了一部长诗集、一部曲艺作品集、两部短篇小说集。新中国成立以后,还写了《龙须沟》、《茶馆》等24部戏剧。
老舍成为我国写作最勤快、作品最多、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老作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已经翻译流传国外。老舍用他宝贵的生命和丰硕的作品,证实了他甘当人民“文牛”的高贵品质和高风亮节。他为祖国为人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